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第01版版:要闻

下一版>

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10-05-22期 第第01版版:要闻

农民的儿子善行兴教办大学

——访贵州民族学院人文科技学院董事长刘实鹏先生

一位朴实无华的电白农民的儿子,远赴千里来到贵州,人生地不熟,白手起家,从承接一个很小的工程,掘到第一桶金开始,靠诚实劳动,诚信经营,经过10多年的打拼,建立起了颇具规模的企业——贵州鹏程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紧接着,50多岁、文化程度不高的他又创造了人生又一个奇迹——办大学,让更多的青年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实现他人生最大的愿望。这个情系教育的民企董事长,名叫刘实鹏。在艳阳高照的五月,本报记者专程前往贵州省贵阳市,采访了这位善行兴学的企业家。 国字脸,慈眉善目,宽而大的鼻子让刘实鹏给人最初的印象就是憨直二字。刘实鹏一打开话匣,一口电白的乡音让人倍感亲切。刘实鹏出身在茂名电白一个农民家庭,由于家境贫寒,在1985年来到贵阳开始了他艰辛的创业历程。早在茂名时,他遇到了他事业的第一个“贵人”,贵州省农科学院一位教授,在教授的帮助下,刘实鹏来到贵阳接到了第一桩工程——建一座公厕。“当时人少没条件,做起来很艰苦。我一日三餐做饭给工人吃,白天还要顶烈日做工。”回想当年的艰辛创业,刘实鹏十分感慨。 刘实鹏经过10多年的打拼,在贵阳和茂名家乡开发了多处房地产,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最难能可贵的是这个出身于农民家庭的企业家,在他事业有所成就的同时,思想境界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富裕后的刘实鹏以实际行动践行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承担起更大的社会责任,要实现报效国家、回馈社会的崇高理想和追求。“办教育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是我回馈社会,报答党和人民恩情的最好选择。”刘实鹏说,他一旦认准的事,将全身心投入,不敢松懈。“是贵州的兄弟姐妹们在我最困苦的日子里帮助我,支持我,才有今天的事业。贵州作为我的第二故乡,情系于此,心系于此,饮水当思源。”刘实鹏如是说。 2008年1月,在人文科技学院校园建设情况汇报会上,刘实鹏以十分朴实的发言表达了对办教育的深深情结 。“我不是大企业家,文化程度也不高,但我认为人要有点成就,就要做善事,做对社会有益的事。我坚信投资办教育就是做善事。我选择投资教育不是一味地为赚钱。说句实话,办教育比我投资的其他项目赚的钱少,速度也慢。我不图回报,不收回投资,我要将办学所得继续投入教育事业,做这样的事比做其他的都更有意义”。听者无不感动。为了新校区建设,他倾其全部财力,投资近1.5亿元提供建设经费保障。不仅如此,他还身体力行,并动员妻儿、兄弟甚至是家里的亲朋好友一齐上阵参与施工建设。就这样,刘实鹏以不到长城非好汉的顽强拼搏精神感动着工地的每个建设者。新校区的建设以超常规的施工速度,仅用了11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绝大多数的建设项目,基本具备了学生学习的条件。这无疑是贵州省高校建设史上的一个奇迹。 跟随刘董事长走进贵州民族学院人文科技学院的新校区,一幢幢崭新的别具特色的建筑进入了我们的视野,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整齐地摆放着全新的课桌、电脑等教学设施。占地面积152亩,总建筑面积达9万多平方米的校园气势恢弘,这让我们这些茂名人顿生荣耀感。刘董事长向我们介绍,贵州民族学院人文科技学院是2001 年经教育部和省政府批准创办的新机制独立学院。学院校园可供4000至5000 名学生就读。目前开设了法学、新闻学、信息计算机、美术音乐、体育教育等18 个专业……说到这里,刘董事长突然话锋一转:“以前我做建筑的时候别人总是称呼我叫刘老板,但今天他们介绍我时说,这就是办大学的刘董事长!”其自豪之情溢于言表。看着一批又一批的高材生从自己办的学院走出社会成为栋梁时,刘实鹏由衷地感到欣慰。 刘实鹏在诚信经营、情倾教育的同时,还不忘记资助贫困学生。学院有不少家境困难的学生受到过刘董事长的资助。有的学生还是从一进校门起就被刘董事长关爱照顾着,一直到毕业找到工作。在北京、上海等一些大城市工作的学生还经常回来探望他。就在记者采访期间,有位学生家长送来新鲜的春茶,以表达对刘董事长感激之情。多年来究竟资助了多少钱款?刘实鹏也回答不上来,他笑着说,这方面没有计算过,也不会计较的。只要自己力所能及就应该援助。“春晖行动”是贵州省促进家乡经济文化发展和社会和谐的一项重要的助学活动。为表达对春晖行动的支持,今年年初,刘实鹏向春晖行动捐赠20万元,给外地企业家回馈社会,助学兴学开了个好头。 谈起对今后的展望时,刘实鹏说:“在当地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我们将继续与民族学院真诚合作。我不以规模论成败,但要以质量比高低,要以特色创品牌。今后,我将与学院全体同仁一道努力,力争将学院办成全国知名的一流独立学院!”一位农民的儿子用质朴的语言道出了他的心声,没有豪言壮语。我们深信他会成功,同时也衷心祝愿他的事业更上一层楼,更加兴旺发达。 (记者 孙广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