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晚报 第2018-06-19期 第19版:最解密

浴血滇缅路

——南侨机工回国抗战纪事

  机工复员
  1945年8月10日深夜,日本政府发出《请降照会》的电讯传到昆明。昆明各大报纸连夜用特大字号印发“号外”,在街头免费散发。昆明城沸腾了。市民们争相传阅,奔走相告,胜利的消息瞬间传遍全城。街头巷尾,响起了庆祝胜利的鞭炮。据《大公报》报道,8月10日至8月16日昆明的棉纱、黄金、外币价格下跌50%,各大商家也都搞起了胜利大减价活动。
  奋战在抗战第一线的南侨机工们喜上眉梢,他们终于可以回到阔别6年的南洋,与父母妻子团聚了。然而,机工们很快发现,现实并不像他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有鉴于国民政府曾经有过“遣散机工”的恶政,抗战刚一胜利,南侨总会常驻滇缅公路代表庄明理就向国民政府提出了“八项要求”,其中包括办理南侨机工总登记,发放奖金,发放服务证明书,与英国政府研究机工南返手续等。
  国民政府侨务部门、交通部、救济善后总署等部门研究后,一致认为南侨总会提的要求极为合理,然而直到1945年底,他们也没拿出具体实施方案。盼望与家人团聚的南侨机工心急如焚。
  事实上,国民政府根本没心思管机工复员的事。此时,他们已经单方面撕毁了《双十协定》,正忙着调兵遣将准备围剿共产党。
  1946年1月,南侨机工的登记工作总算开始了。据统计,共有1100名南侨机工登记,其中90%来自马来亚(包括新加坡)。
  云南师范大学副教授夏玉清告诉记者,战后国际形势的变化也是阻碍南侨机工返回故乡的一个因素。战后,英法等国企图在东南亚重建战前的殖民体系。因此,东南亚各国都对移民入境加以限制,其中马来亚的入境政策最为苛刻。英属马来亚不仅限制南侨机工的入境名额,而且规定南侨机工必须要提供居留证明、居住经历和居住时间等。
  经过南侨总会和华侨互助会的努力,1946年秋,拖延了一年多的机工复员问题,终于见到了曙光。国民政府侨务委员会发出通告,根据机工登记名册,行政院核准发给每位机工200美元奖金和一张奖状。
  上世纪80年代,蔡汉良仍然珍藏着这张奖状。奖状上写着:
  华侨机工蔡汉良,热心爱国,敌忾同仇,抗战军兴,应募服务,前后七载,备至勤劳,应予嘉奖,此状。
  这不但是他身份的证明,也是祖国对他抛家舍业、投身抗战的认可。
  1946年10月28日,第一批421名机工终于登上了从昆明西站开往广州的列车。昆明的老百姓对南侨机工抱有深深的谢意,各界人士在昆明西站举行了盛大的欢送大会。前来送行的人们挤满了车站,大会向每一位荣归的南侨机工赠送了一枚“南侨机工复员纪念章”。
  荣归的机工们从广州转道香港,再前往南洋各地。11月24日,悬挂“中华民族之光”“国之干城”“胜利荣归”等横幅和彩旗的丰庆轮缓缓驶出香港码头。
  当年,3000多名南侨机工分9批回到祖国,加入到抗日战争的洪流当中。而今,返回南洋的只有三分之一。除了1000多名机工牺牲外,还有1000多人因为各种原因留在了祖国。
  第三批复员的蔡汉良本打算返回南洋,刚到香港就接到了母亲病危的急电,于是从香港转道厦门回到了福建南安老家,并从此定居国内。
  已经娶妻生子的翁家贵,本已经买好船票,打算带着妻儿回马来亚。可是临走前一天,他的妻子罗春芳却说:“我父母、弟弟都在云南,我不走了,你一个人走吧。”翁家贵只好退掉船票,跟妻子回了云南保山老家。
  滇缅公路断绝后,被盟军招募到印度运送援华物资的黄铁魂,战后当了海员。他走过世界许多地方,漂泊许久后才回到马来亚和丰……
  几乎所有南侨机工的人生都被回国抗战的经历改变了。因为当初的选择,他们有的与父母、妻子从此永诀;有的放弃遗产一生潦倒;有的背负政治污名,在“文革”中饱受摧残,但是没有一个南侨机工表示后悔。
  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刻,他们与祖国站在一起。如今在世的南侨机工只剩生活在云南的罗开湖老人一人,但历史永远不会忘记他们的名字——南侨机工。
  (完)
  (据《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