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晚报 第2018-07-18期 第20版:教育

家长莫充当孩子交往的“第三者”

  孩子说:“妈妈,星期天我想和同学去公园玩。”
  家长说:“不行,你还有一大堆作业没完成呢。”
  孩子说:“妈妈,今年的生日,我想和同学一起过。”
  家长说:“行,但你必须把他们请到家里来。”
  孩子说:“妈妈,我和同学约好下午去打球。”
  家长说:“可以,但我得一直陪着你。”
  ……
  不少孩子抱怨,父母看得太紧,管得太多,就连接个同学的电话也会被盘问许久,更别说独自出去玩耍了。在孩子的交往过程中,家长充当“第三者”的现象屡见不鲜,有陪孩子买东西的,也有陪孩子学钢琴的,还有陪孩子参加聚会的。对于父母的“好心”,孩子们总是很无奈,很受伤。
  孩子觉得委屈,家长更觉得无辜:“你以为我吃饱了没事干啊,这不都是为你好吗!”的确,家长是有苦衷,社会这么复杂,孩子这么珍贵,要是一不小心受到什么伤害,那该怎么办啊?还有,如果孩子交友不慎,误入歧途,一辈子的前途岂不完了?因此,宁愿委屈孩子,也不让他们脱离自己的视线。
  对于孩子之间的交往,家长可以引导,但不能限制或陪同。很多时候,家长没必要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事实上,孩子之间的交往是很单纯的,即使偶尔小打小闹,但一般不会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来,只要没有安全隐患,家长就应该鼓励孩子多与人交往,毕竟同龄人才是孩子最需要的玩伴,父母根本无法代替。更重要的是,孩子能从交往中学到许多书本上无法学到的知识,比如,如何与人相处,如何与人交流,如何与人合作,如何尊重他人等。国外有一项调查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成功,有80%以上的因素取决于人际关系,而良好的人际关系就是从日常交往中得来的。因此,无论父母是为孩子的成长考虑,还是为孩子的前途考虑,都尽量不要做孩子交往的“第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