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晚报 第2021-04-15期 第13版:最解密

郭琨一生七赴南极

亲手建起“长城站”

  

“长城站”建设时环境十分艰难,郭琨席地而坐就餐。
  中国南极考察事业开拓者、原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中国南极长城站首任站长郭琨于 2019 年 4月3日离世,享年84岁。
  作为我国首个南极科考站“长城站”的第一任站长,郭琨一生七赴“寒极”。目前我国建成的四座南极科考站当中,有两座是由他指挥建设而成。

七赴南极的开拓者

  郭琨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学的是气象雷达专业。1981年5月,国家成立南极考察委员会,曾在国家海洋局科技部工作的郭琨担任办公室主任。那时的南极办,加上郭琨只有五个人。
  1984年6月,国务院正式批准确定我国在南极建设第一座南极考察站——“长城站”。
  同年11月,“向阳红10号”远洋科学考察船和“J121”打捞救生船载着由591人组成的南极洲考察队奔赴南极,郭琨担任队长。
  穿越了5个风带、4个季节、13个时区,队伍于当年12月30日登陆南极洲乔治王岛。而后仅用40天就完成了波兰历时三年的南极考察站建设任务。
  至此,我国南极考察事业翻开了历史性的一页。
  此后郭琨又六下南极开展科学考察,担任第三次、第五次科考队队长。他不仅领导建设了中国南极长城站和中山站,还担任两站首任站长。
  七赴南极、三次带队、两次荣立一等功,郭琨见证了中国南极事业从无到有的过程,被视为中国南极科考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由于常年在极寒条件下工作,郭琨落下了腰椎和腿部的病根,曾经穿越大洋、远赴南极的他,晚年再难离开轮椅。

“九死一生”的战士

  走向南极这条路,郭琨和他的团队走得很是艰辛。没有研究南极洲的专业书籍,郭琨通过朋友在旧书摊上淘到一本出版于1936年的英文译本《南北极志》;没有专业装备,郭琨就参考别国经验自己设计防寒服等专业装备,并联系工厂定制。更为严峻的是,当时我国甚至没有一艘专业破冰船。最终选中的“向阳红10号”不具备破冰能力,郭琨必须在第二年的3月份,南半球进入冬季前带领考察队返回。
  为节省时间,考察队经过反复思考,选择直线斜穿太平洋——从上海到被称为世界尽头的南美小城乌斯怀亚,中途不停靠任一站点。而这条航线从没有人使用过,出发前,郭琨和队员们一起签下了“生死状”。
  “九死一生”的故事几乎伴随在郭琨的每次南极考察中。
  1989年,郭琨带队建设第二座南极考察站“中山站”时,考察队遭遇突发冰崩。30多米的冰山轰然崩塌,水柱喷射海浪奔腾,考察船被周围几百米浮冰和冰山牢牢困住。船上队员纷纷换上西装、剃净胡须、擦亮皮鞋站到了甲板上,以为就要永远留在南极。
  7天后,船只左侧奇迹般出现了一道30米宽的冰隙。郭琨迅疾指挥考察船冲了出去。两个小时后,冰面的豁口又完全合上了,直到考察队撤离,冰面再没有打开。

鼓舞一代“南极人”

  一位参与多次南极考察的队员告诉记者,建设“长城站”时间紧迫,有时大家一天工作近20个小时。每天早晨五点左右,作为队长的郭琨就开始挨个帐篷吹哨子、掀睡袋叫大家起床。“一吹哨,大家就坐起来了,迷迷糊糊地就听见队长说今天天气好,赶快吃饭好干活,可队长一离开,所有人就不由得又躺下了,队长只好回来再叫一遍。”队员说,其实队长也不忍心。
  当年随队记者拍摄的视频资料里,郭琨身着防水服跳入海中,与队员们一同抡着大锤奋力敲击钢管,搭建临时码头。飘着浮冰的海水冰冷刺骨,十分钟左右手脚就会冻麻,上岸喝些酒和姜汤,郭琨和队友转头又跳入海水中。
  “他对南极事业的热爱、兢兢业业的工作精神,感染了当年那个没怎么读过书的我。”当年二十来岁毛头小子的朱斌胜跟随郭琨两赴南极,“虽然在一起工作的时间加起来还不到两年,但郭琨对我的影响延续至今”。
  (据《新京报》马瑾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