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晚报 第2018-01-10期 第22版:悦读

中国经济2018

  【作者简介】
  王德培
  福卡智库首席经济学家,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客座教授,领衔完成各级政府、各类企业等一千多家单位的咨询课题。著有《中国经济2016》《中国经济2017》《金融原罪与金融文明》《人民币的未来》《第四次金融大爆炸》《再平衡——中国的优势与美国的强势》等备受关注的预测专著,常年为全国各级政府、著名EMBA学院、央企、大型集团企业开设宏观经济形势、国家地方战略布局、顶层设计规划等前瞻性课程。
  【内容简介】
  “新世界”正在猛烈地撞击“旧世界”,而我们恰好身处“新旧世界”交替的夹缝里。新力量对传统经济不断冲击,不只是围棋,就连华尔街在人工智能面前也节节败退;生命经济揭开篇章,挑战“上帝制造生命”的恩典;共享经济、区块链、区域联动等都犹如龙卷风般横扫而过……
  中国经济经历了 2017的新旧交替,迎来大变局时代,本书从人工智能、生命经济、共享经济、区块链、二次城市化、地缘经济为广大读者系统呈现中国经济在2018年的新起点、新变化。
  【精彩书摘】
  青年人的危机
  “最美不过夕阳红,最暖不过保温杯。”一位摄影师对黑豹乐队鼓手赵明义端着保温杯的一番感慨“不可想象啊!当年铁汉一般的男人,如今端着保温杯向我走来”。让保温杯莫名其妙就火了。一时间,网络上充满了由保温杯引发的关于中年危机的讨论。网友纷纷调侃:“记住,中年危机最后的倔强,绝不拿泡着枸杞的保温杯”“你的意中人会是一位盖世英雄,有一天他会端着保温杯向你走来,说多喝热水”“岁月才不是杀猪刀,岁月是摇滚青年捧起保温杯,铆钉朋克穿上棉毛裤”。保温杯将中年危机以一种戏谑的方式呈现在公众面前,的确给一部分承受着工作和生活压力的中年人打开了抒发的渠道。
  然而,只是没想到,这场中年危机已经不仅仅是中年人的危机,更多热衷并关注这一问题的是以“九二中年”自诩的年轻人。
  有时候,青年危机要比中年危机凶狠得多,毕竟中年人的心对很多事情都看透了,也就稳定了,倒也没什么,最怕的就是还残存一些虚无缥缈但又抓不住的“希望”,它们明明灭灭、反反复复,不负责任地折磨着青年人。最近,百名“焦虑症患者”空降郑州,举牌上演街头行为艺术,呼吁解救青年危机。希腊、中东地区的青年还实打实地走上街头,成为扰乱社会的“战斗机”。可见,青年危机绝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而是切实存在并加剧着。
  青年人本是时代的宠儿、是希望、是瑰宝,这么美好的字眼都给了青年。可现实中,青年人为何屡遭危机了呢?究其根源,首先,世事变幻,外部时势令青年人陡生悲凉,分别体现在:
  社会压力多重化。在中国,今天的“80后”“90后”早已没了父辈们当年的工作国家包分配、房子由单位分配、下海有体制红利等时代机遇,教育、房产的市场化配置以及劳动力的市场竞争率先在“80后”“90后”这群年轻人身上践行。于是,当他们迈出校园,自以为迎接自己的应该是一场《美好生活》,好歹也是个《杜拉拉升职记》,现实却发现是《蜗居》、是《蚁族的奋斗》。就业紧张、房价飞涨、创业困难、育儿艰难,这些难题像海水退潮后的粗粝岩石一般,压得他们透不过气来,不得不发出“愤青”“无产青年”的哀鸣。
  社会偏见顽固化。风云际变的大时代,大开大阖之中蕴藏机遇,往往催生青年英雄,“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但眼下却是波浪翻滚后的平静时期,平静时期难以产生青年英俊。正是基于这种大众性成见,跃上各个层次浪尖上的有为青年并不被认可。和平年代涌现的“少帅式人物”不被信任,浑身蒙上了一层“迷彩”,宠儿也有可能沦为弃儿。
  外来渗透“负能量化”。书本知识是过去经验的总结,难以匹配变化着的生产与社会实践。同时,互联网颠覆了学校的封闭式知识传递角色,人人皆知识人,这摧毁了毕业生自以为傲的唯一“正能量”。相反,青年的头脑“饥渴稚嫩”,社会转型期的功利主义、网络虚拟文化以及对外开放带来的个人主义(以自我为中心)、新人类文化(强调标新立异)、狂欢文化(寻欢作乐)等,齐刷刷地“乘虚而入”。
  职场就业“去优势化”。退休这一概念说到底是来自工业经济对体能的界定、计划经济对岗位的安排。而今,市场竞争推倒了事先安排,互联网信息时代讲究资源的集成与整合,年龄退至次位。因此,当前体制外的企业(没有退休的硬杠)热衷于聘用触及面广、人脉深厚、经验丰富、善于整合集成的退休长者。如光明集团副总裁葛俊杰到鹏欣集团发挥“余热”,一般的营销、机械工程师、理财咨询等岗位也青睐退休人员。而年轻人虽有拼劲、虽有激情,但最易被看做不稳重。鉴此,青年群体在退而不休、宝刀未老的“返聘族”挤压下而被边缘化。
  由上,当下某些外部环境似乎不利于青年人施展才能、成长壮大。而青年人自身的心气、秉性、风貌也在一定程度上呈现退化,难以成为社会变革中最新锐的群体,并做出一番成绩。过去的物质匮乏和艰苦条件,磨砺年轻人,促使其去改变、去作为,“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然后成大器也!但如今,人类经过工业社会的积累,物质充沛,青年人的能动性、主体性被物质异化,现代性和技术性的深化又进一步强化了社会对青年的“遗忘”,而精神生产、精神体验时代又容易出异端,如此一来,不少年轻人孱弱无力、衰落了下去。表现在:
  过度依赖——“小皇帝”“小祖宗”“掌中宝”“心头肉”的亲子关系,使得青年的“心理哺乳期”延长。不自律——精神、意志羸弱的人必定不自控、不自制。以自我为中心,不愿学习,不愿付出。
  综上,内外因素促成青年危机,只不过,青年人还真的垮不起。首先,新经济、新科技依靠青年。科技的工具性淹没人的作用,但科技归根结底是人的成果,而新经济背景下,成就新科技的则是善于碾碎陈规、富有创新与创意的年轻人,从而赐予经济以新动能。其次,中国的代际传递落在青年身上。特殊的时代使得“1890后”“1920后”“1950后”“1980后”引领社会变局,尽管“返聘族”“银发族”出来“搅局”,整体上政治和商业终将由青年人来接力。再者,青年若持续沉沦、塌陷,老年化危机将更甚。年轻人“长不大”,将愈加反衬出老龄化问题的突兀与严峻。最后,青年若不成器,对其家庭和个人来说不啻于一场灾难。因此,方方面面都倒逼青年人崛起。
  (据中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