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晚报 第2019-02-19期 第03版:茂闻·民生

今迎“雨水”雨雨雨

22日起气温逐渐下降3℃到5℃

  昨天,一场久违的春雨带来降温,马路上到处是流动的雨伞。
  茂名晚报记者岑稳摄
  茂名晚报讯 记者冯小飞 通讯员谢韶 昨天是中小学开学第一天,天降暴雨,给学生上学带来了少许不便。今天正是二十四节气中的“雨水”。“雨水”前到来的雨水,是否格外呼应时节?据市气象台预计,本周我市降雨较频繁,21日到23日更是受高空槽和弱冷空气影响,除了有小到中雨,气温将逐渐下降3℃到5℃。另外,预计,今天元宵佳节,较大可能见到月亮。
  雨水季节,北方冷空气活动仍很频繁,天气变化多端。我市气象专家表示,目前天气回暖,我市仍时有低温阴雨出现,还需注意防寒。医生提醒,这时养生要注意适度的春捂,并注意调养脾胃。
  “雨水”到来,降雨增多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位于每年正月十五前后,今年,“雨水”正好赶上了元宵节。雨水节气前后,万物开始萌动,春天就要到了。和“谷雨”“小雪”“大雪”一样,“雨水”也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这时,气温回升,空气湿润,降水增多,故称为“雨水”。
  前期我市降水明显偏少。这不,“雨水”来了,雨也来了。前晚到昨天全市普降大雨到暴雨,局部大暴雨。据市气象台监测,2月17日20时到18日08时,我市累计超过50毫米的站点有27个,较大雨量(毫米)的有:化州林尘97、江湖92、高州荷塘76、深镇62、信宜大成大田顶71;18日早晨全市最低气温13℃~16℃。
  预计,本周内我市降雨较频繁。19日到20日,我市小到中雨转多云,早晚有轻雾,19日晚(元宵节)较大可能见到月亮。21日到23日,受高空槽和弱冷空气影响,多云到阴天,有小到中雨,22日起气温将逐渐下降3℃到5℃。
  其中,19日,小雨局部中雨转多云,17℃~25℃;20日,多云间阴天,偶有分散小雨和(轻)雾,19℃~26℃;21日,多云到阴天,有小到中雨,20℃~26℃;展望22到23日,多云到阴天,有小到中雨,气温将下降3℃到5℃。
  “立春天气暖,雨水送肥忙”“春雨贵如油”,各地正是早稻育秧时节,这时适宜的降水对作物的生长特别重要。前期我市降水明显偏少,市气象部门提醒有关方面,可抓住有利时机进行科学蓄水。进入“雨水”,我市仍时有低温阴雨出现,还需注意防寒。当前早晚清凉,请注意适时添减衣物;雨雾时能见度差,请注意交通安全。
  春捂“下厚上薄”要适度
  “雨水”时节,冷空气活动频繁,这时的大气环流处于调整阶段,全国各地的气候总的趋势是由冬末的寒冷向初春的温暖过渡。要适应这样的天气,不得不说的是“春捂”。这是古人根据春季气候变化特点而提出的穿衣方面的养生原则。
  医生提醒,初春阳气渐生,气候日趋暖和,气温回升,但这个回升是一个渐变过程,气温会忽高忽低,天气会忽冷忽热,人们常常不能预测到这种变化,遇到气温回升就减去衣服,而突然气温下降了,衣服还没有加上,这样就会患上感冒、支气管炎等疾患,也会使原来的疾病加重。此时阴寒又未尽,虽然这已不像寒冬腊月那样冷冽,但由于人体对风寒之邪的抵抗力有所减弱,因而易感邪而致病。同时,“燥寒冻肉,湿寒入骨。”由于春气涌动,身体偏热的人从感觉上欲减外衣。体热外泄,湿寒交换于内入骨,易伤骨关节致病。所以此时注意“春捂”是有一定道理的。特别是老人、小儿,以及产妇和慢性病患者,不要过早地脱掉厚衣服,以防风寒侵入而致病。
  春捂要将保暖的重心放在下身上。遵循“下厚上薄”的穿衣原则,下身的裤子、袜子、鞋子,一定要穿得厚点、暖和点,尤其是老年人更不能把下身衣服减得太多。腿脚的保暖工作做好了,才能防止春季疾病的入侵。而上身略减则无大碍。
  注意保护自己
  “雨水”时节天气变化无常,容易引起人的情绪波动,乃至心神不安,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对高血压、心脏病、哮喘患者更是不利。为了消除这些不利的因素,除了应当继续进行春捂外,应采取积极的精神调摄养生锻炼法。保持情绪稳定对身心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雨水”后,春风送暖,致病的细菌、病毒易随风传播,故春季传染病常易流行,常见病多发,春季也是过敏性疾病的高发日子。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类风湿性关节炎、皮肤病的人,一遇到气温突变,或花絮拂面,或粉尘飞扬,旧疾就会复发,甚至加重,此类病人要积极保护自己的身体。患呼吸道疾病的人,出门要戴口罩,少到公共场合去;患关节疼痛的人,要保护好自己的关节;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更不可忽视“倒春寒”的影响。每个人应该保护好自己,注意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饮食注意调养脾胃
  “雨水”降雨增多,地湿之气渐升,且早晨时有露、霜出现,湿气加重,湿邪易困扰脾胃。其时饮食调养要注意对脾胃的养护,侧重于调养脾胃,调畅肝脏。在饮食上要保持均衡,食物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要保持相应的比例。同时还要保持五味不偏,尽量少吃辛辣食品,多吃新鲜蔬菜果等。健脾祛湿的茯苓、赤豆、黄豆、鲫鱼、莲子、土豆、白扁豆可适当食用,对脾湿引起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等很有效果。又由于此时气候较阴冷,可以适当地进补,如蜂蜜、大枣、山药、银耳等都是适合这一节气的补品。春季饮食应少吃酸味,多吃甜味,以养脾脏之气。
  运动是最好的除湿排毒之法。运动令阳气生发、气血畅通,可加快身体排出湿气和代谢产物。但身体阳气提升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刚开始运动时,要以慢跑、散步、郊游为宜,待身体较为适应后,再逐渐增大运动量。
  起居方面,要劳逸结合,顺应自然,保护生机遵循自然变化的规律,使生命过程的节奏随着时间、空间和四时气候的改变而进行调整,使其达到健运脾胃,调养后天,延年益寿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