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晚报 第2019-12-02期 第03版:茂闻·纵深

艰苦奋斗创伟业,为了新中国崛起

  

图一:可可托海世界地质公园3号矿坑,被誉为英雄矿、功勋矿。
图二:冬季的北疆银装素裹分外妖娆。
总策划:车永强
总统筹:黄 策
摄 影:康 乾
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车永强
黄策 张越
【编者按】
  在远隔4000多公里的北疆,有一个与茂名经历极为相似的地方。那就是可可托海。
  说她相似,是因为两地都是跟随共和国一起成长,都是为了共和国的建设而积聚了浓厚的“红色基因”底色。
  说她相似,是因为两地有着同样的奋斗史,都是为了共和国的强大昌盛,艰苦创业,历尽艰难,无私奉献。
  说她相似,是因为两地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同样把生态文明放在第一位。茂名建成了远近闻名的“好心湖”,可可托海建成了世界地质公园。
  正值当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如火如荼开展之际,茂名日报社全媒体采访团队正是怀着发展先行军、社会瞭望塔的初心与使命,出发北疆可可托海,展开一场探寻之旅。
  本报将在本周内,连续刊发5期系列报道,向读者展现本次采访的所见、所闻、所思、所得以飨读者。敬请留意。

  茂名人知道新疆可可托海,大多是因为其5A级旅游景区“世界地质公园”的名号。但要深入了解它,也许应从茂名露天矿生态公园开始。虽相隔4000多公里,在跟随共和国一起成长的过程中,茂名露天矿生态公园乃至“好心茂名”与可可托海却有着高度相似的历史和转型发展道路,这也让滨海茂名人,对北疆可可托海充满了无限的遐想。
  冬季的北疆银装素裹分外妖娆。当茂名日报社全媒体采访团队到达可可托海时,体验到了一份别样的美。在这白雪皑皑当中,开启了对可可托海的“探寻之旅”。

北疆明珠 因矿而生
  可可托海怀抱“宝藏”而生。
  早在上世纪30年代,可可托海本地牧民就在地表捡到绿柱石、碧玺、水晶、玛瑙等多彩艳丽的矿物,并当作珠宝装饰物。
  同一时期,前苏联地质专家也在额尔齐斯河下游发现大量稀有金属元素。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一直由前苏联人负责整个阿勒泰地区的稀有金属勘探、开采工作。
  1950年3月27日,在《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基础上,中苏两国以“平权合股”的原则签订了关于新疆创办中苏石油股份公司、中苏有色及稀有股份和中苏民用航空股份公司三个协定。1950年9月29日,中苏有色及稀有金属股份公司在乌鲁木齐成立。随之成立阿山矿管处,下设可可托海及阿勒泰两个矿场。中苏公司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初苏联援建我国“156项工程”中第一批项目之一,也被誉为“新中国最早的中外合资企业”。
  1954年底,前苏联将中苏有色及稀有金属股份公司的股份转让给我国,1955年1月1日起,我国开始进入独立经营阶段,公司更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重工业部有色金属管理总局新疆有色金属公司,阿山矿管处更名为可可托海矿管处。1956年,将可可托海矿管处规定代号为“111矿”,1958年改名为可可托海矿务局。
  远在南国滨海,粤西大地茂名也有着类似的经历——
  特殊的地质构造,让茂名地下蕴藏着丰富的油页岩矿。据勘探,储量达51亿吨,居全国首位。
  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到:“现在我们准备在广东的茂名搞人造石油,那也是重工业。”同年4月28日,周恩来批示:“经中央同意,在茂名建设规模为年产100万吨原油的油页岩炼油厂。”
  这是广东省在国家“一五”期间唯一的重点项目,也是前苏联援建我国的156项工程之一。1958年8月26日,茂名工矿区市成立。1959年3月22日,国务院全体会议决定,将茂名县的部分行政区域设立茂名市;5月9日,茂名工矿区市更名为茂名市。1983年7月,茂名市直隶广东省,辖信宜、高州、电白、化州四县。
  因矿而生,可可托海与滨海茂名有着共同的起点。

