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第11版版:文摘

下一版>

<上一版

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09-12-07期 第第11版版:文摘

飞行员是这样炼成的

拓坤每周至少跟家里通一次电话,电话的最主要内容是报告自己平安。家人最常叮嘱的是:开飞机一定要小心,开慢一点。拓坤每次都要纠正:开飞机又不是开车,其实越慢越不安全。这样的对话经常发生在他刚开始学飞行的时候。拓坤是河北某飞行学院高级教练机团的学员。 体检是成为空军飞行学员的第一道关卡,也是为公众所知的最无情的一道,80%的人倒在预选、初选的体检上;在进一步的全面检测中,身体检查有129个大项,1000多个小项,心理品质测试还有三道大关。种种检查,其标准就是“看你是否适合飞行的环境”。 从2009年开始,空军招飞的视力标准从环形表1.0(即“C”字型视力表,环形表1.0相 当于E 字表的1.2——编者注)下调至0.8,这是空军招飞体检标准建立以来改动最大的一项,原因是空军正在分机种招收飞行学员。 据空军招飞局朱青海介绍,随着空军招飞的文化水平要求逐年提高 (两年里对高考的分数要求提高了近100分,在招收大学生飞行员时则要求其当年高考分数达到本省的普通二本线),身体标准有所下调。这是因为,随着飞行科技的发展,有赖于先进的仪表,“靠目测的东西越来越少。” 经过一个星期的滚动体检,拓坤发现,两辆大巴车拉去的海军工程学院的同学,只剩下8个。而最终走上飞机的,只有3个。 准飞行员里,大部分人第一次坐飞机就没坐完整——他们需要在“屁股还没坐热”的时候就背着伞包跳下去。有人评价这是一个“比蹦极爽多了”的训练项目,之前近一个月,他们每天都要从2米高的跳台上反复跳下上百次,直到落地动作变成一种本能。落地动作的课时达不到要求,是绝对禁止跳伞的。 稍稍有些出人意料的是,接受采访的10名“大飞”学员,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飞机迷。虽然上课时也研究外军飞机,但学员们坦承,“我们对飞机知识的了解不如地方军迷,毕竟了解渠道有限 。”他们的基础理论课是更为实用的飞机构造、飞行力学、空气动力学、动力装置学、空中领航学、航空气象学与近年来新增的战术教学。没有人敢马虎对待,因为在这10多门专业课中,只要有3门不及格即被淘汰。 在训练场上,常见的一个场景是学员们每人举着一个牌子,成群结队,边走边念。那是他们独特的训练方式。带把手的木制牌子上面画着机舱上的各样仪表盘。平时学员们都要举着这块牌子,想象飞行情形,一边走,一边嘴里念叨:到这要看两块表,到这要看机场,回来要看高度和速度…… “你在地面形成一套模式之后在空中就不用去想,到哪儿就知道干什么了。脑袋不能短路的,飞机很快的。”拓坤说,“一个起落就5分钟,三百多个动作。” 晕机是初次上天飞行的学员可能面对的第一道挑战。不亲历这个过程的人无法体会到,当飞机突然往上加速时,强大载荷加身的感觉。 “相当于五六倍的体重压在你的身上,即便有载荷衣的缓冲,体重还是像瞬间增加了好几倍。这个时候血液迅速往下流,严重时会造成眼睛的黑视。”空军航空大学教员张继成介绍说,“有的人是上机时吐,后来发展到看见飞机就吐,进场就吐,最夸张的是,来机场的路上,上车就吐。” 整个飞行的过程只是一个与偏差作斗争的过程。飞行员绝不止是“空中的司机”那么简单,就算是飞直线,都需要飞行员不停地调整偏差。教练机有前后两个机舱,前舱坐学员,后舱坐教员,两套操作设备同步控制飞机。在飞行中,教员会根据学员的飞行情况进行指导,指出其中的不当操作。 张继成说,对飞行学员的淘汰是个动态过程,贯穿整个培训过程的始终。一个飞行员的培养,大致要经历基础理论学习、初教机、高教机三个阶段,在每一个关口,“停飞”的可能无处不在。最终能脱颖而出成为空军飞行员的,张继成认为只有大约40%。(摘自《中国新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