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晚报 第2016-10-20期 第12版:世界·关注

乾隆火枪英国拍卖 苏富比回应流落质疑

称通过艺术品交易商卖往西方并非英法联军或八国联军抢劫

  本报综合报道 世界著名拍卖行苏富比近日宣布,将于11月9日拍卖一把乾隆御制火枪。据拍卖方苏富比介绍,此枪精妙非凡,枪筒除附“大清乾隆年制”款,后膛更刻印“特等第一”字样。目前,此拍品估价为100万至150万英镑(约合人民币825万至1238万元)。
  有网友表示这是中国流失的文物,更有媒体猜测这是1860年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抑或是八国联军抢掠北京城时流落到英国。
  对此,苏富比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发言人昨日告诉《法制晚报》(微信ID:fzwb_52165216)记者,这件乾隆御制火枪是有委托人的,但是委托人身份保密。“我们没有理由相信此次拍卖的藏品是在20世纪初之前就离开中国的。”这位发言人向《法制晚报》记者确认,此次拍卖的乾隆御制火枪是通过艺术品交易商卖往西方,而不是英法联军或是八国联军抢劫北京城时流落到海外。
  中国瑰宝
  乾隆时期最重要的火枪之一估价千万元左右
  在苏富比发言人发给法晚记者的新闻稿中,
  伦敦苏富比中国艺术品部高级董事罗伯特·布拉德洛表示:“此枪精妙非凡,充分体现清宫巧艺之极致巅峰,其历史意义尤为深远,实是拍场上难得一见的中国顶级瑰宝之一。”枪筒除附“大清乾隆年制”款,后膛更刻印“特等第一”字样,足证此枪品质精湛,超然卓绝。纵观现存造办处所制之枪,此品如凤毛麟角,举世无双,实为乾隆时期最重要的火枪之一。目前,此拍品估价为100万至150万英镑(约合人民币825万至1238万元)。
  据英国《卫报》报道,清代满族人民崇尚狩猎和武器工艺,乾隆皇帝更是以艺术品的赞助人和收集者而广负盛名。有关乾隆狩猎的画作也非常多,不少当代绘画作品展示,乾隆皇帝带着一把相似的猎枪进行逐鹿狩猎。
  报道称,乾隆拥有多款御用火枪,分别取名“百中枪”、“纯正神枪”、“威远枪”等,本次拍卖的火枪正是其中一把,但目前尚不清楚属于哪一款。此次拍卖的火枪,枪管上有蕉叶纹与回纹装饰,这最早出现在三千年前的青铜礼器之中。乾隆不仅将之纳为御藏,并借鉴仿效,将上面的图案用在了火枪上。
  英国拍卖
  苏富比:并非英法联军或是八国联军抢劫时流落
  这么宝贵的御制臻品如何流落到英国?目前,
  行业内有三大猜想:前两种猜想是英法联军抢劫圆明园或是八国联军抢劫北京城时,京城内的贵重物品被劫掠一空,这把御制火枪也在这两场浩劫中流落海外。
  第三种猜想则认为是当年英国使节前来祝贺乾隆皇帝八十大寿,作为礼尚往来的礼物交换,后被带至英国,留存至今。公元1793年,英王乔治三世曾派遣庞大的访华使团出使中国,祝贺乾隆八十大寿。此次访问,英国的礼品共19宗、590余件,都是当时英国精品,清王朝本着“薄来厚往”原则,分别赏赐英王及使臣、随员一行丝绸绒、瓷器、玉器及各类工艺品三千多件,但其中是否有火枪,并不知晓。
  对此,苏富比拍卖行发言人表示,当今收藏市场上大量的中国艺术品是在清朝灭亡后离开中国的,当时有着国际联系的艺术交易商将这些藏品卖给西方。此次拍卖的乾隆御制火枪是通过艺术交易商卖往西方,而不是英法联军或是八国联军抢劫北京城时流落到海外。
  古董走俏
  希望珍品引全球注意
  苏富比拍卖行发言人称,
  这件乾隆御制火枪是有委托人的,但是委托人身份保密。委托人之所以想将这把乾隆御制的火枪进行拍卖,是因为市场非常重视稀有珍品,收藏家们都渴求独特的中国藏品。这一现象一直都存在,并没有减退的迹象。
  《法制晚报》记者询问为何这把珍贵的火枪会在英国被拍卖,这位苏富比拍卖行的发言人表示,委托人之所以会将这把乾隆御制的火枪带来伦敦进行拍卖,不仅是因为伦敦是国际艺术市场的中心,而且苏富比11月对于中国艺术收藏品的拍卖正好与10天的“伦敦亚洲艺术周”时间吻合。这是最好的亚洲艺术庆祝活动。
  对于此次拍卖是否已经有买家表现出了兴趣,这位发言人告诉《法制晚报》记者,过去十年以来,中国历史艺术品的市场已经发展起来。这把火枪是拍卖场上最为重要的中国瑰宝之一,因此,希望它能够吸引全球的注意。
  文物流失
  164万件分散在47家博物馆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此前统计,流失到境外的中国文物约164万件,分散在全世界47家博物馆,而海外民间的收藏预计是馆藏的10倍。据中国文物学会统计,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因战争、不正当贸易等原因,超过1000万件中国文物流失到欧美、日本和东南亚等国家及地区。
  《法制晚报》记者发现,早在2009年,伦敦苏富比拍卖行就曾拍卖过乾隆“八征耄念之宝”御宝交龙钮和田青玉玺,同样引发海内外关注。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段勇当时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文物流失海外的情况非常复杂,有的是战争时期被外国军队掠夺走的,有的是通过交易、拍卖等途径流出的,所以现在还不能确定它是否属于非法流失的。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王云霞称,对待流失文物,首先要明确是合法流出还是非法流出的,即使是非法流出的,也要了解是有关国际公约生效前流出的,还是生效后流出的。“有些文物由于流失时间长,没有相关国际公约可以约束,经过多次流转后到了现在的占有人手中。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能从道义上对此进行谴责或呼吁归还。”
  相关新闻
  通过文明古国集体力量
  助漂泊异国文物回家
  昨日上午,故宫博物院、北京故宫文物保护基金会主办的“世界古代文明保护论坛”在故宫博物院拉开序幕。来自国际文物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等国际组织,以及中国、埃及、希腊、印度、伊朗、伊拉克、意大利、墨西哥等8个文明古国的近50位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和博物馆学者,将共同探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寻求人类文明可持续传承的有效途径。10月20日下午论坛闭幕前夕,与会各方将共同签署并对外公布促进人类文明保护与发展的《太和宣言》。
  在开幕式上,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致辞时说:“2009年6月,我应邀出席新雅典卫城博物馆的开馆仪式。当希腊总理将一块曾经流失的石刻,重新镶嵌回雕塑本体时,深感希腊同仁对祖国历史的尊重,而当听到呼吁仍然漂泊异国的文物早日回家时,深感人们对于维护世界和平、回归人类良知的渴望。事实上,我们众多文明古国,都有着文物流失国外的历史,衷心希望能够通过文明古国集体的力量,使这些漂泊异国的文物能够早日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