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晚报 第2019-09-19期 第04版:茂闻·关注

艰苦卓绝,炼油塔下创业建市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茂名篇)
  奋斗颂之一
  策划:杨建华
  统筹:朱文军
  文字:茂名晚报记者柯雨函
  六十年前,在空旷的茂名盆地,一座座钻塔星罗棋布;在黑沉沉的荒原,柴油机发动传出隆隆的机械声,催生了茂名地区人民的石油梦。
  茂名,因油而生,因油而兴,在一块块矿石上孕育、成长、壮大。在这个荒丘上,老一辈开拓者自强不息,艰苦奋斗,以镐头加扁担的“开荒牛”精神,用心血和汗水挖开坚硬的矿山表层,取出千年的油页岩提炼页岩油,结束了广东无石油的历史。
  ○八方云集,打响茂名采矿炼油第一炮
  茂名石油人的创业里程,道路崎岖,磨难艰辛。
  茂名的石油工业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1954年春,国家得知茂名有油母页岩,派出勘探队进驻茂名展开大规模勘探,勘探队查清:茂名油母页岩工业储量约51亿吨,矿脉东西走向,向北倾斜,东起电白羊角的禾堂岭,经茂名金塘、高州石鼓,至化州连界墟,矿层最厚达100米,适宜大型露天开采。后经中央批准,开发茂名页岩油被列为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156项重点项目中的一项。
  茂名采矿炼油的第一炮就此打响,开发茂名页岩油矿的各项筹备工作,紧锣密鼓地开展起来。
  1955年5月12日,广东省茂名页岩油厂筹建处成立,这就是后来我国的石油大咖——茂名石化公司建设的源头。
  1956年,国家决定在茂名开发油页岩,建设年产100万吨页岩油炼油厂,与之相应建设一座工业城市。
  1959年3月22日,国务院决定设立茂名市。
  这一重大决策,使第一代建设者从祖国四面八方云集茂名,1957年,来自全国各地的石油工业建设者以“先生产、后生活,先建厂、后建窝”的艰苦奋斗精神,在这块热土上开始了茂名石化工业发展的新征程,为共和国这艘巨轮提供能源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五湖四海的集结形成了一个“团结如一”的团队,吹响了向“贫油”开战的冲锋号角。他们有领导者,有工程技术人员,有劳动模范,更多的是普通的工人及其家属;他们用不竭的智慧、强硬的身躯,扛起世人瞩目的庞大石化基地。
  ○茫茫矿区,“开荒者”上演“愚公移山”
  1958年8月3日,茂名页岩开发的主体项目——露天矿正式破土动工。当时大型的矿山机械运不进来,只能土办法上马,一万多人按军队的连、排、班编制,武器只有锄头、畚箕加扁担,在茂名大地上演了一场现代版的“愚公移山”。
  茂名要建页岩油厂,除了露天矿的矿工,还需要大批的炼油工人。油厂还未开建,就得先行招收和培训操作工。当年在粤西本地,以及在粤中、粤东等地大量招收有一定文化的青年作为炼油学徒工。同年深秋,一列专车载着经过筛选出来的1000多名青壮徒工从茂名出发东北培训。
  茂名石化的老同志陈盛隆老人就是其中一员。
  陈盛隆老人说:“我是1958年8月8日到公司报到的,8月15日出发北上到了大连学习火车技术。原本计划学习三年,但是为了露天矿的建设,1959年我被安排提前回到茂名,加入11560人的矿山建设大军。”
  老建设者讲述起艰苦创业的岁月,仿佛昨日重现。
  “金塘矿区方圆十里全是荒山野岭,当时流传一句话‘地下埋着宝,地上不长草;饿死老黄牛,愁死放牛佬’。生活十分艰苦,连床板都没有,用竹片搭成床铺睡觉。白天一起上工地,晚上20多人睡在一个茅棚里。吃饭的时候每人就是一盅瓦钵蒸熟的饭和一点咸菜干。”
  由于技术过硬,陈盛隆老人成为了油公司的一名火车司机,用他的话说,就是炼油厂和矿区之间的“中间人”。“每天我们负责把矿区挖出的泥运到排土场,再把挖出来的矿拉到炼油厂炼油,一车就要拉1800-2000吨的矿。上班是三班半倒,要连续工作16个小时。”
  在1958年-1992年间,矿区的火车和电车共为矿山运出1.02亿吨页岩,采掘总量1.7亿立方米。
  陈老回忆到,在第一蒸馏装置建成投产的关键日子里,一些配套工程因种种原因未能同步跟上,油厂的蒸汽锅炉建设举步艰难,炼油装置就靠蒸汽传递热能和动力,没有“汽”就不能开汽。有老技术干部提出,把13台火车头串成大锅炉输出蒸汽。
