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晚报 第2018-09-25期 第19版:最解密

李商隐 将唐诗推向新高峰

  李商隐雕像
  李商隐出生于晚唐时期。在晚唐那个江河日下、人人自危、世风败坏的时代,李商隐却用至真至纯的一颗心,小心翼翼地呵护着诗歌的美好,为唐代诗歌,也为后人留下了最美丽、最朦胧的一份心情。当唐朝诗歌随着时代的没落而渐渐走向凋零的时候,李商隐却又将唐诗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佣书贩舂”补贴家用
  李商隐出生的时候,父亲李嗣在获嘉(今河南省获嘉县)当一个小小的县长。三岁,他随父亲迁往浙江。他出生在孕育了中原文化的黄土地上,成长在江南的青山绿水之间。江南的美景塑造了李商隐柔顺、唯美的个性,也成了他一生中最绮丽、最旖旎的梦。快乐时光稍纵即逝,十岁,父亲去世。
  李嗣给自己的儿子取名:商隐。它来源于一个典故——隐者商山四皓。据说秦末汉初时,商山(今陕西商洛市境内)长期隐居着四位著名的黄老学者,出山时因眉毛都白了,故被称为“商山四皓”。李商隐从小就知道,他的父亲希望他像商山隐者那样,能活到白发苍苍。李嗣临死前,给李商隐取了个字,叫“义山”。
  李商隐和母亲带着父亲的灵柩和年幼的弟弟千里奔徙,回到老家荥阳(今河南荥阳)。这个苦命的孩子就这样一夜之间长大,回到家徒四壁的老宅子之后,开始了他“佣书贩舂”的生活,一边给别人抄书,一边买进带壳的谷物,舂成细粮后再转手卖掉以补贴家用。
  幸运的是,他的族叔李处士开始教他和弟弟读书,李商隐很聪明,很快学会了老师所有的学问。不幸的是,李处士是个活在现实社会里的古人,把满身不合时宜的学问都教给了这兄弟二人,唯独没有教给他们在这个世界生存最基本的法则: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李商隐遇到他生命中最大的一个贵人的时候刚刚十七岁。这个贵人就是晚唐骈文大家、时任天平军节度使的令狐楚。他的骈文和韩愈的古文、杜甫的诗歌被公认为“三绝”。当时的唐朝,连公文、奏章、贺词、祭文等都要用对仗工整、讲究辞藻的骈文来写,令狐楚可是这方面的高手。
  然而衣着寒酸、神情拘谨的李商隐站在令狐楚家门外前来拜谒的时候,拿给他看的是早已过时的古文。令狐楚一眼就看中了李商隐的才华。在李商隐的眼里,令狐楚就像是太阳,他的光芒简直可以照亮自己的一生。
  令狐楚让李商隐住进自己的家里,和自己的儿子、侄子一起读书,带他去见世面,带他拜见自己的好朋友白居易、刘禹锡,逢人便讲李商隐的才华,甚至让他替自己写呈递给皇帝的公文,还出钱资助李商隐去参加科举考试……
  卷入牛李党争
  时来运转的李商隐此时只要稍微有点智慧、有点情商,他的一辈子都会是康庄大道。然而他却傻乎乎地站在了乌云下面,这片乌云就是——牛李党争。
  以牛僧孺为党魁的牛党,和以李德裕为领袖的李党,他们在政治舞台上轮番登场,互相倾轧,绵延四十年,成为晚唐三大顽疾(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之一。令狐楚和牛僧孺交好,自然是理所当然的牛党人物。但是李商隐不知道这些潜规则,他只知道好好和令狐楚学习骈文,将来考上进士,能封个一官半爵,让苦了半辈子的母亲过上好生活,让李家光宗耀祖。他为令狐楚写下了“自蒙夜半传衣后,不羡王祥得佩刀”的诗句来表达他的知恩图报之心。
  二十五岁的李商隐在考上进士后,娶了李党泾源节度使王茂元的女儿为妻。那时王茂元请进士们吃饭,他的小女儿看上了李商隐,李商隐也对那个温柔美丽的女孩子一见钟情,加上王茂元很欣赏他的才华,就把女儿嫁给了他。
  令狐楚刚去世不久,李商隐还为他写了墓志铭,结果刚刚考中进士就改弦更张,居然娶李党人的女儿为妻。令狐楚的二公子令狐绹绝对不会相信,李商隐是真的不知道这些官场的潜规则。就这样,傻孩子李商隐在不自觉中放弃了他人生中唯一的太阳。从此后,他的一生,注定坎坷;他的世界,再无晴天。
  李商隐获得进士资格后,按规定一年之后通过考试复审,即可授官。但他马上就尝到了他“背叛”牛党的后果:直接被复审除名。
