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晚报 第2019-01-08期 第22版:悦读

一部少儿快乐成长的画卷

  □文/图 茂名晚报记者 柯丽云
  我们都经历过童年,但我们经常会忘记童年时的梦想和感受。近日,我市知名作家黄德青的儿童长篇小说《村童》,获广东省作家协会和广东省小作家协会联合举办的首届“广东好童书”。据悉,“广东好童书”共评出10本(套)。《村童》为我市首部入选“广东好童书”作品。
  作家黄德青携获奖作品《村童》接受了茂名晚报的采访。该书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全书40万字。作者以儿童的眼光、诗一般的语言刻画了一群在大地上玩耍,在田野上钓鱼、抓蛇、寻鸟、打柴、烧黄蜂等栩栩如生、善于发现的村童形象。再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粤西农村淳朴的人性关系和小伙伴们无拘无束、天真顽皮的生活场景。向读者阐释了童年的经历对一个人一生深刻而久远的影响,作家由此对当下少儿教育和成长环境的缺失提出了深层次的拷问。同时,作品中主人公的童年经历以及成人后的命运变迁,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农村农民的生活变迁,更蕴含着不同时代孩子们的心灵和感情:虽幽微渺小,却丰富而广袤。读者可以从他们的故事中找到自己的精神故乡,找回初心,发现真实的自己。
  《村童》是我的第一部
  儿童小说
  黄德青,1984年开始发表作品,早期以小说散文见长,中篇小说《谜主姑娘》、短篇小说《绿窗下》、散文《醉在罗坑山水间》和寓言故事《山顶的篱子》的发表使他在广东文坛崭露头角。
  农村的成长经历,对乡土的热爱,给予他无限的创作激情和养分,他的作品植根现实生活,紧跟时代步伐,早期的短篇报告文学《桃外抹绿工程》《琅江奔腾》《浮山岭下的春天》以及散文《归乡的绿云》无不透露着作家对家乡的眷恋之情。1993年他从教师转行从政,基本中断了创作。2002年后重新执笔文学,先后完成并出版了20万字的长篇报告文学《戴作霖》(中国文联出版社)、34万字的《牛胸岭的儿子》(花城出版社)和这部40万字的《村童》(中国文联出版社)。
  “《村童》是我的第一部儿童长篇小说,也是我创作计划中的《人性三部曲》之一。另两部为《女人不寂寞》和《幸福花园》。由于熟悉生活,从构思到写作再到出版,总共花了两年半时间,真正写作时间从动笔到完成初稿,仅用了一年时间。”黄德青告诉记者。
  《村童》是一部
  有情怀的小说
  整部作品温暖真挚,首次融合了作家的童年经历,亦是作家在题材和艺术探索上的一次崭新突破。
  黄德青自小在山村长大,对农村生活非常熟悉,小说中的许多情节也是作者少儿时代的亲身经历,加之作者从雷州师范毕业后,做了7年教师,在长期的执教过程中,对孩子的心理成长观察入微,由此对孩子健康成长的环境、对应试教育出现的问题产生了质疑。尤其是2012年,身边发生的几件事给他的心里产生了巨大的震动:“一件是当年的5月3名小学生到一个被挖矿掏空的沙湖玩溺水身亡。第二件是在临近高考时一名尖子生在学习中突然晕倒死亡。第三件是暑假期间,四位初中生KTV玩通宵,刚睡不久给大街上卖馒头的叫卖声吵醒,一怒之下冲过去把卖馒头的打死了。第四件事是一位初中生因爸妈不给钱上网而将爸妈杀死。”黄德青说,接二连三的学生事件让他感到不安,为什么我们的学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不是我们的教育缺失了一些什么?带着这些疑问他开始了长达半年多的教育调查。结果发现当时教育存在两大方面的缺失:一是“赢在起跑线”和“封闭式教学”的危害:剥夺了少儿的童真和快乐;形成少儿偏激内向的性格;摧残了少儿身心健康。二是虚拟的世界培养出不着边际、情绪暴躁的学生。种种原因导致当时的教育培养出“五个不堪一击”的学生:身体不堪一击,能力不堪一击,思想不堪一击,意志不堪一击和信仰不堪一击。
  黄德青觉得还孩子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现状,于是,他怀着拯救的情怀,重新拿起笔,开始了长篇儿童小说《村童》的创作。
  诗心和童心
  是儿童文学的核心
  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省作协儿童文学创作委员会主任、广东省小作家协会会长李国伟评价这部小说是“一本有温度、接地气的反映岭南文化、特别是粤西地区民俗风情的儿童乡土小说。”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诗学会副主席蔡旭认为这部小说“站在应试教育失败的对面,展示了一幅少年儿童健康快乐成长的画图,……这才是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必由之路,这才是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
  黄德青说,作为一名有社会责任感的作家,要融入时代,写出有温度有深度的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作品。儿童文学语言要浅显易懂,充满儿童的情感和趣味,情感色调要纯正明朗、快乐、大爱,最重要的是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其次,儿童文学虽然有教育的功能,但它不属于学校的教育范畴,而是寓教育于艺术形象当中,使少年儿童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作家张炜说“诗心和童心是儿童文学的核心,好的作品要贴紧这两颗心。”基于此,我的写作是从小读者的角度和需求出发,写孩子们的梦想和精神,从孩子的眼睛看世界,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弘扬中国民族精神,从而获得孩子们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