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晚报 第2018-11-09期 第19版:最解密

里根“牛仔秀”唬住苏联一把手

  • 罗纳德·里根
  • 安德罗波夫


  罗纳德·里根是好莱坞明星出身的美国总统,但他最重要的一次“表演”却是在冷战舞台上。据解密的美国中央情报局报告显示,在冷战高峰的1983年,里根的好战姿态“唬”住了安德罗波夫等苏联领导人,后者认定美国将发动核攻击,世界被推向核战边缘。
两个强人的对撞
  这份研究报告名为《1983年美苏关系中的战争恐慌》,作者本·费舍尔在中情局工作了20多年。报告开篇就描述了一幅硝烟味十足的景象:1983年,美苏剑拔弩张。当年3月,里根将苏联称为“邪恶帝国”。苏共总书记安德罗波夫则把里根称为“疯子”和“撒谎者”,苏联官方媒体发动了一轮“斯大林时代以来罕见的宣传战”,将里根比作“战争狂”“希特勒”。
  里根和安德罗波夫都是新上台的强势人物。身为右翼保守派共和党人的里根1981年就任美国总统,誓言要扭转前任卡特时代美国处处挨打的软弱形象,“让美国再次强大”。一上任,他就着手策划如何搞垮苏联。而1982年11月接替去世的勃列日涅夫出任“一把手”的安德罗波夫,长期执掌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克格勃),一上台就大搞反腐,民众对其寄予厚望。
  1981年3月,在克格勃的一个秘密会议上,时任苏共中央总书记勃列日涅夫和当时还是克格勃负责人的安德罗波夫通报了苏共政治局对世界形势的评估,认为里根确有发动核战争的野心。随后,安德罗波夫告诉参会的情报高官们,克格勃和苏联国家政治保卫总局(格别乌)准备联合开发一套名为“瑞安”的电脑预警系统,以判断美国对苏联进行先发制人核打击的风险。瑞安是俄文“核导弹突袭”的缩写。
  苏联领导人认为,当苏联处于弱势时,美国就会发动攻击。“瑞安”系统通过估算苏联的力量来判断美国是否会发动核攻击。它使用有4万多个要素的数据库,数据涵盖军事、政治和经济各个方面,主要来自苏联政府内部,由200多名克格勃人员负责添加新鲜数据。美国的力量被设定为100,苏联的力量则是“瑞安”计算出的一个数字。当数字超过60,就表示苏联足够强大、可阻止美国攻击,70是理想数字,40是临界值,一旦跌破40,克格勃就会向苏共中央报告,苏联安全“无法得到保障”。这时苏联就可能“抢先发动核打击”。
  “瑞安”系统在1982年开始建立,到1983年2月,已经是“一把手”的安德罗波夫要求克格勃迅速建成这套系统。当时,里根在联邦德国部署了潘兴2式中程导弹,精度很高,接到命令后10分钟内就可发射,能突袭苏联的战略目标。1983年3月23日,里根在演讲中宣布了旨在攻击敌方导弹和卫星的战略防御倡议,也就是所谓“星球大战”计划。4天后,安德罗波夫做出强烈反应,称美国在准备对苏联进行先发制人的核打击,里根“正在计划打赢核战争”。
里根的心理战
  当时,西方分析家对安德罗波夫的强烈言辞多判断为虚张声势。有分析说,安德罗波夫当年的强烈反应是想吓阻联邦德国,希望他们撤销与美国人的协议,停止部署中程导弹。也有人认为,当时安德罗波夫正在国内进行反腐运动,希望用夸大“外敌威胁”来稳定内部,团结民众。还有人分析,苏联情报界也可能想通过夸大外部威胁来争取更多的经费——别忘了,安德罗波夫可是克格勃的“老领导”。
  中情局的研判与此不同。费舍尔说,西方公众的共识是,里根不是希特勒,美国也不是二战中的日本帝国,不相信美国会对苏联搞珍珠港式的突然袭击。但苏联人并不这样看。安德罗波夫“打破了长久以来的禁忌,公开说出了美国的真实核力量,承认苏联在核力量方面不如美国”,并且“自1953年以来第一次告诉苏联民众,世界处在核灾难的边缘”。这只能说明他真的相信核战危险超过了以往任何时候。
  为何安德罗波夫会得出这样的判断?“瑞安”系统可能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尽管人们并不知道当时这个系统具体给出的是什么情报。而里根真真假假的心理战,也加剧了安德罗波夫的焦虑情绪。
  费舍尔说,在里根执政之初的1981年到1982年,也就是勃列日涅夫执政末期,苏联领导层对美态度还是比较温和的。但此后美国进行了大规模军备扩张,这是美国历史上和平时期的最大扩军。这让安德罗波夫感到,赢得冷战的“机会之窗”正在关闭。里根的“星球大战”计划在莫斯科引发了焦虑和恐惧。如果美国人真的建立了这样的导弹防御之盾,就会消灭苏联进行第一轮核打击的能力,冷战天平就会向美国倾斜。用安德罗波夫的话说,这是“在美国核威胁面前解除武装”。
