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第07版版:荔风

下一版>

<上一版

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09-08-28期 第第07版版:荔风

重游“小鸟天堂”

○朱宴修

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我读中学时,就知道新会有个“小鸟天堂”。据说380多年前,由于新会天马村一带连年受洪水灾害,村民挑土筑坝,拦截河水。当时有个村民在土堆上插上一根榕树枝,后发芽生根,越长越大,经历数百年后,变成了一棵巨榕,独木成林,浓荫蔽日,引来成千上万各种鸟类到此栖息,当地人叫此处为“雀墩”。1933年6月,文学大师巴金应新会朋友之邀到这里游玩,后来写了一篇旅途随笔《鸟的天堂》,使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景点”一下子名声大振,成为当时中国生态旅游的景点,天然赏鸟之地,“小鸟天堂”由此而得名。 1975年的夏天,我在广州上大学时到新会县古井公社开门办学,老师说要途经“小鸟天堂”,我们精神为之一振,马上就能看 到了 闻名中外的 景观了。但当我们到达那里时,却大失所望,只见一棵古榕树孤独地长在那里,并没有文章中描写的那么庞大和壮观,树上也难看到小鸟了,周围也没有河了,早已被开发造田了,巴金当年划着船去观树赏鸟的情景根本找不到了,观鸟台也只留下简单的围墙了。“小鸟天堂”怎么变成这个样子了呢!后来一想,这是文革时期啊,很多优秀的文化遗产都被“破旧立新”,遭到破坏了,这“小鸟天堂”当然也难幸免。所以,我的第一次“小鸟天堂”之游就留下了这样难忘的记忆。 前些时候,因公干到江门,新会的朋友约我去游“小鸟天堂”。我说早在20多年前我就游玩过了,不想去了。她说现在和过去大不一样了,已开发成为全国最大的天然赏鸟乐园和国际级生态旅游景点了。我们到那里一看,果然是变化太大了。经过重新规划扩建,形成了占地面积40万平方米,以独特的鸟类生态风景为主题,集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休闲旅游于一体的多功能大型景区了 。“小鸟天堂”四字为巴金1984年题写的,他的经典散文《鸟的天堂》被镌刻在景区入口处广场上供游人品味。现在小岛面积扩大了很多,原有的古榕树和新种榕树交织在一起,盘根错节,枝桠连着枝桠,有的根一直插到水里,有的垂在水面。现在古榕和竹林已占地近20亩,近看似原始森林,远看像浮在水面的绿洲,堪称南国奇观。 那天,我们是下午4点多钟坐游艇游览“小鸟天堂”的。我们游艇靠近榕树旁时,奇怪,鹭鸟不是晨出暮归的吗?怎么现在还能看到这么多灰鹤栖息在树上?导游告诉我们,这里栖息着数以万计的十多种小鸟,尤以白鹭和灰鹭(俗称白鹤和灰鹤)最多。白鹭朝出晚归,灰鹭(又称为“夜游”)暮出晨归。它们一早一夜,相互交替,互不干扰,“白鹤能眠灰鹤床”,这是一种很奇特的鸟类生活现象。“独木成林古榕树,百鸟出巢、百鸟归巢”是这里形成的三大自然奇观。但要目睹群鸟归巢出巢的壮观场景,必须是一早一晚的最佳时间。每于清晨薄雾中,万千白鹤嗄嗄呼唤,翩翩起舞,凌空翱翔,蔚为壮观。 据说从明朝万历年以来,天马乡的村约村规曾经列明,上岛捕鸟者,处以“浸猪笼”之极刑。抗日战争期间,无恶不作的日本鬼子也曾到过这里,但他们也视此鸟为“神鸟”,也没有对鸟“斩尽杀绝”。就算是文革十年,虽然对景点的保护做得不好,但村民还是诺守民约,也没有捕捉小鸟,这就足见当地人的护鸟意识之强了。所以,几百年来这里的人用各种方式保护着这 “小鸟天堂”,特别是这几年来,这“鸟岛”也扩大了好几倍,在此栖息的鹭鸟就更多了。而到此参观游玩的中外游客也就更多了,当地人得到的回报和实惠也是越来越多了。这是人与自然和谐文明的体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