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晚报 第2018-04-04期 第19版:最传奇

“西部歌王”王洛宾

  被国人誉为“西部歌王”的王洛宾,是名扬世界乐坛的殿堂级人物。自汉唐时期西域音乐沿着古代的“丝绸之路”大量涌入中原,其间断隔了千余年后,王洛宾是又一个西部音乐的传承、发扬和创作者。
  音乐与爱情
  王洛宾的一生悲喜交织。他史诗般辉煌的作品,有过无数的光环和荣耀。但其命运却多舛,三次身陷囹圄,历经过常人难以想象、忍受的遭遇和罹难。淡泊明志、荣辱不惊的王洛宾,为了心中神圣的音乐,信念执着。他穷尽一生、百折不饶、勇往直前。王洛宾是为歌而生,又为歌而活着的!
  王洛宾自幼就显露不凡的音乐才华,他15岁那年的盛夏,父亲病故了。受家人委托,他去给远嫁哈尔滨的二姐报丧。在那里,他无意中结识了一批进步有为的文艺青年。其中有塞克、沙蒙、萧军等。他们为王洛宾打开了一扇通向音乐殿堂的大门。
  王洛宾在北师大求学时,时局动荡又多难。有一次,同班同学曹试甘请王洛宾帮忙,加入他新编的一档钢琴伴奏芭蕾舞节目,去参加抗日募捐义演,由此结识了北平艺专油画系兼修芭蕾的河南女生杜明远,两人一见钟情。
  富家女杜明远的性格外向率真,她毫不掩饰自己对王洛宾的喜欢。而王洛宾的内心也对杜明远情有独钟,但碍于曹试甘的情面,他刻意回避着杜明远。官宦家庭出身的曹试甘,仗义豪爽,视金钱如粪土,但骨子里总还透着些纨绔子弟的习性,尤其对学习不很认真。而王洛宾虽出身低微,却有思想、有见地。对音乐的追求和抱负,杜明远非常欣赏和崇拜。
  自那次义演后,曹试甘每次约会杜明远时,她总要提出一同带上王洛宾。而且见面时,她对曹试甘的态度也没过去那样热情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即便最傻的当事人也会明白了。终于有一天,忍不住的曹试甘对王洛宾说:“杜明远爱的人是你,你大胆地去追求吧。希望你一定要好好珍惜,一辈子对她好……”也许是爱得太深,也许是曹试甘再也没遇上像杜明远那样优秀的女性,他终身未娶。
  曹试甘的退出,成全了王洛宾与杜明远的恋情。由于共同的理想、爱好和相互的爱慕,两人很快深深坠入爱河。同时爱情又带给他俩更多的力量。在学习上,共同切磋、促进;而在生活中,则互相关心呵护。在此期间,王洛宾特意谱写了歌曲《偶尔》送给杜明远,以表达此时自己的心境。
  1937年的“七七卢沟桥事变”,打破了王洛宾与杜明远原本的计划。那时的交通道路已基本被封锁瘫痪。1937年的夏秋之交,王洛宾几经辗转来到开封,准备带杜明远绕道新疆,通过苏联再前往巴黎。当王洛宾来到开封后,杜明远的父亲杜继增热情接待,非常认可这位未来的女婿。杜父是河南有名的开明绅士,还是中共地下党员。因为战争的缘故,杜父只能为他俩举办了简单的婚礼。为了旅途的安全方便,杜父就给女儿改名为洛珊,与王洛宾兄妹相称。
  1937年底,准备去新疆的王洛宾夫妇抵达了抗日的前线:山西临汾,参加了八路军。翌年春,王洛宾夫妇所在的八路军西北服务团,为远赴新疆宣传抗日而一路西行。
