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晚报 第2019-05-24期 第08版:茂闻.故事

镇隆八坊村门楼:

传承文化开启光明的文明门

聚焦第九批省级保护文物

  

●文/茂名晚报记者吴祖光 图/茂名晚报记者岑稳
  在信宜市镇隆镇八坊村,有一座宫殿式的门楼——文明门,因墙体红色又称“红楼”。它既是窦州古城的地标式建筑,也是现代八坊村的旅游“名片”,吸引了各方游客。目前,文明门已入选广东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雄伟壮观古色古香之楼
  来自高州市的女大学生刘欣,3年前考进镇隆镇从事文化建设方面的工作,对当地的历史文化已经颇为了解。据她介绍,文明门位于八坊村文明街口,原是信宜古城即窦州古城的南门。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当地开始修建城垣,并在东、南、西、北4个方位各建成一座城门楼。清嘉庆十八年(1813年),绅士梁贻嘉等呈请移南门于学宫前正南,与学宫同一中轴线,取“青云路上构杰阁,献奇纳秀开文明”之意,故命名为“文明门”。
  刘欣告诉茂名晚报记者,文明门在建成100多年后的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又进行了改建,是仿照当年高州城的东门而建的,为宮殿楼台式建筑,但比高州东门更加堂皇大气。其建筑体宽25.28米,深13.71米,高16.29米,共分上下两层,底层为瓮城,中间开设一个大拱门,门高5.5米,宽4.7米,深11.66米。整个建筑属“庶殿顶”楼台结构,大屋顶,高台基,鼓磴式柱础,抬梁式屋架,屋檐下有莲花托拱头,飞檐翘角,雄伟壮观;衬以红墙绿瓦,更显古色古香。
  据刘欣透露,1983年12月16日,信宜县人民政府公布“文明门”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2月12日,茂名市人民政府公布“文明门”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传承文化开启光明之门
  八坊村村长梁启辉是当地的“百事通”,他自豪地告诉记者,文明门乃当地“传承文化、开启光明”之门,是深厚文化的象征、美好生活的寄托。因该门连接着孔庙、学宫、书院,文化底蕴深厚。当地流传有这样一种说法:学子从此门通过,必将学有所成,金榜题名,前途光明;官员从此门通过,必将仕途畅顺,平步青云,前程似锦;就算是普通人从此门通过,也将行事顺达,发业兴家,前景美好。
  梁启辉带记者来到文明门前,指着石阶旁一个四角尖顶呈帽子状的石礅说,传说这是“冠顶”,冠谐音“官”,即官帽子,分布在石阶两边,每边各有3个,顺着石阶由低往高排列,暗合“官升三级”之意。但不知为何现在两边各只剩下一个石礅。
  步上石阶,进入拱门,只见青砖铺就的地面上,中间是由三列长条青石组成的石板通道,已被踩踏得光溜锃亮,却仍散发出一种庄重沉稳的气息。梁启辉说,过去,当地曾形成一个习俗,凡官宦履职调任、寒门学子赴考、民间婚嫁喜庆,都经此门出入,以求有个更光明的前程、更美好的生活。尤其是官员及学子进出,一定要居中行走,以示“走正道”;而脚踏青石板,大概就是所谓的“平步青云”之意吧。
献奇纳秀人才辈出之地
  据传,文明门的兴建,是取“献奇纳秀开文明”之意。自唐代至民国,文明门所在之处,乃“窦州古城”之所,历代州县并治之地,信宜政治、文化、商贸中心,人才辈出,盛极一时。
  梁启辉介绍说,文明门所处的八坊村是省级古村落,其内还拥有国内罕见的“岭南古书院群”、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大洪国王府等,曾涌现出唐朝国师杨筠松,清代兄弟进士李宜昌、李宜相,马来西亚开国元勋李孝式等杰出人士。1850年,当地在五里岭修建了一座文笔塔,从学宫孔子坐像望出去,穿过文明门可睹5里之外的七级文笔塔,三者连成一条中轴线,民间说法是“坐壬向丙兼子午”,聚灵气,集文风,非常有利于当地出人才。故而,民国时期信宜出了省主席林云陔、军长林时清等一批军政要员。抗战期间,省城广州沦陷,政治中心北移清远,文化中心大部南移信宜,广雅、培正、执信等学校纷纷迁到信宜办学,信宜一度成了文化宝地。
  文明门之“献奇纳秀”,形成了当地以治学为中心的学祠文化,以海外务工经商为主的南洋文化,以年例、飘色、木偶、花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代表的民俗文化,以杨桃鸭、鱼古、鱼扣、桂花肠、水蒸三黄鸡、古城艾籺、沙街云吞等特色美食为主打的膳食文化,可谓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历经风雨安然无恙之所
  “文明门历经风雨至今仍安然无恙,是信宜千年古城唯一保存下来的城门,实属难得。”梁启辉感慨地说。
  据他称,文明门内曾摆放有两尊铁炮。当地流传着一个“蹩脚佬开炮保城门”的故事:某年,有盗贼前来攻打文明门,扬言要将该门焚毁。城门守卫见势不妙纷纷撤退了,只有一名守卫因腿部受伤撤之不及,情急之下点着了铁炮,“轰隆”一声,铁砂激射而出,当场打死了几名盗贼。余贼见状大惊,以为城内来了厉害的援兵,慌忙掉头逃窜了。文明门得以幸存。
  登上文明门二楼,但见楼梯、天花板、屋顶均为木质结构,地面铺方砖,屋脊砌琉璃瓦,墙上开铁柱玻璃窗,显示出中西合璧建筑风格。梁启辉说,上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这儿曾先后作过文化馆及法院单位,因此留有那个时代的印记。
  “可就在那个特定的年代,文明门差点毁于一旦了。”梁启辉说,那时候大炼钢铁、破“四旧”,铁炮被抬去炼钢了,文笔塔也被当作“四旧”拆掉。据说有一天,红卫兵找到当地一位颇有名气的建筑工匠,要他拆除文明门。工匠爬上门楼脊檐处,刚掀开两块砸脊瓦就不敢再拆了,告知红卫兵说,这门楼拆不得,建筑太奇特了,若拆掉砸脊瓦,门楼就有可能崩塌,他没有这个胆量,还请另聘高明。可是连这么有名的工匠都打退堂鼓了,其他人又安敢妄动?文明门遂得无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