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第07版版:文化

下一版>

<上一版

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10-03-25期 第第07版版:文化

观山古今谈

梁基毅

鉴江桥头,名胜观山,傍鉴水而屹立。林层叠翠,掩映崖下绿水碧光,美丽极致。正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虽然仙在虚无缥缈间,但山上古今名人的史迹,吸引游山者众多。 茂名县志载:“观山高二十仞 (丈),周二百余弓,自趾(山脚)至颠(山顶),层级高下,随山曲折跨径一坊,径傍悬崖”这叫做曲径通幽的游乐好去处。 道家文化 观山名称,源自西晋永嘉年间,距今一千七百多年,当时有间道观,名升真观,后来观山便以道观冠名叫观山。时观内有二老道士居住修炼,适遇浮山岭下潘坡村一青年到此游玩,见二老道人下棋,看得入神。二老奇之,问这位青年(即潘茂名):“你懂下棋吗?”青年答说:“入似蛇窦,出似雁行。”两老道甚是赏识潘茂名的学识,便提出收茂名为徒。潘茂名也喜欢道家学说,在家便治易明诗,于是便拜二位老道为师。二老道授以长生久视之术(道教养生派,即研究养生又制药医人)。潘茂名在观山习静研究道学和医学。于是朝采药于东山(东门岭)晚洗涤于鉴水,经过二十年的苦练,已成就品德高尚,达到道家的“水润万物而不争”的境界。医术精益求精,炼就大小金丹,九转还魂丹,既为穷苦百姓赠医赠药,又云游粤西各地治瘟疫之类的难症和流行疾病,人称神医。因其行医济世品德高尚在八旬之年,高州城洪水泛滥成灾疫病流行,他坐竹筏往返鉴江两岸为群众治病,因竹筏颠朴,疲劳过度,回到升真观倒头便睡,到天亮时静静地离开人世。他的徒弟和群众不愿说他去世,便说潘茂名飞升成仙去了。此后,便称潘茂名为潘仙。到隋朝开皇十八年,隋文帝批准在高凉郡内设茂名县,以表彰潘茂名的行医济世,救死扶伤的高尚品德。 升真观因潘茂名寿终,日久失修而崩塌,但石香炉还保存,明代又建潘仙祠于观山腰部,在民国时期香火还很旺。而且每年潘茂名诞辰,茂名县政府内都致祭纪念。而后人还著述《神仙通鉴》《潘仙全书》存世,虽然神仙之说虚无,而潘仙是人的神化,则寄托人民的心愿,以他作榜样,还是有益于社会和有益于人民、值得今人纪念的。 儒家文化 报德祠在观山之麓,今旷怡亭旧址,纪念明朝知府申用嘉,吴国伦,孔镛等51人。纪念有德行施仁政的府官,是儒家学说:“官者为 民父 母心,仁者 爱人谓之德。”施恩惠于人民叫做行仁政,又叫德政。人民怀念好官、清官,感其恩德,立庙(祠)以祭祀纪念,叫做报答恩德,这是儒家文化。 儒家文化古迹在观山还有许公祠,在观山寺前之右,祀清朝分巡高雷道(监察府、县的官)许道身。表彰他来高州任最高长官时,开诚布公,下情弗壅(通达),署内外无妄索人民一钱者,所辖九州(指高雷九县)人人心目中以为有许公在,牧令(县官)虽虐无伤(不敢作恶伤及百姓),是个清官。 隆公祠在观山寺之后,祀高雷镇守使(武官)隆世储,民国初年茂西匪首张玉初聚众数百人,流窜茂、信、化边界地区数年,抢劫焚杀,绑架勒索几无虚夕,乡民苦之,官军屡剿无功。民国初年,隆世储驻兵高州,即率兵进剿,身先士卒同甘苦,与匪激战,毙匪无数。缴械投降百数,生擒匪首张玉初及匪十数人回城法办,积年巨匪,一朝荡平。所以有功于民者民亦感恩立祠纪念他。佛家文化观山寺建于明朝,知府张邦伊在升真观旧址建观山寺,为和尚佛事居所,观山寺右边建玉泉庵(为尼姑敬观音念经之所),过去寺庵香火皆盛。有慈悲之说。慈者予众生乐,悲者拔众生苦,为人民做善事好事,给人解困,让人快乐。但出家者要六根清净,不得有六欲杂念,现代人说是禁欲主义,虽然佛教是印度传入,但经数百年改造,已是中国式的佛学,不同于印度佛教了。也可以说是教人行善。道、儒、佛各家文化互相兼容,都是同属于中华文化了。 革命文化 中山公园 中山公园是在民国十六年(1927年)由邑人申请,在观山建中山公园,纪念孙山中先生辛亥革命,提倡天下为公,打倒帝制,建立民国的。俾市民一行一止场所,发扬孙中山的革命精神。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之恩。规定由观山寺、玉泉庵的收入,除必须费用外,兼顾中山公园经费。园中有中山纪念亭,若虚亭,茂桂亭,风咏亭,襟江亭、旷怡亭等,供游人休息,并把高城风光尽收眼下,一鉴无遗。 革命烈士陵园 解放后1956年由茂名县人民政府申请省民政厅拨款,赵英深县长任内筹建,1957年冯柱朝县长任内建成于观山之西,碑文书写均由民盟委员高州中学校长陆土风书写,经赖鸿维书记和冯柱朝县长审定,有革命烈士墓于陵园顶,墓前为张宗俊画家设计的皇冠式纪念亭,亭内刻著名烈士朱也赤 (茂名县第一任中共书记)、田耕(粤桂边战役牺牲的解放团政委)、黄载元 (南路人民抗日游击队副团长)、梁宏道(南路人民抗日游击队二支队第四大队长)等人的事迹以及茂名县烈士名单。山脚有烈士陵园大门从百多梯级的路直上烈士事迹纪念亭、初建亭的原文为赖鸿维书记审定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1958年反右后重新书写,碑文改用陶铸书写的“烈士纪念碑”,县长黄松山审定。但文化大革命冲击陶铸下台,于是他写的字又拿下来,改用毛泽东书写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这个革命陵园的文字书法是受到改革开放前三十年政治运动的折腾,改革开放后近年重新修建得更漂亮。值得特别提出的是观山名胜古迹,传统文化与革命文化,也因2000年2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曾到观山秋月楼住了一个晚上倍添光彩。当代国家领袖视察观山文化景点,产生的名人效应,是有助于旅游业的发展,获得众多景点没有的殊荣。 综上所述,观山的文化底蕴深厚,包容性极强,一山兼容道儒佛传统文化汇集一山,又与时俱进,建有中山公园,革命烈士陵园,还有革命领袖住过的楼房,是传统文化与革命文化兼容在一起的典范。地方政府是应该重视维修,擦亮这张名片,使之成为德育教育基地,旅游景点,人民休闲游览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