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晚报 第2018-08-14期 第19版:最解密

杨万里:文章盖一世,清节励万世

  《杨万里诗意图》
  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中,杨万里和陆游在当时的名声最大,用钱锺书先生的话说,是俨然等于唐诗的李白和杜甫。这不仅是因为杨万里的诗多,一生作诗两万多首。而且,还因为他是宋朝诗风转变的主要推动者和实践者,开创了更加新鲜泼辣的“诚斋体”写法,被誉为一代诗宗,留名千古。同时,杨万里之所以名声卓著,还在于他立朝刚毅,为人正直,一生不慕荣利、不阿世俗、不惧威权、不怕打击、坚守气节、保持本真,从而成为历代士大夫楷模,好评如潮,元人解缙便赞扬他说:“文章足以盖一世,清节足矣励万世!”
  求学名师 终身自厉
  杨万里(1127—1206年),字廷秀,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人。他出生于一个书香之家,在父亲的影响和教育下,从小刻苦读书,四处求学,除了接受正常的儒家诗书教育外,还学到了许多做人处世的道理,其中,有两位老师对他的影响至深,一位是王庭珪,另一位是张浚。
  王庭珪是一位有胆有识的爱国诗人,与杨万里同郡,也为吉州人。当年,时任枢密院编修官的胡铨,因为反对与金和议,主张北伐,向宋高宗上书乞斩秦桧,遭到秦桧贬官报复。在政治主张上高度一致的王庭珪写诗支持胡铨,结果也被秦桧流放岭南。杨万里拜其为师时,王庭珪已因秦桧去世而恢复自由,他的北伐主张和刚正品格,对杨万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绍兴二十四年(1154),杨万里举进士,从此步入仕途,先任赣州司户参军,后调任永州零陵(今湖南永州零陵区)县丞。在永州,杨万里幸运地结识了被秦桧排挤而贬官于此的原宰相张浚。张浚是一个大学问家,曾受教于理学家谯定,为程颐的再传弟子,学识渊博,而且以坚定的抗金主张闻名朝野,是那个时代中流砥柱式的人物。这样一位大学问家、大政治家在身边,哪能错过?因此,杨万里到永州后,非常急切地希望拜张浚为师。
  然而,当时的张浚屡遭放逐和打击,心情抑郁,闭门谢客,更无闲心授徒教学。但杨万里求师心切,一连三次上门求见拜师,遭到拒绝。杨万里仍不死心,他因与张浚的儿子张栻交好,便求张栻推荐,最后在张栻的力荐下,才得以拜于其门下,成为张浚的学生。
  张浚是个学问家,要么不接收这个学生,一旦接收,便尽心竭力,谆谆教诲。他以“正心诚意”之学教育杨万里。正心诚意出自《礼记·大学》,是儒家倡导的一种道德修养境界。正心,即心要端正,不存邪念。诚意,即意必真诚而不自欺。意思是,只要意真诚、心纯正,达到道德上的自我完善,就能实现家齐、国治、天下平的理想。张浚的学问、节操以及力主抗金的爱国精神,给了杨万里至深的影响,杨万里服膺其教,将自己的书房取名“诚斋”,自号为“诚斋野客”,而且,“终身厉清直之操”。可以说,是张浚和王庭珪这些大家名士的教诲,成就了杨万里的学问和品格。
  立朝刚毅 坚守大节
  作为张浚的门生,杨万里的人生经历注定离不开这位名臣的影响。
  绍兴三十二年,宋高宗赵构以“倦勤”为由,禅位于养子赵昚,是为宋孝宗。宋孝宗上台后,锐意恢复,起用主战的张浚为相,积极准备北伐。张浚拜相后,推荐杨万里入朝任职,任为临安府(今浙江杭州)教授。接到任命的同时,杨万里又接到了父亲去世的消息,于是,未赴任而归家丁忧了。
  就在杨万里丁忧期间,张浚也因北伐失败,在忧愤中离开了人世。乾道三年(1167),杨万里到达临安,拜见了因领导“采石大捷”而升任枢密使的虞允文,上《千虑策》三十篇,其中包括“君道”“国势”“治原”“人才”“论相”“论将”“论兵”“刑法”“民政”等,他在文中总结了南宋以来治国的教训,批评了屈辱的外交,提出了促进国家强大、民族复兴的良方,充分显示了他的远见卓识和文韬武略,虞允文读后不禁大声赞叹道:“东南乃有此人物!某初除,合荐两人,当以此人为首。”于是,立马推荐。
  在虞允文的推荐下,乾道六年,杨万里出任隆兴府奉新(今江西奉新)知县。在奉新,他的能力得到了施展。古代的国家治理当中,征收赋税是头等难事,催缴太急,扰民;而公差不能自律地顺手牵羊,又伤民。同时,官府若方法不当,百姓又抗税不缴。面对这种两难情况,杨万里在奉新县采取了收税新规,一方面严禁公差随意下乡征税,另一方面又将未交税的百姓名单张榜,公开曝光,既杜绝了敲诈勒索,又让百姓互相监督。这些措施推行后,百姓心服口服,税收如期缴纳。
