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晚报 第2019-01-02期 第20版:教育

“分组合作学习方法在小学美术课堂的应用

化州市第二小学李彩虹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工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与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这是美术新课改制定的总目标。其中“合作的方式”是指一种有系统、有结构的教学策略,即依学生能力、性别等因素将学生分配到小组中,鼓励同学间彼此协助、互相支持,以提高每位学生的学习效果。应用小组合作模式,可改变传统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课堂效率低、教学模式僵化,引导学生真正学以致用,学会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
  一、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
  1、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为全体学生,尤其是为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课堂参与机会,增强了主体参与性。
  2、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将个人独立学习成果转化为全组共有的认识成果,培养了群体意识和活动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有互查作用,能使学生从别人的经验和方法思路中学到更多知识。
  4、小组合作学习后的汇报有利于开展竞争的合作,还可以将小组共同的认识成果转化为全班共有,能激发创新,拓展思维,提高了教学实效。
  5、小组学习过程中存在着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的过程,具有激励和导向作用。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我监控,自我调节能力。
  二、应用小组合作模式的策略
  1、整合学生优势,合理划分小组。
  合理划分小组,是应用小组合作模式的基础性策略,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美术基础、表达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因而教师在分配小组成员时,要整合学生不同的能力优势,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在课堂舞台闪光,也让合作学习给予学生充分锻炼各种能力的机会。
  教师可将全班同学平均分成若干组,每个组的美学素养无较大差异,分组时可先通过无记名投票方式选出几名学生担任每个小组的临时组长,这种选举小组长的方式更能得到学生的认可,然后让学生自行组合,选择进入到各小组中,最后由教师按照每个学生的美术能力对小组成员进行微调,使各个小组在美术的理论和绘画、动手能力上无较大差距。小组长定期轮换,组长由各组内成员自行选举,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该段时期内进步最大的同学担任新组长,以达到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学习兴趣的目的。同时指导小组长对自己组内成员进行分工,让点子多的学生提供创意,分出擅长绘画的同学和擅长手工制作的同学,最终大家共同合作,完成课堂的学习任务。
  2、有针对性的选择教学课题。
  由于学生个体存在差异,学生擅长方向不同,所以教师必须有针对性地选取教学课题,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同时在不擅长的方面向其他成员学习,促进小组共同进步。比如五年级美术《剪出缤纷的生活》这一课就很适合小组合作教学,要完成一幅漂亮的套色剪纸作品,不仅需要学生先画出想要的图案,还需要学生动手剪、搭配色彩、粘贴,这样就全面发挥了小组成员的绘画和动手能力,能调动所有小组成员的积极性。有些课题比较单一,不需要学生相互配合完成的,这样的课题就不适合分组学习,所以教师需要精心选择合理的课题,丰富合作形式,使之真正成为有效可行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设置合理竞赛评比机制
  在课堂中设置小组之间的竞赛,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合作意识。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所以必须从小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小组竞赛,可以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真正有效地吸收学习内容。例如三年级《漂亮的高楼》一课中,这课教学的重点是选择合适的纸材和方法进行高楼“形和色”的设计与立体制作,但难点和竞争的制胜点在于制作过程中的剪、切、划线、折、镂空、粘贴、粗合、堆砌等技能,要想在各个小组中脱颖而出,小组的分工必须合理严谨,小组成员之间配合默契,发挥每个成员的作用,通力合作制作出造型美、实用美的高楼。这种分组合作的竞赛机制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精神和集体观念,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教学效率。
  4、鼓励心得共享。
  总结能够帮助学生理顺学习思路,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小组讨论和综合评比中,鼓励学生分享学习的各种经验和技巧,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相互学习经验。然后,教师对每组作品进行点评,其他小组成员也可以从中学到技巧,学习被点评组的优点,检查自身的不足并加以改正。这种分享方式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分组合作学习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合作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对待小学美术课程教育活动中应该逐渐加大合作力度。通过推广小学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改革,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小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通过美术课程教学培养学生对艺术的热爱,从小树立健康的审美观。
  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