各呈禀赋 为国分忧
  可可托海工矿区才刚起步,就遇到了严峻的挑战。
  1960年,前苏联撤走专家,仪器、设备、带走和烧毁图纸。同时,在“三年困难时期”,中央也决定以前苏联急需的稀有矿产品来抵债,可可托海挑起了沉重的担子。
  但可可托海人在“吃苦耐劳、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为国争光”精神支撑下,用手选矿石的方式、用人拉肩扛和“马拉爬犁”的运输方式,用可可托海与阿勒泰矿出产的稀有金属,不仅偿还了中国欠前苏联40%的外债,还为我国研发和制造“两弹一星”提供了重要原料。三号矿脉也因此被誉为“英雄矿”“功勋矿”。
  经过第一代可可托海创业者的励精图治、艰苦创业,在上个世纪的发展中,可可托海稀有金属工业的诸多技术都属全国首创,引领一流,这也让其成为了全国稀有金属工业的摇篮,并先后往全国各地输送专家和技术人员1615人——其中包括国家两院院士孙传尧等专家。
  值得一提的是,有不少茂名人也参加了可可托海建设。采访团队就现场拜访了原籍茂名信宜、在可可托海奋斗了一辈子的两位90多岁离休老人李盛兴、罗荣。并跟随着老人的回忆,回顾了那激情燃烧的奋斗岁月。
  回望茂名的发展历程,相似度很高——
  在茂名开采油页岩,为共和国崛起缓解了石油紧缺的同时,也遇到了苏联撤援、三年经济困难。甚至,当时还因为发现了大庆油田,国家开始暂缓人造石油开发建设……
  但茂名人找到了转型出口——发展原油加工。1963年1月,一蒸馏建成投产并炼制阿尔巴尼亚、胜利油田原油。8月,热裂化装置建成投产,向深加工发展。
  多年后,一座“南方油城”耸立在了南海之滨。在这里,建成了全国最大的炼化一体化基地。

山海相望 转型发展
  资源型城市发展,必将面临转型升级的拐点。随着国家经济结构调整、有色金属产品滞销,可可托海矿业原本就压力重重。1995年,三号矿脉资源更是面临枯竭,这让地处阿勒泰山深处的可可托海到了不得不转的边缘。
  2003年前后,随着可可托海矿务局南迁阜康市,留存人员和资产也就地重组为新疆有色金属工业集团稀有金属有限责任公司,并依靠2006年的国家危机矿山项目,进行了“二次创业”。
  但让可可托海全面转型的,当属2012年。是年,可可托海独立工矿区成为首批全国五家、新疆唯一一家独立工矿区试点单位,产业发展开始“退二转三”。随后,当地形成了以矿业、水电、红色文旅、干部培训等项目为主的产业体系。
  “可可托海”的词义中,原本就是指“绿色的丛林”(哈萨克语)和“蓝色的河湾”(蒙古语),加上独特的阿尔泰山花岗岩地貌景观,还有富蕴大地震遗迹,和那以典型矿床、矿山和工业遗址为主的景观群,让可可托海于201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地质公园”。
  同时,承载着“可可托海精神”底蕴的红色教育基地也在不断完善、发展中,城市转型升级步伐铿锵。
  而茂名露天矿2013年移交地方管理后,按照“引水、种树、建馆、修路”的思路建设茂名露天矿生态公园,并于2017年被评为“国家矿山公园”。“唯用一好心”谋发展的茂名,在转型发展之中也走上康庄大道——
  当前,南海之滨的“南方油城”产业体系呈现“多核驱动”之势——石油化工、农副产品加工、矿产资源加工、特色轻工纺织、医药与健康、金属加工及先进装备制造“六大主导产业”齐发并进。
  而随着滨海新区丙烷脱氢及高新区氢能产业园项目落地,在茂名在新一轮产业转型升级中,更是开始从“油城”向着“氢城”进发。
  依托优美的180多公里海岸线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向海而兴,实施“港、业、城”联动,茂名正成为镶嵌在南海之滨的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