第第07版版:岁月

下一版>

<上一版

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10-11-29期 第第07版版:岁月

矿山之歌

○何廷慈

从高州石鼓至电白羊角,地跨高州、茂名、电白三县(市)的20里地层深处,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从1958年开发建设至2001年停产关闭,运行了43年,生产了原煤1300多万吨及一批副产品,为国家和社会创造了财富,促进了地方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在茂名这片红土地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 露天开采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茂名县石鼓区合丫埒乡农民打井抗旱时,发现姑占岭盘地下面有煤,引起茂名县委、县政府领导高度重视,派出技术人员到现场取样,经送上级有关部门专家化验,是属于可作工业燃料和民用燃料的褐煤。后经地质专家探明,储藏量达8787万吨,随即成立“茂名县煤矿管理局”,并派出一位县委常委担任开发石鼓煤矿总指挥。 1958年,先进行露天开采,采煤民工大部分来自高州、信宜农村的青年农民,技术人员和业务骨干来自全国各地,在指挥部领导下,分为一工区、二工区和后勤服务三个机构。万人投入夺煤大会战,他们头顶青年,脚踏原野,住在工棚,食在工地,红旗招展,热气腾腾,日夜奋战,捷报频传,创开几米泥土就见到了煤层,当年夺煤48.88万吨,全员劳动率每工日为0.211吨,盈利170多万元。与此同时,电白县也成立煤炭工业领导小组,领导羊角区山和、爱群两乡农民进行露天采煤,也取得显著成效。 井下生产 随着露天开采的煤层转向深处,便逐渐转入地层深部井下生产。 1961年,经申请立项批准,由国家投资343万元,建设年产15万吨的姑占岭矿井。该井人行和提运主巷道及运输大巷用砌砖支护和金属支架支护,抽风和排水系统一日24小时运作,部分巷道用锚喷支护,用中央主扇抽出式设备通风,用0.5吨斗车装煤,用绞车提升,实行半机械化生产,1963年建成试产,当年夺煤10.33万吨,产值80.31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产煤每工日为0.46吨。 此后,随着湛江地区工业生产的发展,煤炭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先后建设了羊角、大圹、石鼓、黄圹岭矿井,相继投产后,又对姑占岭、羊角、黄圹岭矿井进行扩建改造,连年都完成国家原煤生产计划,其中1978年共产原煤49郾17万吨,创造了历史最高纪录。其原煤除供应湛江地区外,还销往广州、佛山、番禺等地。 多种经营 在坚持以煤为主的前提下,还建成了一批地面工厂,利用煤矸石为主要原料,变废为宝,化害为利,每产一吨煤,排出地面的矸石达400公斤,这些矸石日积月累,堆积成山,占用土地,污染环境。在上级的支持下,利用煤矸石生产了红砖、水泥、铝锭、石灰、日用陶器等多种产品,为以副养矿,作出显著成绩。 从1974年起,他们把原来烧粘土砖的轮窑,改为煤矸石作原料,利用煤矸石的热能自然,做到制砖不用泥,烧砖不用煤,生产了大量的优质矸石砖。1976年底,又建成一条一次烧成的平顶隧道窑,日产矸石砖达6万块。与此同时,又用煤矸石渣制成无熟料水泥和火山灰质硅酸盐的“三A牌”水泥,生产成本比同行业节省50%左右。还从1977年开始,经过多种试验,研制成功煤矸石速凝早强水泥,适用于井下锚喷支护和地面工程。其多种经营综合利用的成功经验,当年国家煤炭工业部科技局和广东省煤炭工业厅在石鼓召开了技术鉴定会,获得主管部门和同业与会者肯定,其经验向全国推广。 