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晚报 第2019-01-04期 第19版:最解密

寻宝奇兵的金色岁月

  • ◀武警黄金部队官兵操控无人机
  • ▲武警黄金部队在深山中搬运机械


  武警序列中,曾有一支寻宝奇兵,使命是为祖国寻找黄金,他们的名字金光灿灿——黄金部队。几十年间,他们的足迹踏遍祖国山山水水,虽然风餐露宿,但他们豪情万丈;虽然任务艰巨,但他们勇者无畏。那些条件艰苦、洒下青春与热血的施工点,都镌刻着充满荣誉的不朽英名。去年,这支部队整体移交国家相关职能部门,官兵集体转业改编为非现役专业队伍。让我们走近黄金部队,看看他们在找金岁月中发生过的动人故事。
“黄金战士”踏上征程
  改革开放之初,国家急需增加黄金储备,重担压在国务院副总理王震身上。一次会议上,大家为黄金生产争论不休,焦点是找金挖金队伍不足。王震发火了:“我们都解放这么多年了,黄金的开采挖掘还是慈禧太后时候的水平,太不像话了。我们这些专家学者,还有那么多开采队伍,怎么向人民交代?”
  王震相信地质学家的看法,中国不贫金,缺的是专业化找金队伍,他决定:“让部队去找金子!”1979年,解放军基本建设工程兵黄金指挥部成立,扩编基本建设工程兵第五十一支队,整编建立第五十二、五十三支队。从此,一支特殊部队——黄金部队诞生了。1985年11月,它列入武警序列。
  部队找金子,从古到今,闻所未闻。为做好思想工作,王震接见新组建的黄金部队师以上干部。王震说:“打仗是国家需要,搞工程建设是国家需要,现在派你们找金子也是国家需要。”随后,他问第五十一支队长王振祥:“让你去找金子,你有把握吗?”王振祥心里没底,便小心翼翼地说:“报告首长,让我试试吧!”王震一拍桌子:“还没接火就想跑,找不到金子我就撤了你。”王震看着大家说:“我不管你们有千万条理由和困难,你们就是头钻地,也要找到金子。”最后,王震又问:“能不能找到金子?”大家一齐回答:“能。”
  当年底,担负组建黄金部队使命的一群干部分赴各地征兵。与其他部队兵种不同,黄金部队的兵员条件必须是高中毕业生,人武部同志不解:“工程兵打坑道的,用得着全是高中生吗?”“对,这是死规定。”于是,高中毕业入伍的新兵投入新训,地质科技工作者和年轻大学生穿上军装,开始寻金的英雄征程。
挖到“第一桶金”
  1979年9月,基建工程兵黄金指挥部第五十一支队秘密集结,登上军列,目标直指大兴安岭。
  大兴安岭满语意为“金色之山”。黄金部队第一站是西口子,那里是永久冻土,气温低到-50摄氏度,暴风常有七八级。一名侵华日军大佐回忆,1931年“9·18事变”前,日军就听说那里有金,侵占东北后,日本勘探师几次到西口子,终因环境太差无功而返。他断言,即使西口子有金山,也没人能开出金子来。
  装甲车载着二连技术负责人赵国刚一行五人进入原始森林。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使地图失去作用,装甲车东冲西撞爬了一昼夜,还是没转出来。夜晚,他们蜷缩在熄了火的装甲车里,冻得浑身发抖。翌日,天一亮,赵国刚钻出装甲车,踏着积雪奔向一座山头,他爬上大树,隐约发现远处有一条亮带,他断定那就是通往工作区的哈达河。几个人一鼓作气,驾着装甲车奔过去,打开地图一看,才发现这根本不是哈达河。赵国刚不敢再驾战车探路了。他十分清楚,车上带的油料和食品要是耗光了,后果不堪设想。于是,几个人从装甲车下来,跌跌撞撞分头探路。经过七天连续奔波,在渺无人烟的原野里,他们终于确定四处施工点。几天后,钻机的轰鸣声打破了原始森林的沉寂。第一钻下去,竟见到25粒金。
“了不起的部队”
  1979年秋,五十一支队所属507团要在大兴安岭北部呼玛县东大沟,建设一条从国外引进的300立升大型采金船。在与外方签订的合同中规定,必须在一年内组装成功。当年11月,采金船的1500多吨设备部件陆续抵达塔河车站,距东大沟还有几百公里,要跨过三道大山,越过200多米宽的呼玛河。
  天寒地冻,山高雪深,这些设备都重达20吨以上,为了让河面冰层更结实些,黄金部队就用桶挑盆端,浇水加厚冰层。汽车连则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严寒中满负荷奔驰在蜿蜒崎岖的山间公路上。最终,他们抢在化冻前把部件运到施工现场。
