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晚报 第2019-01-18期 第04版:茂闻.调查

报刊亭:坚守中的城市文化风景

  • ▲书报亭成为街头的文化标签。<br>
  • ▲江柏坤经营了22年报刊亭,有众多的街坊拥趸。<br>
  • ▲油城四路报刊亭的经营者萍姐为读者服务。<br>
  • ▶书报摊读报已成为街坊的一种生活习惯。<br>
  • 扫一扫,观看视频。<br>
  

曾几何时,报刊杂志伴随着70后、80后、90后们走过了令人难忘的金色岁月,一有零花钱,就去报刊亭买一份报纸或一本杂志,然后美滋滋地看上一天。报刊亭,这个曾经充满着水墨书香的小亭里有着多少人的精神寄托。昨天,茂名晚报记者走马市中心城区各处街道寻访报刊亭发现,在网络信息爆炸的时代,报刊亭仍然有着很多忠实的看书读报的粉丝,虽然经营者反映报刊亭的生意没有以前火旺,但他们依然为报刊读者坚守,当中不乏坚守了20多年的人员。这让许多爱看报的忠实粉丝寻到了期盼之所。
好口碑报摊
  官山二路有一报刊亭,经营者从1997年起至现在,风雨无阻地坚守了20多年。记者经过时,看到光顾的人员非常多,围着摊子看报的人员也很多。在短短十几分钟,便卖出了好几份报纸。陈叔挑选了《茂名日报》与《茂名晚报》,他表示喜欢通过本地的报纸了解本地的新闻。黎伯挑选了《长寿养生报》,他因有时和儿子住,有时回老家住,居住地不同,所以不能长期订阅书报送到家,只能到报刊亭买,所以一看到有报刊亭,就会马上会掏钱买报纸,他喜欢看到新鲜、与时俱进的信息。
  据了解,这里原本是爱心电话亭,是市政府、市残联照顾残疾人的福利,以经营打电话业务和报纸杂志为主。后来电话的经营收入越来越少,报刊杂志反而撑起了这个亭子。这个亭子也撑起了一家子的生活,江柏坤从刚开始时背着年幼的女儿忙碌经营,至现在女儿已经读上了大学。有时做钟点工的妻子也会过来帮忙。每天一大早,他就到亭子一 一分类摆放好报刊。在摊位前一守就是一整天,到了晚上,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如此往复。尽管工作辛苦,收入微薄,他也咬着牙坚持了下来。
  记者留意到,这里主要经营各类报刊杂志,种类多样,很受周围居民欢迎。这报摊周围都是成熟的老住宅小区,出入有不少中老年人,他们成为报摊的忠实拥虿。经营了20多年,自然积累了很多老熟客。有的街坊亲切地称呼老板为“阿坤”。在看报纸的刘姐说,她经常路过看报,非常方便。“这报摊天天开门,除了过年会早点收档外,其它时间都是风雨无阻。很多人都是看完了报纸再回去。”刘姐表示,她就是喜欢拿着报纸的那种“报纸味”,与用手机看各种信息的感觉完全不同。另外几位读报者也纷纷表示,这个报摊真正是为人民服务的报摊,“老板口碑好,任人看报,早上下午都有很多人的。”即使是光顾、看报人员众多,江柏坤反映,还是以前的顾客多。
为老顾客坚守
  在河西幸福路经营邮政报刊亭的林姨原本是下岗工人,她从1995年底起至现在一直坚守了20多年,报刊亭都换了3个,但位置始终在原地。在2平方米的小空间里,摆着各种报纸杂志。
  与江柏坤经营报刊年数相当的林姨也表示,“以前每天每份报纸都可销售几十份,甚至畅销的报纸几百份的都有,畅销的杂志一天可以卖掉几十本。现在很多杂志涨价了,《读者》涨到9元,《知音》涨到8元,买的人都比以前少了。”她还表示,现在来看报的多以上了年纪的群众居多,报纸主要是本地报纸销售比较好。
  收入比不上以前,但“喜欢看报的人都会过来买报”,林姨表示“坚持下去吧,能收入多少就算多少。”
  在寻访中,记者发现,有的报刊亭常常会为老顾客留上一叠报纸,等他们来取,其中就有不少本地报纸。
  在油城四路经营邮政报刊亭的吴萍告诉记者,她在这个位置已经营了10年。她表示,“有的老顾客每天都来拿报纸,叫我留出来给他们。买报的多是中老年人,买杂志的则以学生居多,大家喜欢买《读者》《青年文摘》等,在各类报纸中,本地报纸《茂名晚报》的销量相对好点。”
  她说,总体上,感觉这两年顾客少了点。如果有卖剩下来的报纸可退的就退回,如果不能退的,只能自己吃亏。如果可退的报刊,就拿多点,如果不能退的,只能估计能卖掉多少就拿多少,不敢拿多。
  报刊亭的经营者全年无休,因为很多老顾客养成了每天来买报的习惯,如果哪天没开门,就会给他们带来不便。一个人分不开身,他们就会安排家里人来顶班,如果家里实在有事,也要保证半天的营业时间。
  梁姨经营的邮政报刊亭在人民中路春苑公园附近,人流量虽大,但这么多年,全靠附近的老顾客们的支持。她丝毫不敢轻易给自己放假,自从经营起书报亭,梁姨说自己是365天蹲守,因为有顾客订了报纸,他们会来,她就一定会守候。
不想报刊亭成回忆
  市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中心主任陈茂鑫表示,爱心电话亭是1996年经过市里同意,作为安置残疾人就业的项目,由市残联出钱,市政府定位置,主要经营打电话和报刊销售的业务。从最初的50家到现在还有大约13家,有些由于地段不行,经营者维持不了家庭生活,便不再做下去。
  有读者表示,以前报亭堪称一道风景线。80后李女士告诉记者,在读小学时,常到报刊亭买《声屏花》、买《故事会》,读得有滋有味,直到现在还记得里面一些文章。后来读中学了,便买《读者》《意林》,很多同学都在看,感觉很好。工作后,便少看报刊杂志,经历了几次搬家,有时都找不到报亭在哪里。
  当前,我国网民人数不断攀升,特别是手机上网人数持续增多,许多人选择从网上获得资讯。杨先生表示,欧美国家社会更加发达,网民数量也不少,但这些国家国民的阅读量并不少。国家提倡全民阅读的时代,书报亭应该是美丽的存在。与看电子书相比,他喜欢捧着书本报纸来看。
  有读者不希望某一天,报亭成为回忆,这样连读一份报纸都可能成为奢望。他们很佩服报刊亭的经营者,有时路过报亭都会送上敬意。
  陈茂鑫表示,总体来说,现在的电话亭经营打电话的业务少了,主要是以销售报刊杂志为主,兼营香烟、饮料,均为合法、规范经营。目前,考虑到这些亭子较小,亭貌又跟不上社会发展,市残联准备申报为经营者重新建大一点的亭子,跟上创文要求,让他们继续经营报纸杂志。对于这些亭子的未来,陈主任表示,“剩下的13家亭子位置都比较好,经营者保障自己的生活应该没问题。”文/茂名晚报记者冯小飞图/茂名晚报记者岑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