热气沸腾 茂名矿务局这个县(处)级建制的国有企业,经历了从县管、地管到省管,从露天开采到井下生产,从一对矿井到五对矿井,从原煤单一生产到多种经营,曾经是一个沸腾的矿山,有过辉煌的昨天。 全局在册职工3000多,总人口5000多,严然一个小社会。局里有健全的党、政、工、团组织,局本部分设若干个职能科(室),设立了为矿工服务的职工子弟中学、小学、幼儿园、托儿所、医院、商店、银行、邮电、发电、机修、汽车队、家属农场等单位,还有电话总机、广播站、电影队、篮球队、文艺宣传队等,文体生活也很活跃。 国家对矿工的生活特殊照顾,在经济困难时期,还保证井下工每月人均供应大米56市斤,食油1市斤,肉食天天供应,工作服、水鞋、口罩等劳保用品定期发放,老矿工家属可以办理“农转非”,并安排在家属农场就业。湛江地区有关领导前来矿区检查工作时,每一次都深入矿区,关心矿工的生产安全和生活。每年春节都带着慰问信、慰问品和电影队前来慰问。高州县还组织商业部门把紧缺平价优质的日用工业品和食品送至到矿区。卫生部门还派来牙科专家,会同矿区医院一起,方便矿工就诊。各级新闻媒体都很重视石鼓经验,《南方日报》、《湛江日报》、省、地人民广播电台等都占有一席之地,经常报道矿区的好人好事和经验,鼓舞了矿工斗志,推动了矿山的向前发展。 优良作风 茂名矿务局昨天取得的辉煌成就,关键在于具有一种优良作风。这种作风,是矿山的光荣传统。 昨天这里有一个密切联系群众的领导班子,他们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唯一的宗旨,把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作为行动的指南,重大问题由党委集体讨论决定,分工实施,局、矿两级干部逐步形成了“四二一”制度(每周四天办公,二天劳动,一天休息),做到工人三班倒,班班有领导,深入井下,调查研究,现场办公,检查安全,同工人一起劳动,身上沾满了汗水和煤灰,生活在广大矿工中间,与群众打成一片,关心每一个工人的安全和生活。 昨天这里有一支特别能战斗的矿工队伍。坚强的领导班子,带出一支过硬的矿工队伍,他们以大庆油田“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的作风和“铁人”王进喜榜样,战高温,抗严寒,夺高产,战斗在地层深入,夺取了一个又一个胜利,涌现出一批又一批英模。例如1970年春,建设石鼓矿井时,局党委委派老矿工、共产党员刘名新,带领12名工人组成的掘进队,刚打下去的井筒,就遇到流沙层,他们用自己的身体挡住流沙水,一边砌碹,一边灌浆,日夜施工,艰苦奋斗,三天三夜不下火线,终于战胜了流沙水,经过广大矿工的努力,只用一年多时间,就建成了年产5万吨的石鼓矿井,1971年7月1日投产,向党的50周年生日献礼。又如该矿井青年工人全民,全年不休假,创造了一年下井劳动365个工班。姑占岭矿井梁维贵,大塘矿井苏敬友,都创造了二十年出满勤,班班干满点的历史纪录。刘名新、全民、梁维贵、苏敬友等模范矿工,是这支队伍杰出的榜样,是那个年代他们特别能战斗的代表。 昨天这里是接受“工人阶级再教育”的基地。当年艰苦创业的革命精神,团结奋进的领导班子,干部参加劳动的“四二一”制度,特别能战斗的矿工队伍,地下作业的艰苦环境,干群以矿为家的优良矿风,通过新闻媒体介绍,远近闻名,因而成为湛江地区广大青年人接受“工人阶级再教育”的课堂。一批批接受再教育的青年人通过讲述矿史,下井参观,体验生活,都对矿煤工人肃然起敬。 昨天,茂名石务局的广大矿工,用自己的汗水写下了光辉篇章,曾多次被评为省、地先进单位,其代表1969年参加国庆20周年观礼时,受过毛主席接见。其光荣的矿史已载入史册,其光辉的业绩将永留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