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10-08-06期 第第04版版:再造秀美银杏——茂名对口援建地震灾区全实录之六

雷挺(市长助理,茂名对口援建工作组组长,挂职汶川县银杏乡党委副书记):

援建工作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才能完成

或许是茂名对口援建银杏的所有项目全部完成了让他松一口气,曾多次强调“多写写其他援建工作者”而婉拒记者采访的雷挺,最后还是接受了采访。 “援建工程不是应急工程,必须坚持规划先行” 雷挺可谓是个“老规划”,从事规划城建工作30多年。经验丰富的他深知规划对灾后重建是多么重要。2008年8月初,他带领援建工作组进驻银杏乡后就强调指出,重建银杏则是再造一个银杏,援建工程不是应急工程,一定要做好基础工作,夯实基础,坚持规划先行。这一富有远见、充满着全盘考虑的理念,从一开始就被他坚定地贯彻下去。工作组进入银杏所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对银杏乡270多平方公里的区域进行全面调查、勘察规划。他迅速与我市相关部门联系,先后组织了60多人次到银杏乡进行重建规划编制、地质勘察测绘、地质灾害评估、危房鉴定、供水勘测等工作,组织编制了《银杏乡调研报告》、《汶川县银杏乡重建总体规划》,以及11个民房重建安置点详细规划等,为科学重建提供了蓝图,此外,还率先在汶川全县完成恢复重建房屋鉴定、测绘、规划等各项基础工作,为对口恢复重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去年12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率领省党政代表团到汶川县视察期间,视察银杏乡恢复重建工作时,对我市工作组“不畏艰苦、不怕流汗、甚至流血”的工作作风给予了高度评价,对我市对口援建工作成效给予充分肯定,特别是对银杏乡恢复重建的援建理念、规划思路和项目实施的效果表示满意。 因为工作表现出色,2009年12月,雷挺被四川省委组织部评为“优秀援建干部“;2010年4月,又被中共阿坝州委、州政府评为对口援建先进个人。 重建灾区先重建信心 银杏乡距离映秀镇震源点仅仅10公里,属于震中核心区,是震后`汶川全县最后一个打通道路的乡镇,被称为“灾区中的最后灾区”。丧失家园、基本生产、生活设施已茫然无存的银杏乡群众,人心就如山川破碎一样,无奈、痛苦、涣散、几近绝望。青壮年都因为各种原因离开了家乡,“刚时来的时候,能看见的人,除了老人就是学龄前儿童。”雷挺回忆说。从那刻起,他意识到,尽管重建工作千头万绪,但是比硬件建设更重要的是重建灾区群众的信心。然而信心从何而来?又怎样体现在援建工作中? 民生优先。雷挺进入银杏乡后,一直把民生工作作为对口援建工作的重点。也把民生工作作为重树灾区群众生产生活信心的切入点和重要手段。他总是强调说,对口援建,最实际和最重要的就是了解灾区人民的所想所需,让老百姓得到真真正正的实惠,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温暖和关怀。他经常深入各个村组,通过走进民众、贴近民众、关注民情、解决民忧的工作方法,掌握了银杏乡的受灾情况,以及村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存在困难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推进援建项目实施中,他提出将供水、学校、医院、道路等项目作为先期启动建设项目,优先恢复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条件和公共服务设施,不但为改善银杏乡的灾后秩序起到积极作用,受灾群众的信心也被迅速地树立起来。 援建,奠定银杏旅游基础 尤其令人充满希望和憧憬,并深得汶川、银杏干群赞赏的,是援建工作中 “输血与造血并重、重建与发展并举”的做法。其实,这一理念早就在雷挺的脑海里形成。援建,固然是不折不扣的“输血”,而“造血”呢?境内山体全面垮塌,山川易容、满目疮痍,原来赖以为生的农业、工业、服务业都遭到毁灭性破坏的银杏,连生存都面临严重挑战,谈发展,路在何方?对银杏的自然条件 和人文环境等各种情况了如指掌的雷挺,把敏锐的目光瞄上生态农业、水电产业、特色旅游和藏羌文化。记者在银杏采访期间,对这样一个区位把脉和发展定位的准确性和超前性,有较为深切的体会。