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晚报 第2018-07-13期 第19版:最传奇

千古奇人徐霞客

  • 徐霞客画像<br>

  徐霞客(1587年—1641年),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明代南直隶江阴(今江苏江阴)人。徐霞客踽踽独行三十年,驰骋万里,足迹踏遍当今中国19个省市区,著就六十余万字《徐霞客游记》(以下简称《游记》)一书,被当时学者称为“千古奇人”,被今人尊为地理学家、游记文学家。2011年,国务院确定《游记》开篇日5月19日为“中国旅游日”。
不朽的高士形象
  在明末清初,人们用“高士”来形容徐霞客。徐氏家族为“南州高士”后裔,曾显赫于江南,但到徐霞客父亲这辈,已沉寂数代,父亲为他取“弘祖”之名,便是寄望他弘扬先祖“高士之风”,重振家族声望。徐霞客受家风影响,志趣高雅。他早年与堂兄雷门交好,两人曾在小香山结庐读书、种竹植梅,其间徐霞客写下了日后广为传颂的“春随香草千年艳,人与梅花一样清”的诗句,由此可以看出徐霞客的志洁行高、不随俗流。
  十六世纪中后期的明朝,随着阉党作乱、朝纲腐败,许多年轻人不再愿意在程朱理学的窠臼中皓首穷经。受东林党人“学问不贵空谈而贵实行”观念的影响,徐霞客没有走科举仕途。母亲王孺人更是教导他“志在四方,男人事也”,青年徐霞客就树立了“朝碧海而暮苍梧”,穷尽祖国河山的壮志。他22岁开始首游,39岁结识大儒陈继儒,陈继儒听他说起多年的远游经历,送他“霞客”的雅号,赞他“志在烟霞”,是“餐霞饮露之人”。此号深得弘祖喜爱,从此他自称“江左霞客”,开始以号行于世。在母亲离世后,徐霞客开启了万里遐征。
  徐霞客在旅途中三次遇盗、四次绝粮,遭遇挚友病故、仆人席卷行囊潜逃等变故,但依旧跋山涉水,进行科学考察,这是何等的坚定与勇气。明末清初学者钱谦益这样评价徐霞客以及《游记》:“徐霞客千古奇人,《游记》乃千古奇书。”
  徐霞客崇尚品节,历来把“名节操守”放在首位。他虽然交友广泛,却厌恶冠盖争逐之交,其友人大多是在朝以清正闻名、在野以高洁著称的贤人志士。黄道周是徐霞客最崇拜的一位朋友,为追寻这位大师,他数度到达福建漳州,“走万里而谒之穷山”,终于得以探访。后黄道周因遭诬陷入狱,其时,徐霞客由于长途跋涉已瘫痪在床,听闻黄道周的遭遇后,命长子带上棉衣去京师探监,听儿子回来报告黄道周在狱中的磨难,徐霞客竟“据床浩叹,不食而卒”,其情其义,感人肺腑。黄道周同样重情重义,出狱后,闻徐霞客为他郁愤而亡,亲自来到徐霞客墓前凭吊,并称徐霞客是自己“死生不易,割肝相示者”。
  徐霞客虽钟情山水,浪迹天涯,不过问政治,但他对东林党人的爱国热情深表钦佩,与东林党领袖文震孟、高攀龙、缪昌期等都建立了深厚感情。徐霞客佩服缪昌期的光明磊落,在缪昌期遭诬陷打入狱中后,徐霞客不顾受牵连的危险,依然为儿子徐屺操办婚事,迎娶“罪臣”缪昌期的孙女。这既说明徐霞客与缪昌期之间的深厚感情,更证明了徐霞客交友崇尚气节、“生死不易”的可贵品质。
伟大的科考精神
  徐霞客的旅游不同于我们今天常人的旅游,今天旅游者往往以休闲观光为目的,徐霞客则寄情山水,以科考探究为目的。他为探索祖国山水的奥秘,不计行程、不避寒暑、不惮虎狼、不畏艰险。清代学者杨名时在《游记》的序言中写道:“霞客之游也,升降于危崖绝壑,搜探于蛇龙窟宅,亘古人迹未到之区,不惜捐躯命。”徐霞客白天旅游考察,夜间则“就破壁枯树下,即燃脂拾穗记之”。
  《游记》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更是一部地理学著作,英国学者李约瑟认为《游记》读来不像出自十七世纪的作者,而更像一位二十世纪野外工作者的考察记录。近代杰出地理学家丁文江对徐霞客推崇备至,称“爱其文字,或惊其游迹”,并为徐霞客编写家谱。
  《尚书·禹贡》称岷江或嘉陵江为长江的上源,可徐霞客想黄河发源于昆仑山的星宿海,“入河之水,为省五”,且“河流如带,其阔不及江之三之一”,而“入江之水,为省十一”,且长江江面宽阔,流量巨大,按照他“水必有源,而源必有远近大小不同”的理论,徐霞客产生了“江源短而河源长”的疑问。为了寻找这个答案,年已半百的徐霞客辞别家园,西行万里,“北历三秦,南极五岭,西出石门金沙”,历经四年的艰苦考察,写成《溯江纪源》《盘江考》,以科学的论据肯定了金沙江是长江的上源,否定了《尚书·禹贡》以来流行一千多年的“岷山导江”的旧说,再次体现了徐霞客不顾一切困难求真求知的伟大科考精神。
杰出的文化使者
  徐霞客不仅在科学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他在文化方面的贡献同样让人敬佩。徐霞客的足迹踏遍西南地区,在那里他接触了瑶、壮、苗、彝、布依等三十多个少数民族,与当地少数民族百姓结下了深厚感情。丽江土司木增、永昌闪太史兄弟都给予他很多帮助,少数民族兄弟为他做向导,甚至教他民族语言。
  四川、广西、贵州、云南都留下了徐霞客的足迹,其中以云南最为显著。他在云南游历630多天,《滇游日记》达25万字,约占《游记》全书的四成。这一特点,《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早已指出:“黔滇荒远,舆志多疏,此书于山川脉络,剖析鲜明,尤为有资考证。”
  徐霞客对书画素来有浓厚的兴趣。家族世代相传的藏品、自己与明代江南文人雅士交往所得的书画,加上游历途中搜集的金石,形成了徐霞客别具一格的书画收藏。在母亲八十大寿时,徐霞客择收藏中之精品,命江南能工巧匠刻录,存放于徐氏宗祠。石刻几经动荡和毁损,现仅存76块石刻和2块晴山堂叙略木刻,其中诗文和墓铭95篇,涉及作者84位。“晴山堂石刻”作者中有状元八人、进士五十五人,既有元代大画家倪瓒,也有当朝大学士杨荣、李东阳、顾鼎臣等十一人,明初书法家“三宋”“二沈”中有宋广、宋克和沈度三位。
  徐霞客一生,早年遍观群书,后来足迹遍布全国大半地区,履行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立世之道。他那清梅般的人文品格和“探人所未知、达人所未达”的探究精神,必将推动我们民族创造出更加优秀灿烂的文化。 (据《中国纪检监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