  不久,虞允文出任宰相,他和另一位宰相陈俊卿,共同推荐杨万里。于是,杨万里被召回朝,任命为国学博士。入朝之后,在威严的皇帝和大臣身边工作,杨万里不但没有战战兢兢,反而遇事敢言,刚正不阿。当时,宋孝宗和虞允文打算重用张说为签书枢密院事,相当于武相。张说是外戚(太上皇赵构的连襟),品行不端、口碑较差。因此,方案一提出,时为宋孝宗侍讲的张栻认为不可,结果惹怒宋孝宗,将他贬官出朝。当那些胆小怕事的朝官都噤若寒蝉之际,作为小小国学博士的杨万里却挺身而出,极力反对放逐张栻,他上疏规劝宋孝宗收回成命,又上书指责曾有恩于自己的虞允文,朝野为之震惊。
  至乾道九年,杨万里一直在朝为官,不过因其性格刚正,耿介切直,未得大用。淳熙元年(1174),宋孝宗任他为漳州知州,后调任常州知州。淳熙八年,杨万里调任广东提点刑狱,恰遇福建强盗沈师率军进犯梅州,杨万里率军征讨,一举剿平。宋孝宗得报后,赞他有“仁者之勇”,赠他直秘阁荣衔,遂有重用之意。
  淳熙十一年,宋孝宗召杨万里入朝,出任尚书右郎,后又任吏部员外郎、吏部郎中。宰相王淮敬重杨万里,有一次问他什么事是宰相的先务之急,杨万里答曰人才,并上书《淳熙荐士录》,极力推荐朱熹等饱学之士六十人,均先后得到了朝廷任用。
  其实,宋孝宗一直非常欣赏杨万里的才学,也多次有大用之意。不久,宋孝宗为太子赵惇选择授书讲学的侍读,也相当于太子的老师,便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杨万里,宋孝宗对他的青睐和重视,可见一斑。然而,尽管皇帝信任有加,但杨万里耿直性格丝毫未变,遇到不平照旧一声吼。
  淳熙十四年,太上皇赵构病逝,在选择配飨其庙大臣的时候,翰林学士洪迈不待集体商议,便把已故宰相吕颐浩等人姓名上报宋孝宗。杨万里听说上报名册中没有那位将一生都付诸抗金北伐的宰相张浚时,当即上书,力言张浚当配飨高宗庙,说洪迈独以吕颐浩等人上报,简直是“指鹿为马”。这无异于将洪迈比喻为赵高,而将宋孝宗比喻为秦二世胡亥,其疾恶如仇的性格,暴怒无遗。这下却惹怒了宋孝宗,他看完奏章恼怒地说:“万里以朕为何主?!”马上将杨万里驱逐出朝,贬官筠州(今江西高安)。
  虽然杨万里被贬官了,但朝廷大小官员对他的胆识和勇气却十分佩服,“公论伟之”。杨万里刚正不阿的性格,也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纪晓岚在论及此事时,就赞叹道:“万里立朝多大节。”
  淡泊名利 不恋权位
  淳熙十六年,宋孝宗自称太上皇,传位于太子赵惇,是为宋光宗。宋光宗曾受教于杨万里,有师生之谊,为太子之时还亲书“诚斋”二字赐杨万里,可见师生融洽。
  宋光宗主政,即将杨万里从筠州召入朝,任为秘书监(掌古今经籍图书、国史和实录等)。杨万里秉性不改,刚刚入京,就连续三次上书宋光宗,大谈“帝王治道之要”,即五要:“一曰勤,二曰俭,三曰断,四曰亲君子,五曰奖直言。”希望宋光宗亲君子,远小人,勤俭治国,务实担当。句句都堪称药石之言。
  然而,正如宋孝宗在位,上面有个太上皇赵构处处掣肘一样,宋光宗的上面也有一个太上皇赵昚。宋孝宗虽退居二线,但影响依旧,何况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宋光宗,其气宇和识见远不如其父,他甚至还是个非常惧内的皇帝,这些特点注定了他在位期间,不会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作为。因此,对于杨万里的药石之言,他不过礼貌性地回应而已,背地里却早已束之高阁。然而,杨万里还是不忘谆谆教诲,时不时地上一折子,将满腔的恢复理想和政治抱负,寄希望于这位刚刚登上至尊之位的皇帝。这样,宋光宗的尊敬,渐渐变成了敷衍。
  南宋三代皇帝,从宋高宗、宋孝宗到宋光宗,虽然都对杨万里的才情欣赏,但他们对杨万里毫无忌惮的言论却无一例外地不喜,甚至厌恶,尤其是宋高宗和宋孝宗。所以,当《孝宗圣政》稿成时,按规矩应由杨万里为进奉官,但宋孝宗还记着“万里以朕为何主”,不但不高兴由杨万里进奉,反而施加影响,将杨万里调出朝,任江东转运副使。绍熙二年(1191),又改任赣州知州。此时,杨万里已年近古稀,年老体衰加上对现实的失望,使他心灰意冷,当即辞官不赴,告老乞祠。
  其实,杨万里一贯淡泊名利,不迷恋权位。南宋同为吉水人的罗大经,在其笔记《鹤林玉露》中说,杨万里在朝为官并不短,但他从未有久留之意,一直准备着一笔由京城回老家的路费,锁在小箱中,藏于卧室,还反复告诫家人不许购物,以免成为归家的累赘,天天如同一个整装待发的归客,视权势富贵如浮云。
  (未完待续)
  (据《天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