比如特色旅游,银杏位于通过213国道进入九寨沟和黄龙的必经之地,震前该乡的“农家乐”就搞得颇有声色。震后,其地理优势凸显,一方面,它毗邻汶川中心镇、大地震震中映秀镇,旅游 业完全可以接受映秀的辐射;另一方面,银杏在地震中发生的地质灾害最为严重、最为触目惊心,从某种意义上说,“看”地震,应该到银杏。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银杏境内已有多处竖起了“‘5·12’大地震遗址”的牌子,这就是今后发展旅游业的鲜明标示。又比如,打民俗文化牌。在兴文坪村一个处在半山 腰较为平整的坡地上专门投入1200万元建设了一个极具羌族文化特色的“羌寨”。雷挺说,他一入银杏,第一个“相中”的就是这块坡地。为什么呢?因为它的地质结构非常坚固。他通俗地对记者解释说,你看,8.0级的大地震,唯独这里不受影响,地面没有开裂,山上没有滚石;另外,汹涌咆哮而至的岷江,到了这座山脚下都改了道,经河水冲刷而裸露出来的全是坚硬的岩石。雷挺说,这块“风水宝地”就用来建“羌寨”。他半开玩笑地说,假如以后再发生地震,跑到这里来肯定安全!这个座落在“风水宝地”上的羌寨,占地68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880平方米,最初的设计是用做旅游景点的,但是建成后,汶川县、阿坝州同时看上了它,准备用作羌绣的生产、研发、培训基地。 轻伤不下火线 距离震源才10公里的银杏,受到地震波冲击的威力之巨可想而知。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各种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布多、范围广、威胁大,援建工作组几乎所有成员都有与飞石、泥石流擦肩而过的经历,每一次外出,都要经历生与死的考验,援建工作是如此的艰险。记者就此采访雷挺,请他忆述艰难险阻。想不到他竟这样回答:“困难?不谈它了,现在不是都挺过来了吗?不谈它了!”其实,每次外出抢险救灾或勘察项目时,雷挺总是走在最前面。别人劝他时,他总是笑咪咪地说:“我是组长,我不带头谁带头呀?你们就放心的跟着我走吧!”然而,环境实在是太恶劣了,进入银杏工作一个多月,他就因公受了伤,医生说要彻底治好,一定要做手术,但是,因为援建工作千头万绪,他就一直拖了下来,同事们催他,他只是说:“没事的,等到援建工作结束了再做。” 置身极其恶劣、艰苦的环境,雷挺从来没有丝毫的畏难、退缩。刚到银杏开展工作时,经常遇上余震或下雨,每逢出现这种情况,道路就会堵塞,就只能在车上过夜,雷挺和工作组的其他同事已经在路上度过了不少这样的不眠之夜了。在日常工作中,雷挺“泡”工地的劲儿是出了名的,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一睡醒就到工地蹲着。”汶川县银杏乡党委书记李川说,他至今还记得一个这样的场景:去年冬天的一个夜晚,寒风凛冽,他到的大桥建设工地巡逻,发现在两个裹着大棉衣、戴着大棉帽的人蹲在满是泥泞的空地上烤火,以为他们是银杏乡的村民,走近一看,却发现原来是雷挺和车子平。问他们怎么这么晚了还不睡觉,他们说,因为大桥建设的事睡不着,所以干脆在这烤火。 “援建工作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才能完成” 35个援建项目能够高质量、高效率地如期完成,并得到广东省援建工作组、阿坝州和汶川县各级的充分肯定,就是“泡”出来的。在采访中,记者多次听到工作组和汶川、银杏当地干部说的一个故事:坐落在茂银大桥桥头一侧的银杏乡文化活动中心建成后,银杏乡政府和援建工作组暂时搬进活动中心的一幢两层小楼里办公,乡里问雷挺想要哪间办公室,雷挺说:“给一间打开窗户就能看见大桥施工的就得了。”在所有援建项目中施工难度最大的茂银大桥让雷挺揪心啊,他说,“每天看着他们施工我的心才觉得踏实。” 记者问雷挺:“现在银杏建设得这么漂亮,你觉得骄傲和自豪吗?”他说:“不值得骄傲自豪,但是我感到很欣慰很喜悦。我个人只是发挥了自己的专业优势,为灾区不仅流了汗,还流了血。但是,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援建工作不是哪一个人、哪一个地方甚至哪一级政府能够做到的,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才能完成,所有的成绩都应归功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