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晚报 第2019-02-13期 第04版:茂闻·调查

“热闹繁华,每天都是圩日”

趁电城圩 感受老街新魅力

  走进茂名特色集市(五)
  策划/谭小容
  文/茂名晚报记者陈琴
  图/茂名晚报记者李颜东
  乡镇集市贸易的场所,茂名人称之为“圩”,在白话口语中,把约定俗成的集市交易日称为“圩日”,人们到集市上交易、办事叫作“趁圩”。在电城镇,旧时的圩日意味着热闹、玩耍、美食,趁圩已成为许多人童年美好的记忆。而今在电城,圩日的概念已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换之是每日的繁华闹市,当地百姓表示给生活带来极大便利。
  每天都有繁华闹市
  百姓大赞生活便利
  电城镇的圩日原本定在农历每月尾数的一、四、七日,但随着社会建设步伐的加快,城镇建设已形成规模,交通变得四通八达,商品贸易全天候进行,圩日的概念正渐渐淡去,每天都有繁华闹市。
  邵向茂是地地道道的电城人,从小生活在电城,而今也在电城工作。近日,他带着茂名晚报记者走访了电城的大小圩街。他介绍,目前电城镇主要有两个市场商贸繁华,一个是新建的珠城开发区市场,另一个是旧的电城市场。
  记者首先来到珠城开发区市场。在该市场外的街道两侧开设了许多商铺,有卖食品、水果、生活日杂品等。走进市场,海鲜、水果、蔬菜、鲜肉等多个贸易区分区明晰,顾客可以轻松找到自己需要选购的商品。据该市场内一对卖海产品的夫妻介绍,该市场每日客流一般较为稳定,没有圩日与非圩日之分,周末或节假日时会略有上升。
  “我们现在每天都是圩日,这里每天都很热闹,想买什么随时过来都可以买到。”正在选购水果的王阿姨对记者说。她表示,虽然圩日的氛围已渐渐淡去,但这并未带来不利影响,相反,如今逛街购物已经越来越便利,市场环境也有很大改善,百姓生活正朝着更好的方向迈进。
  街边特色美食让人垂涎欲滴
  电城镇是一座滨海城镇,渔产非常丰富。因此自古以来,电城居民都有吃鱼的爱好。走在电城的圩街上,随处可见蚝炸、鱼炸、墨鱼饼、鱼丸等特色美食售卖店,店铺多以老板的姓氏命名。
  在电城市场外的一家鱼炸摊前,记者见一名老师傅正埋头一丝不苟地做着鱼炸及蚝炸。询问得知,他已在此摆摊二十余年,他介绍,电城人无论男女老少都喜欢吃鱼炸、蚝炸,随着物价的上涨,价钱也从几毛钱一个上涨为如今的3元钱一个。用鲜鱼片沾上米粉糊,入油锅炸至两面金黄,便可起锅。老师傅还强调,调米粉糊时还要特别注意先用一些开水搅拌再加冷水调成糊状,这样炸出的鱼炸口感才好。记者买了一个品尝,拿到嘴边香气便扑鼻而来,咬上一口,还能听见“滋滋”响,外酥里嫩,十分可口。
  在珠城开发区市场内,一家卖墨鱼饼、鱼丸的店老板告诉记者,其店铺以批发为主,周边村镇的群众一般每天早晨6点左右便来提货,平均每天的销量累计有400斤左右,逢年过节或遇上做年例时偶尔能达到上千斤。在店铺前,记者看到多名员工正在手工包装墨鱼饼的半成品。该店铺老板表示,这些半成品是通过网络售卖到外地的,每盒大约500克,卖30元,顾客拿回家后可以蒸、可以炸,也可用来煲汤,在包装盒上还会贴上烹煮方法,方便顾客。
  在电城市场外的一家炒米饼店引起记者的注意。店铺的门是老式的木制门,十分老旧,店内摆放着各式饼干。据店铺老板介绍,该店铺已开设三十多年,他从父亲手中接管了炒米饼的生意。据了解,每逢婚嫁喜事、节诞庆典、探亲访友,电城人便喜欢互赠炒米饼,祝愿吉祥如意。相传,炒米饼原是冼夫人行军出征时的干粮,因岭南地区天气变幻莫测,行军时带的粮食容易发霉变质,故而制成炒米饼,易保存、方便携带。店铺老板还介绍,如今随着人们对健康和口味的追求,电城炒米饼现已衍生出杏仁饼、绿豆饼、黑米饼等诸多新品种,其中绿豆饼因“不上火”而倍受欢迎。
  逛完圩市看古迹 购物游玩两不误
  电城镇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明朝后期电白县治所曾徙治于此。在电城市场外不远处的十字街口便是电城知名的文化古迹——钟鼓楼。站在十字街上看钟鼓楼气势恢宏、古朴典雅,历史韵味十足。据邵向茂介绍,钟鼓楼原属神电卫城的一座指挥烽火台,亦是粤西南海滩涂沿海共二十四座烽火台的主要驻兵指挥台之首,明朝天启七年(1627年)建成。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钟鼓楼曾被电城供销社用作膳堂饭店,对外经营餐饮。2008年时,已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他还表示,因圩市旁便是钟鼓楼,还有许多人逛完圩市,还时常驻足在钟鼓楼前看看古迹。
  电城的十字街,从钟鼓楼下穿过,如今是一条热闹繁荣的商业街。记者驻足在十字街头,看到四面街道两侧的店铺有卖日用百货、有品牌衣服专卖店、有药店、有水果小食店等,各式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趁圩”已成为童年美好的记忆
  据邵向茂介绍,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电城的圩日,是一片门庭若市、人潮涌动的景象,每到闲日则门可罗雀。据了解,在旧时的电城圩,部分老手艺还会编制箩筐等在圩日叫卖,农忙时候,还有一些自制农用工具摊生意红火,修钟表的师父也常在圩日摆摊,街头卖菜秧、补鞋、剃头、打磨刀具、修补铁桶等各式贸易或服务花样百出。
  “在我小时候,最期待的就是圩日时能和家人一起来趁圩,还记得当时和我爷爷拿着粮票到老市场‘抓米’,那时别提有多开心了。”邵向茂说。趁圩累了,还可以找个小店坐下来吃碗粉面或粥,至今想起来依然觉得美味。
  “小时候趁圩,感觉圩市上特别热闹,有好多好吃的、好玩的,特别开心。”在钟鼓楼下,一位詹女士对记者说,她还表示,当时的钟鼓楼令她记忆深刻,天气热的时候趁圩还常常到钟鼓楼下休息乘凉,有时大人还会给一些零花钱买些零食吃,十分惬意。
  记者新春走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