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晚报 第2021-02-19期 第12版:最解密

流失国宝亮相春晚,原来是他们盗凿了天龙山石窟

  

这次交易中山中定次郎与恭王府管家的合影
买空恭王府
  1912年初,小恭王溥伟逃到青岛,与肃亲王善耆、日本浪人川岛浪速一起谋划着招兵买马,策动“满蒙独立运动”的事。为了凑足复辟经费,他打算把恭王府中的文物珍玩打包出售。得到消息的山中定次郎,在友人山中六三郎和冈田友次的陪同下,来到了恭王府。
  当时,溥伟逃到青岛,他的母亲避居西山戒台寺。他的弟弟,也就是后来的知名大画家溥儒,也避居戒台寺内。山中定次郎造访时,偌大的一个恭王府竟一个主人都没有。
  经过一番复杂的手续后,山中定次郎一行人被管家引入恭王府。在“1913年纽约拍卖图录前言”中,山中定次郎这样描述他踏入恭王府的情景:
  穿过恭王府一道又一道大门,是排列整齐的建筑,居住着恭亲王的家人、侍从等三四百人,还有供王府护卫队居住的区域……院落的后面,穿过花园的中心,是大书房,那里除了左右两侧丰富的藏书外,主要陈列青铜器和玉器。距藏书室不远是一幢巨大的两层建筑,看上去十分坚固,呈L形,这座建筑可以被称为“美术馆”,里面有数不胜数的珍宝。
  穿过这个藏宝楼,走进一座石拱门,是一座花园,园内奇花异草掩映着茶室、湖心亭和赏月台,在这样一个地方,欣赏着秀丽的自然景色和精美的艺术珍品,人们肯定会流连忘返。
  山中定次郎是一个见过大世面的人,但是第一次踏入恭王府,他还是被这座王府的奢华震撼了。从这段描述的语气中,不难体会到他当时的激动心情。这也难怪,因为有清一代,没有哪个王府像恭王府那样达到了王府建筑与收藏的顶峰。恭王府收藏的古玩和艺术品,数量之多,档次之高,仅次于紫禁城。
  山中定次郎走入恭王府中,犹如走入了一个巨大的宝库,眼花缭乱,应接不暇。《山中定次郎传》中这样写道:
  府邸相当大,比如仓库,专放如意的如意库、放书画的书画库、放古铜器的铜器库,像这样的,就有几十栋……库里的东西上,竟然积着十五毫米左右的灰尘。仅翡翠首饰,就非同寻常,实在华丽,带回日本,即使卖给妇人做发箍,一粒也能卖四五千日圆。
  然而,面对眼前巨大的宝藏,恭王府的大管家却完全不知道它们的价值和市场行情。山中定次郎回忆,大管家像抓豆子和金米糖一样,用双手抓过一把珠宝来问他:“这些你出多少钱?”
  其实,也不能怪恭王府的管家无知,常年生活在金山银山中,恭王府内所有人对这些奇珍异宝都已经麻木了。清王朝灭亡后,许多没落王孙都依靠变卖家产来维持奢华的生活。他们根本不把这些宝贝当回事儿。
  上世纪30年代,溥儒将唐代大画家韩幹的《照夜白图》卖给了英国人。大收藏家张伯驹得知后,极为愤慨。溥儒却轻描淡写地说:“至于吗?”从主人对府内珍玩的态度,也不难理解仆人贱卖的举动。
  恭王府的收藏分为如意库、书画库、玉器库、青铜器库等几十个宝库。在这次非同寻常的收购中,恭王府到底流失了多少文物,谁也说不清楚。
  原恭王府文物保管处处长鲁宁告诉记者,当时山中定次郎带了两个伙计,一同来到恭王府,显然是为了清点账目的。恭王府的大管家在处理了这么一大笔珍玩后,也不可能不给主家报账,但是迄今为止他们还没有找到相关的第一手资料。
  据鲁宁推断,一方面溥伟不愿意背负出卖祖宗收藏的恶名,一方面高调拍卖很可能会引起民国政府的注意,因此无论是山中商会还是溥伟,都有意掩盖了这次交易。
  可以肯定的是,在一番权衡之后,山中定次郎买下了恭王府除书画外的青铜器、玉器、翡翠、陶瓷等几乎全部收藏。
  具体的名目和交易数额,连《山中定次郎传》中也是欲言又止,只含糊地写道:“数额不同于十万或二十万”。
  这次交易奠定了山中定次郎成为世界级大古董商的基础。交易之后,他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感慨地说:“无论哪个商人,这是一生不会再有的事情。”
