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晚报 第2020-10-26期 第03版:茂闻·关注

“9·21”灾后十年

看茂名三防管理体制如何“脱胎换骨”

  

图一、在云潭镇读岗村应急物资仓库内,高州市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正检查应急物资储备情况。
图二、灾情发生时,智能化应急指挥系统可将无人机、布控球等设备拍摄的受灾地区实时画面传回茂名市应急指挥中心
图三、高州市高凉应急救援大队物资仓库。
图四、高州市高凉应急救援大队装备了应急指挥车、运兵车、冲锋舟、泡沫艇、发电机。
图五、马贵镇标准化直升机救援停机坪。
文/茂名晚报记者张丁文 通讯员邓晓港
图/茂名晚报记者张丁文
  “雨下太大了,水都涨到这么高了。”在马贵镇政府办公楼应急指挥中心,党委书记潘跃的手在胸前比划,回想起十年前那场来势汹汹的洪灾时,他仍感到历历在目。“当时水、电、通信全都中断了,很多道路和桥梁都被洪水冲毁了,我们与外界完全失联……”马贵镇是高州市最偏远的山区镇,距离高州市区约75公里,时任马贵镇党委副书记的潘跃和同事徒步十多公里,才在西边的古丁镇找到电话向外界求援。
  2010年9月21日,强台风“凡亚比”带来的持续强降雨突袭粤西,局部地区降特大暴雨。来自气象部门的数据更让人震惊,高州、信宜、阳春等地降雨强度刷新多项历史纪录,其中高州市马贵镇水文站12小时内降雨量达673.5毫米,部分地区相关时段降雨强度甚至达到了千年一遇!
  如今的马贵镇早已恢复了往日的宁静,但那些血泪交织的日子已成为灾区人民难以抹去的记忆。让人不禁发问:如果“9· 21”再来一次,茂名能否从洪灾中汲取教训,科学应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
  十年来,特别是2019年以来,茂名市应急管理系统以机构改革为契机,紧密结合新定位、新职责,在体制机制、信息化、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在此大环境下,曾在十年前“9· 21”特大洪灾中受灾严重的马贵镇防灾抗灾工作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保障基层防汛抢险装备,打通应急通信生命线
  我市在每个镇街均建立了一个应急指挥中心、一个应急物资仓库、一个值班室、一套应急预案、一支15人的民兵应急分队,有力提升了镇街三防应急工作能力。为全市111个镇(街)和高州、信宜山区的80个行政村各配备了一台以上卫星电话,共计装备卫星电话341台;在信宜东部5镇建设了10个通讯基站,为5镇三防办和重点村配备了85套固定台、40套手持对讲机和15套车载台,为极端条件下的通信提供了双重保障,有效解决了我市山区大灾后通讯中断的问题。
  “现在,镇上有了应急指挥中心,应急物资仓库里卫星电话、应急发电机、泡沫艇、救生衣、手摇报警器、灭火风机、棉衣棉被等物资一应俱全,还建设了标准化直升机救援停机坪,受灾后与外界联络完全中断的情况不会再发生了!”潘跃对茂名晚报记者说。
  补足基层防灾设施短板,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针对基层防灾的基础设施短板,我市以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十个有”标准(有组织体系、有大喇叭、有警报器、有避难场所、有风险地图、有明白卡、有应急通信、有应急照明、有小册子、有宣传栏)为引领,推动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建设,不断提升基层一线的防灾减灾能力,提升全民的防灾减灾意识。目前,我市已有9个社区被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应急管理部授予“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称号。
  除了原已获评“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称号的9个社区,2020年,我市正推进创建多个“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其中高州市云潭镇读岗村在这项工作中走在了前列。读岗村把创建综合减灾示范社区与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振兴一起谋划推动,防灾减灾宣传形式十分具有地方特色。
