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晚报 第2020-07-24期 第08版:电白民生

电白区望夫镇田面村

依托帮扶产业助贫困户走向小康生活

  茂名晚报讯通讯员杨腾飞赖广昭记者冯小飞 产业扶贫是脱贫致富的根本之策。近年来,电白区望夫镇田面村以党建引领为引擎,加大产业精准扶贫力度,引导和扶持贫困村发展特色扶贫产业,由“输血”救济到“造血”自救,实现稳定就业的贫困户,在田面村越来越多,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目前,产业扶贫成为了田面村走向小康生活画卷中的主色调。
产业扶贫“造血”助推群众增收
  近日,记者来到田面村,一到村委会就被一阵阵浓香的花生油香味吸引。原来这里有一家花生油加工厂。该厂是村产业扶贫项目,占地约1000平方米,主要是收购贫困户及村民种植的花生加工为花生油,产品售往周边乡镇和珠海等地,深受消费者欢迎。
  “在工厂这段时间,我俩学会了加工生产花生油,有一门手艺傍身觉得很踏实。”在加工厂工作的2名贫困户用双手比划着说。如今在这里打工,他俩日常负责榨油和卫生清洁,日工资150元。
  田面村位于望夫镇中东部,是省定贫困村之一,2016年5月以来由中共珠海市委外办对口帮扶。全村356户村民,其中53户贫困户。“想要推动乡村振兴,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就要有产业来支撑。近年来我们集中力量、资金、政策,因地制宜,引导和扶持贫困村发展特色扶贫产业,增强带动贫困户持续增收的产业基础,多举措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让贫困人口从中受益。”珠海市委外办驻田面村第一书记郭启申说。
  花生油加工厂项目的企业是望夫镇周边唯一一家拥有食品生产许可证的食用油加工企业,主营花生油的生产和销售,产品借助珠海合作企业的销售平台,远销珠海和澳门。
  该扶贫产业项目于2016年落户田面村后,占地约500亩的花生种植基地渐渐发展起来,带动田面村贫困户和村民长期种植山地优质花生,每年为贫困户每户增收2600元。花生油加工厂日产量加工3000斤花生,出油1300斤。种植基地长期有10名贫困户务工,日工资100元,保障了贫困户就近就业。目前正筹划扩大生产规模,增加花生调和油的生产线,此外,还计划增加一套小型加工生产线,为周边村民开展来料加工业务,在为贫困户每年持续分红的同时也积极拓展为周边村民榨油服务。
依托帮扶产业走向小康生活
  除了花生油加工厂项目,田面村还有沉香种植组织化到户帮扶项目、蜂蜜养殖项目助贫困户增收。
  “这里上班时间比较自由,多劳多得,也方便我照顾小孩”。在沉香种植基地,47岁的贫困户黎凤娟手里拿着沉香树枝动作娴熟地剥叶。家中孩子尚小需要她照顾,以前一家5口人只能靠丈夫外出打散工养家,生活十分拮据。采摘沉香叶的技术难度小、上手快,基地对工作时间没有严格要求,按件计酬的薪酬方式十分适合当地村民。目前该沉香种植基地已达3000亩,长期有30到50个村民在基地务工,从事种苗、浇水、施肥等工作,2名贫困户在采摘沉香叶岗位工作,日工资130元。
  据悉,该项目投入扶贫资金50万元,合作期3年,其中20万元为53户贫困户开展种植沉香树的组织化到户项目,沉香树相关产品企业保底收购,为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年增收1700元,此外,村集体每年还有1.2万元的分红专门为四类人群定制防止反贫的机制。
  田面村产业精准扶贫取得良好成效。据统计,田面村2019年有劳动力贫困户人均年收入为12666.39元,居民人均年收入为15620元,田面村人正依托帮扶产业大步走向小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