  1980年3月,大型采金船组装工作正式开始,全船设备来自11个国家,结构复杂,技术要求很高。如果组装质量不过关,不仅会给国家造成损失,还会损害声誉。为确保组装质量,黄金部队成立质量检查小组,凡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坚决返工。为检验平底船有无漏水现象,他们在船舱连续观察三天三夜,在确实证明无丝毫漏水后才放心离开。安装前桅架时,通过超声波探伤仪发现一条3500毫米长的焊缝上有一粒焊渣,虽然这属于允许范围,但为保证高质量,他们又全部割开重新焊接。重达20多吨的主行架安装好后发现有两毫米误差,本属于允许误差之内,但他们又进行重新组装。黄金部队严肃的工作态度和高超的专业技术受到国外专家高度赞扬,称赞他们是“了不起的部队”。
  1980年10月,这只大型采金船的安装工作和配套工程全部提前完成,经技术鉴定,合格率达100%,一次试车成功。
四进西岔河
  新疆北部的阿尔泰山是中国有名的砂金产地,这里海拔4000米,降雪期长达200余天。1981年10月,黄金部队第五十二支队508团抽调部分人员,展开以砂金为主的北疆地质普查工作。茫茫戈壁滩,载着战士的汽车开了三天,才到达部队驻地。各施工点大多交通不便,自然条件恶劣。资料记载,这里的西岔河矿区是个含砂金区,但由于矿区常年积雪,气候严寒,一年中施工期只有6、7、8三个月,其余时间均是大雪封山,无法出入,所以当地一直未进行地质勘查,不清楚砂金资源究竟什么样。
  从黄金部队驻地到西岔河,中间要翻越四座达坂,通过72座用两根圆木架起的木桥,路途十分险峻。汽车行驶在木桥让人心惊胆颤,最险恶的则是哈龙达坂,那里山下有为遇难的筑路工人竖立的纪念碑,提醒着黄金部队的官兵,雪崩会突然发生,威胁生命。
  为尽快摸清西岔河矿区的砂金储量,部队派出七人小分队,在1982年4月下旬开始征服西岔河的战役。前三次进军,皆因特大冰雪未能成功,当地牧民告诉他们,不到六七月份,西岔河是进不去的。黄金部队不愿在这里坐等两三个月,他们又做了周密准备,开始向西岔河的第四次进军,终于胜利抵达。两台机组相继开进西岔河施工区展开生产。三个月的施工期,对于这些找金子的官兵来说异常珍贵,两个机组的官兵每天刚天亮就给柴油机加热,一直干到深夜。经过艰苦努力,终于在大雪封山前完成全部钻探任务。1983年底,黄金部队提交西岔河地质勘探报告,填补了新疆砂金储量的空白。
小秦岭下面还有“岭”
  黄金地质找矿是实践性很强的工作,每份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都来源于野外细致的勘测和观察。作为地质工作者,为摸清新疆东坪一号脉的相关情况,黄金部队工程师李广慧曾调查几千米坑道。一号脉有七层水平坑道,上面布满斜井,斜井和平巷相交,钻这样的坑道要冒很大风险,一不注意就会从斜井掉下身亡。斜井中有的拴着绳子,有的绳子已经脱落。碰到拴有绳子的,李广慧就一只手拉紧绳子,一只手拿着地质锤,边敲打边仔细观察,时间一长,握绳子的手发酸,浑身打哆嗦。有一次,由于岩石松散,李广慧一只脚蹬空,差点滚下去。
  除了研究自然环境的险恶,黄金部队的工程师还要有面对风险的勇气。秦岭山脉东麓有片方圆几百公里的群山,即是采金历史悠久的小秦岭。1981年,黄金部队进入该区普查找矿,几年过去,成果不大。有人建议撤走,也有人坚持继续钻探,两种意见相持不下。领导对探矿专家祝延修说:“老祝,你是专家,听一听你的意见。”祝延修曾在整个秦岭地区开展过几十年的地质勘探,有基本的了解。
  “小秦岭下还有‘岭’。”祝延修的话把大家惊呆了。有人提醒他说:“老祝,这个风险太大了,不要拿自己的前途做赌注。”的确,要是找不到矿追究起责任,首当其冲的就是祝延修。最后,领导还是决定按照祝延修的意见继续钻探。当钻孔打到预定位置没有见矿时,很多人心里犯起了嘀咕。“继续打,见不着矿我负责。”祝延修坚定地说。钻机的隆隆声继续在山谷里回荡,当钻机钻进到517米时,金矿终于现身。从此,小秦岭有了第一个超大型金矿床。这一切,都与祝延修的坚持是分不开的。(据《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