  因为一场大暴雨的阻挡,王洛宾一行在一家旅店住宿时,无意中听到了店掌柜演唱的如天籁般的“花儿”,从而彻底改变了王洛宾的人生和命运。他对中国西部的民歌像发了疯一样的痴迷。但他却忽略了对新婚妻子洛珊的关怀和疼爱。此时的王洛宾已决定不去巴黎,而留在大西北了。但长期受到父亲进步思想影响的洛珊,原本也不想去巴黎,她一直向往革命圣地延安,想去那里的鲁艺工作、抗大学习。但为了深爱着的丈夫,无奈只能忍痛割爱,舍弃自己的意愿,“嫁夫随夫”。但这对于内心充满革命激情的洛珊来说,是一个永远不能弥补、释怀的遗憾。
  西北服务团不久行进到了甘肃兰州,以后又到了更艰苦的青海西宁。在此期间,王洛宾踏遍了那里的山山水水,了解到很多风土人情,最重要的是采撷到了大量的西部少数民族的音乐素材。王洛宾是一个只要有歌就得到满足,并可以舍弃一切的人。音乐是他生命中的一切。
  但妻子洛珊就不同了。当时的西宁落后闭塞,生活单调。不要说娱乐活动,就连电灯也没有,而且饮食也很不习惯。这对于过去一直生活在城市的洛珊来说,可谓度日如年。洛珊还患有严重的高原反应症,缺氧所造成的间歇头疼,更令她备受煎熬。那时,她在西宁女中教美术课,这些初级、重复又毫无激情的教学工作,与洛珊理想中的延安革命大学的朝气蓬勃,是大相径庭的。
  而最主要的是,王洛宾在此期间全身心地扑在音乐的开采上,就像大禹治水时那样,三过家门而不入。即便难得回家,也在投入创作,很少过问妻子的生活和对其精神上给予慰藉,似乎忘掉了她的感受和存在。
  洛珊伤心极了。她为王洛宾付出了所有,却换来如此结局。当她执意要回兰州时,王洛宾才意识到自己这几年对洛珊的关心呵护不够。两人曾经甜蜜浪漫而又充满诗意的感情已出现了巨大裂痕。王洛宾试图并极力挽回,但洛珊已心灰意冷,一切都已晚了。1941年3月,两人在兰州登报离婚。
  相见时难别亦难
  洛珊是王洛宾的初恋、发妻,也是他人生中最刻骨铭心的女人,他至死也不能忘却。在王洛宾的音乐创作中,他谱写的《在银色的月光下》《嘎俄丽泰》《我等你到天明》等许多情歌中的女主人公,都有洛珊的影子。显然,这些作品都是为想念洛珊而作。我现场聆听过王洛宾老人饱含热泪演唱的《在银色的月光下》,歌声如泣如诉。以后我每每听到这歌声,脑海里总会呈现一幅画面:一身西部牛仔装束的王洛宾策马扬鞭,在追寻着失去的姑娘和昔日爱情。
  1975年,还在新疆服刑的王洛宾,因为要为监狱排演一段豫剧,但又因一时没有豫剧本子而犯愁。他想起了发妻洛珊是河南人。于是,他按照建国前的地址,试着写了一封信求援。不可思议的是,王洛宾不久就收到了洛珊寄自开封的包裹,里面除了豫剧本子外,还有一套专门为他编织的绒衣绒裤。王洛宾感动得热泪直淌……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重新穿上军装的王洛宾,专程去河南开封看望四十几年未曾见面的洛珊。他心中始终挂念着她,并一直想知道当初洛珊为何一定要离他而去。
  王洛宾的突然出现,让洛珊一时无措。虽是旧时爱人重逢,但当年那种激情早已荡然无存,洛珊以贵宾的礼节来款待他。
  王洛宾看到洛珊儿孙满堂、其乐融融的幸福宁静生活,不忍心去打破。这么多年,王洛宾的内心是痛苦酸楚的,原本他有多少话儿要向洛珊倾诉、表白,但此时“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所有一切尽在不言中了。
  几日后,王洛宾要回新疆了。真是相见时难别亦难,他是多么的依恋不舍,因为此生可能再也不会与洛珊相见了。(上)
  (据《上海采风》《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