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晚报 第2018-04-18期 第18版:女人帮

遭遇“尬聊”

  爱聊天的人,最怕碰到一个不会聊天的,分分钟就能把天聊死,但情境所需又必须要聊下去,这样尴尬的聊天被网友称为“尬聊”。
  说起“尬聊”,首先想到的是父母与孩子。孩子年龄越大,“尬聊”出现的频率就越高,尤其是到了青春期的孩子。我接触过不少家长,感慨出奇一致:别管聊几句之后尬在那里,至少说明你们还有得聊,我的孩子,你还没张嘴,就已经错了。此种情况,家长们或许可以用“逆反期”来自我调节,用“别人家的也这样”来自我安慰。但如果再深入思考一层,如不尽快“破冰”,等孩子参加工作甚至组成小家庭之后,“尬聊”的情况是否会愈加严重?
  有一位朋友向我倾诉过与父母的“尬聊”:“你不知道,我爬山发个朋友圈,老爸会回复:就算爬到山顶又有什么意思,连个女朋友都没有!看到这样的讯息,还怎么聊?”也曾听过父母的心声:“现在的孩子真是体会不到做家长的良苦用心,你说我们图什么?还不就是希望能看到她早点嫁出去,开启新生活。结果呢?她有一段时间竟然把我拉黑了!”
  每年春节,是团圆的时刻。按理说,外出的孩子好不容易回趟家,得有多少话聊不完?现实却不是这样,一些游子与家人交流遭遇诸多障碍,甚至陷入无话可说的尴尬境地。这种“尬聊”,让人烦恼,更多的是无奈。
  现在沟通的方式太便捷了,社交软件能做到“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想视频,想语音,拿起手机等电子设备就能“见面说话”。等到真正见面之后又不知道该说什么,平日习惯了文字、语音和视频,面对面聊天还真感觉有些别扭。科技发达方便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但也减少了“期待”的含金量。
  环顾四周,众人在同一张桌子吃饭时,也都拿着各自的手机刷屏,化解尴尬,因为几个来回的语言互动之后便再没什么好聊的。即使在微信群里,这个群聊死了,再转战下一个群,有时候忽然发现,十几个群竟都慢慢地没了声息,好在不是面对面,不会觉得尴尬。
  有句俗话叫“男不问钱财,女不问芳龄”,由此看来,钱财与年龄这些话题要尽量避免。我曾试着问过一些男人每月挣多少钱,也问过一些女人今年多大了。结果,很少人乐意直言相告,一些人转移话题,大部分人冷眼相对,继而陷入“尬聊”之中。
  我认为,之所以会发生“尬聊”,大概是因为聊天的人没有站在对方的角度上聊,假若你问一个土豪,一个月挣多少钱,他多半与你相谈甚欢;假若你与一位刚离异的人分享你自己婚后的甜蜜生活,对方转身离开在我看来都能算得上是风度翩翩。话说出口之前,要多考虑听者的感受。那样,别人才会觉得与你聊天是如沐春风。如若只站在改变对方的角度,则很容易出现“尬聊”。
  泰戈尔说得好:“爱是理解的别名。”套用一下:理解是化解“尬聊”的利器。
  有时,理解也非“万金油”。我的妻子偶然得知小时候的玩伴调来我们这座城市工作,于是兴致勃勃地前去找对方叙旧,回来却为“尬聊”惆怅。我劝她,两个人分开时间太久,所经历的教育、所处的工作生活环境、所经历的人和事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时过境迁,聊不到一块去也正常。我想,这有点像鲁迅笔下《故乡》的情景——再见面我可能还是当年的迅哥,但你已不是瓜地里那个刺猹的少年,彼此只能默默无语,陷入令人无奈的“尬聊”中。
  茫茫人海中,多少人走着走着就散了,从“有聊”到“尬聊”最后沦为“无聊”。不过,也不必失意,有了时光的发酵,机缘到来之时,彼此或许又从“无聊”到“有聊”。毕竟,只要情意在,世间万物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
  (翟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