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晚报 第2019-11-04期 第15版:小东江

说说“精神”

  

□潘永辉
  人与石头、流水、花草树木的根本区别是什么?区别在于:人有精神世界,石头、流水、花草树木们没有。
  人的精神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呢?心理学一般把人的精神世界分析为意志、认知、情感,或感性、知性、理性,或意识、潜意识、无意识等。但,实际上人的精神世界如此渊深复杂,简单的心理学知识不足以帮助人把握自己的内心。普通人,只有等内心深处的某种精神现象冒出来的时候,才被动地发现自己竟然拥有这样的精神状况,譬如贪婪、嗔恨、痴迷、傲慢、怀疑、恐惧、屈辱、压抑、臆想、梦幻、精神分裂……到目前为止,人类对自己的精神世界还是了解甚少的,更谈不上主宰。精神竟然不了解精神自己,这可是一个相当“有精神问题”的问题。
  人的精神是怎么来源的?每个人的一辈子,他的精神都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婴儿期、儿童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每个时期的精神状况都不一样。每个人的精神状况也都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品性、知识、情感都在变化。显而易见,人类精神的形成是绝对离不开后天环境因素影响的,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后天习得的结果。那么,人类精神深处有没有“先天”的精神因素呢?这个问题,以人类目前的认知水平,并不能给每个人提供统一性的答案。无数的哲人学者和生民百姓都在体验着、思议着、想象着,生来死去,何因何果,莫衷一是,也因此古今中外存在着许多民间故事和宗教传说。
  精神对人产生了什么作用?精神引导着人类以人的方式感知世界,追求世界。精神自身也在折腾着自身,带来了内心的不平静。人类拥有精神世界,是值得庆幸还是令人遗憾?这也是一个奇怪的“哲学”问题。这就好比问是做一个人幸福还是做一块石头幸福。毫无疑问,一般人都会下意识地回答:当然是做人幸福。中华古经《易传》认为乾坤“三才”是天地人,人居其一;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主流思想,把人看到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但是,精神也有精神的烦恼。一块没有精神的石头,它是不会卷入人的精神世界的,没有任何精神折磨,远离是非恩怨、情天恨海,也不需要参与到人类的文化和教育活动中来。但是,一个人,他自带精神世界,他就不得不承受精神世界中是非恩怨、情天恨海的折磨,也不得不参与到人类的文化和教育活动中来。
  精神能否自我解脱呢?精神带给人类的不全是欢乐,如何面对精神的负面作用,这是人类要解决的一大“精神问题”。如果人们厌倦了自己的杂乱内心,他是渴望“解脱”的。没有了精神,淡化了精神,是不是就是石头,就是“死”人?这倒未必。且看王维的《鹿柴》诗:“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从诗中几乎感受不到人的精神活动,就是一个“无人之境”。可是,这首诗是“死”的吗?当然不是,这首诗静中有动,生机空灵。至于那些高僧大德写的禅诗,就更加灵动深邃了。唐代德诚禅师《船居寓意》诗云:“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色中透空,空中透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空、心物之间没有丝毫精神障碍,宇宙人生的本来面目和终极归宿就在心灵的绝对宁静处悄然呈现!心如止水,心如明镜,没有与大千世界分裂的人为的精神活动却最有生机,这又是一个令人惊异的“精神问题”。
  精神解脱有什么方法吗?有的,如中华文化儒家的诚意正心、道家的齐物逍遥、佛家的禅定般若,还有今天大力倡导的为人民服务,都是精神转化、净化、升华的好办法。无数的智者,面对精神之谜,终其一生都要寻找到精神的出路和归宿。
  愿人们都有健康、平安、吉祥、幸福、通透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