  事实上,美国这些动作是里根政府针对苏联领导层的“心理战行动”(五角大楼术语)一部分。费舍尔说,即使在中情局内部,当时对这一行动也并不都了解,只有白宫和五角大楼的小圈子才知道。将里根的形象塑造为“在核问题上鲁莽蛮干的牛仔”,这是白宫心理战的一部分。心理战还包括派美军前往敏感地区,“巧妙地展示美国力量”,绷紧苏联领导层的神经。当时的美战略空军司令杰克·钱恩说:“我们有时派出轰炸机飞越北极,有时又派战斗轰炸机飞近他们的边境。他们紧张起来,我们就停下,过几周再来。”另一位军方高官说,苏联人“摸不清我们的意图,他们的雷达开机,战机起飞,紧张地盯到最后”。美国海军走得更远,在一次秘密军演中,美太平洋舰队的军机从航母起飞,对苏联目标进行模拟攻击,惊得苏联的岸基雷达和防空力量全面启动。
从击落客机到核弹军演
  最严峻的危机发生在1983年9月1日凌晨3点,苏联战机击落了进入苏联领空的一架韩国客机,造成269人丧生。里根称之为“野蛮行径”,时任美国国务卿舒尔茨说这是“对平民的谋杀”,美军情报部门的研判是,苏军可能不知道这是民航飞机,是“误杀”。但白宫决定要利用这次事件让苏联出丑,坚持“谋杀”之说。一时间,对苏联的各种抗议、抵制此起彼伏。
  莫斯科在9月9日作出回应,称当时苏军指挥官认为这是一架美国RC—135间谍飞机,才下达了攻击命令。而无论民航机还是间谍飞机,当时“都在执行情报搜集任务”。费舍尔说,苏军和克格勃递交给安德罗波夫的秘密报告称,美国这样做有两个用意,一是搜集苏联情报,二是万一飞机被苏联击落,“就利用此事羞辱苏联”。
  安德罗波夫看来也接受了这个说法,他强烈批评里根政府“没有底线”。事实上,苏联对“美国侵略”的紧张已经深入到基层。就在当年4月,苏军报告,从两艘美国航母上起飞的6架军机侵入苏联领空20英里,并停留20分钟。愤怒的安德罗波夫下令今后对侵犯领空的飞机一律击落,防空指挥官们被警告,如果不遵守命令就将被撤职。这可能是韩国客机被击落的原因。
  两个月后,北约举行了“优秀射手”演习。这是北约的常规演习,但这次有两个特别之处,一是级别高,美国国防部长和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出席;二是使用了酷似核弹的假弹头。安德罗波夫担心这一演习是美国用来发动对苏联核武袭击的掩护动作,高调备战,驻民主德国和波兰的苏军飞行员奉命警戒,这是冷战中唯一一次。驻波兰的苏联空军还接获命令,将飞机装一枚核弹的时间从25分钟缩短到20分钟。
  当里根听说安德罗波夫“真的害怕美国突然袭击”时,据说他也吃了一惊。核战最终并没有发生,但苏联领导层在不断刺激下“陷入了偏执式的思维”。安德罗波夫将最微小的美国行动都视为“直接威胁”,并做出强硬反应。值得一提的是,出身情报界的他很注重从蛛丝马迹中琢磨真相。当年,他曾改革克格勃管理制度,派出更多持假身份的特工潜入敌国搜集情报,而不是那些“躲在驻外机构安全岛里的人员”。里根的各种“小动作”能够被克格勃注意到,并最终传递给安德罗波夫,这也是个重要因素。此外,安德罗波夫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关节炎、痛风等,可谓百病缠身,1983年4月之后肾病又加重。他在病中治国,这也可能影响了其判断力。
真正目的是把苏联拖垮
  里根时代的一位政策制定者说,在里根的第一任期,美苏关系“在两条轨道上跑”,第一条轨道是发展正常的外交关系与军控谈判,第二条轨道是在政治和心理上攻击苏联的薄弱之处。“从1981年到1983年,更多的火车跑在第二条轨道上”。
  里根的一位顾问直言不讳:“我认为里根并不把‘星球大战’计划看作保护美国的屏障,因为它并非无懈可击。我认为他的想法是,这一举措最具刺激性,如果苏联人看到我们把大量美元花在这个上面,他们必定会上当受骗。”所谓受骗,也就是开展军备竞赛。
  对这一点,安德罗波夫等苏共领导层其实也知道。《消息报》曾载文称:“他们(美国)想把一场毁灭性的军备竞赛强加到我们头上。他们以为苏联不会奉陪到底,因为苏联缺乏资源,也缺乏技术潜力。他们的图谋就是要把我们国家的经济拖垮。”
  但苏联还是“奉陪”了。安德罗波夫在1984年去世,继任者契尔年科、戈尔巴乔夫继续发展军力。从1986年到1990年,苏联军费年增8%,是国民收入增长率的近两倍。庞大的军费加剧了国内各种矛盾,加速了苏联的衰落。1991年12月苏联解体至今27年,回顾历史令人深思。 (据《环球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