  在这次交易中,山中定次郎到底从恭王府买了多少文物,成交价是多少?至今仍是一个谜。唯一流露出的一点蛛丝马迹是,一年以后溥伟为了推动复辟活动,又想把恭王府的地卖给正金银行。
  据日本浪人宗方小太郎记载,溥伟派汪钟霖找到他说:“恭王府在北京附近有价值约200万两白银的土地,恭王爷想把所有土地抵押给正金银行,限期3年,借款50万两。拜托您与正金银行交涉一下。”
  宗方小太郎找正金银行经理疏通,经理说:“恭亲王以前卖书画古董藏品得款约为40万元,现在又要借款50万元,这或许是要借助外国人的力量来保护王府?希望您能将他借款的本意告诉本店。”
  宗方小太郎向汪钟霖转达了正金银行方面的担心,并询问溥伟典押地产的本意。汪钟霖说:“绝非为了保护王府。恭亲王为了联络各地同志,要在济南、汉口、上海等七地设立机关。经费一年大约要11万,3年要30万。”溥伟天真地认为,3年复辟必成,借50万大洋够了。
  鲁宁推断,这段记录中,正金银行经理提到的溥伟卖文物得到的40万元,很可能就是他与山中商会交易的金额。
有图录为证
  恭王府的这批文物后来流落何方?由于缺乏原始的交易记录,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研究者。幸而山中商会在收购了这样一大批文物后,曾在纽约和伦敦两地举行过两次盛大的拍卖会,才为这些文物留下了部分记录。
  1913年2月27日、28日和3月1日三天,来自全球的大古董商、收藏家和各大博物馆云集美国纽约,赶来参加山中商会举行的“恭王府收藏拍卖会”。
  为了更好地推销自己的拍品,山中定次郎为上拍的文物精心印制了图录。据图录记载,这次拍卖会共有536件文物上拍,玉器250多件,青铜器110多件,瓷器130多件……上面不但印有文物的图片,还有英文简介。鲁宁告诉记者,这本图录上的文物是目前唯一可以确认的恭王府流失文物。
  那次拍卖会空前成功,拍品无一流拍,销售总额达280435美元,单件文物的成交价格最高达到6400美元,创出当时拍卖成交的最高纪录。
  不久后,山中商会又在伦敦举行了一次拍卖会,上拍的文物110多件,以玉石为主,拍卖额6255英镑。
  山中商会在纽约和伦敦的拍卖总额,折合成日元不过60万元左右。1914年3月发行的《书画古董杂志》曾记载,山中商会买下了180万日元的古董书画。杂志中虽然没有说明“180万日元”的文物是否全部来自恭王府,但是这个价格与60万日元相去甚远。
  富田升教授推测,在拍卖前的一年中,山中商会已经通过商店零售的方式,陆续出售了许多恭王府文物。这两次拍卖会,不过是清理库存而已。
  那些通过零售方式出售的文物具体是什么,有多少?永远都将是一个谜。富田升估计,山中定次郎从恭王府收购的文物在2000件左右。
山中商会的覆灭
  1936年底,山中定次郎去世,山中商会的鼎盛时期也随着他一去不复返。
  1937年,山中商会在伦敦举办的展览会,成为它最后一次常规展览。此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各国陷入战争的泥潭,古玩市场一片惨淡。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对日宣战,山中商会在美国的各个分店统一由联合国财产管理局管理。山中商会正式停业。
  1944年五六月之间,山中商会在美国的库存被分23次拍卖。山中商会损失了近80%的资产,终于走向了覆灭。
  多年来,山中商会到底从中国盗取了多少国宝,已无法考证。所幸,2021年2月11日晚,农历除夕夜,流失海外近一个世纪的天龙山石窟第8窟北壁主尊佛首、作为2020年回归祖国的第100件流失文物,亮相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飘零百年,国宝终回故里。
  (完)(据《北京日报》黄加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