  三十七岁的李商隐,兜兜转转,折腾了十年,还是个小小的县尉。这十年,他吃了不少苦,看了不少脸色,情商却一点都没有提高。就连和他并称为“小李杜”的杜牧,也和他没有任何交集。
  李商隐是那样崇拜着杜牧,他曾经给杜牧写过两首诗,其中的名句“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惟有杜司勋”就暴露了他低下的情商。杜牧年轻时能够很任性的“十年一觉扬州梦”,那是因为牛僧孺在包容着他。当李商隐得罪令狐绹的时候,就得罪了所有牛党的人。
  后来李商隐又辗转奔波于徐州、四川,一生郁郁不得志。他一直想用自己的努力为这个国家做点什么,可是无异于螳臂当车、蚍蜉撼树,他连自己的家都没有顾得上。在他三十九岁那年,远在四川的他得知妻子的死讯后,万念俱灰,他拒绝纳妾,开始信佛。他最终还是回到了那片生育他的黄土地上,悄无声息地在四十五岁那年去世了。当年“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的豪情终究也化作了泥土。
  死后半个世纪作品被追捧
  李商隐死后五十年,唐朝灭亡,李商隐和他的诗也渐渐湮没在浩如烟海的唐诗江湖。时光悄悄滑过,后来有人在翻阅他的诗集时,发现了这样一首诗: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只有心灵纯净的人才更容易贴近时代的脉搏,日薄西山的晚唐气象在朦胧氤氲的诗句里显得那样颓唐。李商隐,他预言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唐朝即将走向灭亡的结局。
  他为他的初恋——那个道观里的女道士宋华阳写下过《月夜重寄宋华阳姊妹》《赠华阳宋真人兼寄清都刘先生》;他为他曾经喜欢过的一个富商女儿柳枝,写下过《柳枝五首》《燕台诗》;他也为他的妻子写下过缠绵悱恻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想想他那从小就生长于富贵之家的妻子,婚前琴棋书画、金玉绫罗,婚后却荆钗布裙、忍受他常年在外的寂寞孤独。她从不埋怨丈夫的困顿潦倒,却用相濡以沫来安慰丈夫那颗愧对她的心。
  然而他在巴山度过的那个刻骨相思的夜晚、他心心念念要回去共话巴山夜雨的妻子,却早已和他阴阳两隔。他无法给她一生安稳、顾她一世周全,只有坐在窗前,靠着想象和文字与妻子在梦中相见。字字滴血啊,怎能不令人肝肠寸断、泪眼婆娑。
  李商隐不可能给爱情统统命为“无题”,这不符合他一贯真诚的性格,他一定有他小小的心思藏在字里行间。
  李商隐一生写了那么多的咏史诗、政治讽喻诗,可是留在我们脑海里的,却是他独创的“无题”诗。这个完全不懂“人情世故”为何物的傻孩子,在现实世界碰得头破血流、伤痕累累,却躲进他的诗歌里,用最浪漫的想象、最繁复的典故、最美丽的文字为他自己编织了一个童话世界,也为后人留下了一座诗歌迷宫。
  最最令人费解,又最最令人着迷的,就是这首《锦瑟》了: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我们仿佛看到一个十七岁的少年,他用怯怯的眼睛打量着这个世界,对未来充满幻想。他的世界曾经阳光灿烂,无奈乌云遮日,他的心——充满忧伤。他的诗歌里有屈原香草美人的寄托,有阮籍归趣难求的意旨,有杜甫沉郁顿挫的情感,有李贺绮丽诡谲的风格……
  他善熔百家于一炉,又有自己独特的创新,他是中国朦胧诗的鼻祖。李商隐的诗歌从社会意义上来说虽不及唐朝三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但是这并不影响后人对他的喜爱。
  流传很广的《唐诗三百首》,是清朝孙洙从多达五万首唐诗里遴选出来的唐诗精华。其中杜甫诗38首,王维诗29首,李白诗27首,而李商隐的诗,收录了22首,位列第四。可见他的诗受欢迎的程度。
  (据《法制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