  读岗村除了满足“十个有”标准以外,还建设了商业街防灾减灾主题宣传长廊、读岗小学灾害知识宣传长廊、气象防灾减灾主题公园,既改善社区的环境面貌,又把防灾减灾宣传融入村民生活日常。对此,高州市应急管理局局长邓钦信深有体会:“防灾减灾关键在于基层,除了在基层配备充足自救物资,提升基层有自救能力,同样重要的是,要唤起群众防灾减灾的意识。”
  值得关注的是,读岗村内也建设有标准化直升机救援停机坪。据介绍,目前高州市已经在金山街道、长坡镇、云潭镇、马贵镇等地建成了5个标准化直升飞机救援停机坪,预计明年上半年有望实现镇街以及重点村全域覆盖。高州市与上海金汇通用航空公司联合构建了“高州市应急救援空域保障体系”,在危急情况下提供航空应急救援。
  公办民办并举,打造过硬的应急救援队伍
  在极端灾害来临时,一支素质过硬的应急救援队伍能确保快速、高效、有序地开展应急工作,最大限度地保护人员的生命安全,减少财产损失。我市应急管理系统在原森林消防队伍的基础上组建了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履行冬春灭火、夏秋抗洪的应急救援职责,这支队伍是由应急管理部门领导和管理的专职应急救援队伍,在应急演练、抗洪抢险、重大活动应急保障行动中发挥主力军作用。广东省民兵轻舟分队茂名大队由320人扩编至420人,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抗洪应急能力不断提升。
  机构改革以来,全市应急管理系统累计投入1200多万元用于升级、改造、添置各类防汛抢险应急装备,无人机、智能单兵、集群对讲机、卫星电话、冲锋舟、泡沫艇、抽水机、救生抛投器等660台(套)应急装备列装到各支应急救援队伍,极大完善了我市防汛抢险装备的储备体系,有力提升了应急救援队伍的抗洪抢险能力。
  在社会应急救援力量建设方面,由社会热心人士捐资设立的高州市高凉应急救援大队拥有30名专职和近百名兼职的应急救援队员,建有7000平方米的救援队营房,并装备了应急指挥车、运兵车、冲锋舟、泡沫艇、发电机等应急救援装备。去年以来,高凉应急救援大队快速高效处置了森林火情火警70多宗,没有一宗造成人员伤亡,已经成为我市应急救援力量的重要补充。
  完善三防应急体制机制,搭建智能化应急指挥系统
  防灾减灾就如同一场场战役,需要统一行动听指挥,一个健全的组织体系,是确保应急预案启动后,指挥有效、行动迅捷的前提。2019年,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我市将原市安监局的职责、市政府办公室的应急管理、市公安局的消防管理、市民政局的救灾、原市国土局的地质灾害防治、市水务局的水旱灾害防治、市林业局的森林放灭火、市地震局的防震减灾等8个部门的有关职责整合,组建了市应急管理局。
  为了迅速完善三防应急体制机制,市应急管理局先后制定了《茂名市应急管理局工作协同机制及内设机构主要职责规定》、《茂名市应急管理局防汛防旱防风应急响应工作机制》、《茂名市防汛防旱防风指挥部成员单位职责规定》、《茂名市防汛防旱防风指挥部工作规则》等,建立了完善内部运作机制,明确了各部门的三防工作职责,建立了灾害预防、灾前会商研判、灾中抢险救灾、灾后复产等工作机制,构建起职责清晰、运行规范的三防工作体系。
  我市对居住在危险区域人员、渔船渔排人员、特殊人群实施网格化管理。成立了5个由处级干部任组长的三防督导组,确定了市、县、镇、村四级共计4.6万名三防责任人。一旦出现重大天气预警,市领导、督导组、各三防责任人全部上岗就位,下沉到基层一线组织指挥防台防汛工作,确保三防责任层层压实。
  今年台风“鹦鹉”、“海高斯”来袭期间,茂名应急管理部门发挥综合统筹作用,气象部门精细化滚动预报,水文部门实时监测江海河流,水利部门科学调度水利工程,通信部门加强应急通信保障,应急、消防等及时前置力量第一时间参与抢险救灾……合力使灾害影响降到最低。
  “一件事由一个部门管、一类事由一个部门统筹,结束了应急管理九龙治水的局面。”正如茂名市应急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倪壁盛所言,应急管理部门的组建,重塑了三防指挥体系,推动了应急管理工作迅速向“优化、协同、高效”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