  “开始是烧煤供汽,后来才换成了烧油。为了给油厂各装置提供源源不断的蒸汽,我们需要不间断为机车上煤供油。煤很脏,但是大家都是徒手搬运,手和脸全都是黑的,下班只能用白泥洗手、洗衣服。最长连续12小时都弯着腰在运煤烧煤,最后腰都抬不起来了。”
  在艰难的条件下,第一代建设者仅凭双手和简陋的工具以及顽强的意志,为第一套常减压蒸馏装置的顺利开汽立下了汗马功劳。
  ○艰苦卓绝,炼成第一桶油
  1961年5月,油厂第一套装置方型气燃炉投产,标志着茂名生产页岩人造油跨出了历史性的第一步。
  在人造油干馏炉的建设和投产中,东北石油一厂、二厂、五厂、九厂,抚顺石油研究所,抚顺石油设计院等单位,向茂名炼油厂的原油、原矿、动力等车间输送了配套干部和技术骨干。
  今年已90岁高龄的佟连元老人原本是抚顺一厂的技术员,1955年广东省茂名页岩油厂筹建处成立后,他接到调动通知,便与厂里另外27名技术骨干一同南下,从老远的东北迁徙4000公里来到茂名,在油城一干就是35年,直至退休。
  “成立茂名页岩油厂筹建处时,茂名还很贫瘠,是一个穷山恶水的边缘城市。当年筹建处还‘窝’在广州,两年后才搬回茂名县城(即现今的高州城)。那时从广州到茂名首先要坐内河船到江门,再乘公共汽车到水东,最后再转车到茂名(高州),路程非常曲折。”聊起当年那火热的建设时期,佟老的思绪又回到当年艰苦建设的峥嵘岁月。“由于没有城镇依托,当时的创业条件异常艰苦,我在高州的茂名工业区总甲方办公室工作,负责建装置的技术和管理工作,从高州到公馆的工地上班都是要骑自行车去的。为了方便工作,建设者就住在金塘黄泥村的大草棚里,把一座古庙和祠堂用作办公室,平时大家喝的是矿坑水,吃的是粗杂粮,睡的是茅草棚,拿竹笪当床。”
  虽然条件艰苦,但对于工程建设,整个建设团队一丝没有放松。他们虽然来自天南地北,但只有一个目标:开发石油城,为国献石油。他们不计时间、不计报酬,夜以继日地奋战在工地上。那时没有加班费,也没有补休,只因他们认识到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一员,就应当为国家分忧,为民族自强争气,在困难中发愤图强、艰苦创业。
  “油厂装置筹建的十年间,我基本都是在工地度过的,参与了二十多套装置的工程建设。在荒原上创业,除了生活条件艰苦,经常会遇上建设缺料、人手不足,装置衔接不好的问题。即使这样,一帮人硬是历尽艰辛建起了年产300万吨的页岩矿山和两座页岩干馏炉等设施,生产出页岩油,终于结束了‘广东无油’的历史。”
  1963年,年产量100万吨的一蒸馏装置建成投产。从此,茂油公司由生产人造油向加工天然原油为主转变。
  茂名以开发油母页岩起家,从这个意义上说,露天矿是茂名工业的龙头。但是,茂名工业真正的中坚与核心是炼油厂。
  茂名开发页岩提取人造石油,从20世纪50年代末正式开端,到70年代达到高潮,80年代萎缩,其间,茂名石油职工累计开采油页岩1亿多吨,生产页岩油292万吨,在石油能源紧缺的年代,对中国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虽然油页岩开采与页岩油提炼中止,但茂名石油工业的根脉仍在延续,从发展炼油站稳脚跟,到展开五次重大跨越,再到兴建乙烯基地,茂名一步一脚印实现了石化工业梦。
  如今已经退休30年的佟连元老人,感受着自己参与建设的成果感慨道:“看着茂名翻天覆地的发展变化和茂名石化日益发展壮大,我感觉很欣慰,很自豪自己能参与其中,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经过60多年的发展,茂名石化从搞人造石油到加工天然原油,再到炼油化工一体化,现在已发展成为我国生产规模最大的炼油化工一体化企业之一。茂名石化炼油系统的建设,从年加工原油能力100万吨起步至年加工能力超过2000万吨,完成了建设100万吨炼油设施、形成600万吨炼油配套能力,突破850万吨炼油能力、成为全国首座千万吨级炼油基地和进入全国2000万吨级炼油“三甲”五次重大跨越。同时拥有动力、港口、铁路运输、原油和成品油输送管道以及30万吨级单点系泊海上原油接卸系统等较完善的配套系统,整体实力居中国石化炼化企业前列。
  茂名人的石油梦,终于开出了绚丽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