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晚报 第2019-03-25期 第12版:最解密

缂丝莲塘乳鸭图:一寸缂丝一寸金

  中国有一种非常古老的工艺叫“缂丝”,是丝绸工艺的最巅峰技法,被誉为“织中之圣”。因为作品图案精美,工艺极其复杂,得之不易,所以有“一寸缂丝一寸金”之说。古代流传下来的缂丝作品,非常稀少,都是国宝。在央视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中,由上海博物馆带来的缂丝莲塘乳鸭图,一经亮相,就引起了巨大轰动。现在,我们就来看看这件国宝前世今生的故事。
“开挂”的朱克柔
  缂丝,又称“刻丝”,因为布纹表面有类似刀刻的断痕而得名。据专家考证,缂丝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500年左右。汉代时,张骞出使西域,往返于“丝绸之路”上的丝织品,就有缂丝的身影。在《国家宝藏》节目中,缂丝莲塘乳鸭图前世的守护人是那英,她化身朱克柔为我们演绎了缂丝造图的传奇。
  缂丝织造出的图案,正反两面看起来一样,图案富有立体感,又耐磨。缂丝的织造虽然繁复,但织造它的工具,却非常简单。只需要一台木机和数十个装有各色纬线的梭子。织造时,织工坐在木机前,按照设计在经面上勾画出图案,通过不停地换梭子来回穿梭,编织出纬线,从而织造出一幅有各种图案的缂丝作品。
  朱克柔,中国宋代缂丝工艺家。名强,字刚,出生于宋宣和、绍兴年间,华亭县(今上海松江)人。幼习绘画与缂丝,积累配色和运线经验。宋徽宗至高宗时期,她以织造缂丝著称于世,亦善画。她创作的缂丝,花鸟、人物都非常精巧,运丝如笔,晕色巧妙,古淡清雅,为—时之绝技。
  至于朱克柔当时的生活细节,则是根据创作这幅缂丝画的需要反推出来的。朱克柔心灵手巧,十指牵引五彩丝线,织成水墨画作,运丝如运笔,将缂丝工艺中的自由创作空间发挥得淋漓尽致,才有缂丝如画,栩栩如生的莲塘乳鸭图。这幅巨大的缂丝画最难得之处在于:缂织画作由下而上,经年累月,细致入微,一次织就,不能反复,难度更高于画作。可见朱克柔心有画意,极尽能巧,才能完成此件巨作。
  朱克柔有这么高的作画技艺,需要从小受熏陶,有名师指点,能经常看到名家名作,这决定了她要生活在大户人家。为了做缂丝画,她还要懂女红,同时保证上好丝线的供应,家里要有人养蚕、缫丝,最好还能有良田种植染草,有熟练的工人用最好的工艺提取染料,还有缂织前准备经纬丝线的多种工序……为她做这一件缂丝画,至少要养上百口人,所以把她的生活环境设定在江南的丝织业大家,这样的豪门大院才能供得起这件作品。
  正是因为缂丝莲塘乳鸭图创作条件的苛刻,剔除所有和它矛盾冲突的元素,最终拼凑出的便是这样一个“开挂”一般的朱克柔,这也进一步证明了这件国宝独一无二的珍贵。
皇家的奢侈品
缂丝莲塘乳鸭图长107.5厘米,宽108.8厘米。画面生动活泼,色彩富有变化,红叶白鹭,绿萍翠鸟,蜻蜓草虫,双鸭游乐。白鹭鸟神情精灵剔透,一雌一雄双鸭优哉游哉。青石上缂制隶书小款“江东朱刚制,莲塘乳鸭图”,画面左下角有“克柔”朱红印一方。此件缂丝幅式很大,组织细密,丝缕匀称,层次分明,制作工巧,可谓巧夺天工。
  在《国家宝藏》节目中,001号讲解员张国立介绍,“世界范围内都有缂这门技术,但只有中国人用缂丝手法作画,成为一种艺术创作手段。”
  缂丝能自由变换色彩,因而特别适宜制作书画作品。缂织彩纬的织工须有一定的艺术造诣。缂丝织物的结构则遵循“细经粗纬”“白经彩纬”“直经曲纬”等原则。即:本色经细,彩色纬粗,以纬缂经,只显彩纬而不露经线等。由于彩纬充分覆盖于织物上部,织后不会因纬线收缩而影响画面花纹的效果。
  缂丝其实并非真的用刀来雕刻,这是一种以生蚕丝为经线,彩色熟丝为纬线,采用通经回纬的方法织成的平纹织物:按照预先描绘的图案,各色纬丝仅于图案花纹需要处与经丝交织,不贯通全幅,用多把小梭子按图案色彩分别挖织,使织物上花纹与素地、色与色之间呈现一些断痕,类似刀刻的形象,这就是所谓“通经断纬”的织法。古人形容缂丝“承空观之如雕镂之像”。旧时缂丝著录所说的“通经断纬”,即指此意。其成品的花纹,正反两面如一。
  缂丝很难走入大众生活,而缂丝画更是一落地就是艺术品中的奢侈品,如果不是有皇家买单,这样的创作成本实在太过昂贵。然而,为何这件流传于民间的作品反而尺幅、精美度远胜于宫中,创作这样耗时耗力的缂丝画,真的只是为了文人雅趣吗?上海博物馆工艺部副研究员于颖推测,除了朱克柔出于珍视想要留藏这幅作品的可能性外,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当时朝中发生变故,导致未能献贡。
破译缂丝画密码
  在《国家宝藏》节目中,当张国立问国宝守护人那英:“你看到原件了吗?”那英犹豫着回答:“我基本上是看到了。”那种离得很近,却难以把文物细节看清的困惑,让那英禁不住想唱一句自己的成名歌词“借我一双慧眼吧”。
  缂丝作品一般以经线作底,用墨线勾勒图案轮廓,再用纬线一点点织就图案与色彩。在莲塘乳鸭图中,绿头鸭的片片羽毛栩栩如生,荷花绿叶的色彩层次晕染得十分逼真。
  那么,在当代有可能完美再现南宋缂丝画的神采吗?于颖认为,想要更好地保护传承缂丝技艺,首先要采用现代科技破解古代杰出缂丝作品的密码。
  第一个要破解的便是配色密码。比如,通常会提到在莲塘乳鸭图中,运用了上百种的颜色。那么,这上百种颜色到底是哪些颜色?古书中记载的茜草红、荩草黄、榛槲黑,有没有更准确的标示方法?由于丝织品文物保存条件要求高,不能经常暴露于光线和空气中反复观摩,所以,于颖有一个设想:通过有高倍放大功能的照相机采集缂丝画的高精度图片,在电脑中进行色彩校正之后,尽可能提取色号并按现代染丝工艺标明;同时,根据提取出的色号去染丝,然后复缂一小块图案再去和原物比对,看此方法是否准确可行。
  “然而,即使是这样,朱克柔缂丝莲塘乳鸭图也可能难以复制出来。”于颖说道。她认为,朱克柔已然故去,集天时地利人和的巨作重现可能性微乎其微,但我们不能气馁,文物研究工作者的责任是不断解读出文物中的技术和艺术的真实内容,让追慕者传承先人精髓,受其熏陶和滋养,从而不断精益求精,开拓后人自己的艺术天空。
  在于颖看来,一方面需要梳理缂丝相关的文献记载,充分了解古代工艺流程,同时还应采用实验考古学的方法,尝试还原缂丝作品的神采,真正让缂丝文物活起来。
  (据《重庆科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