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晚报 第2016-09-24期 第06版:世界·关注

巴罗佐身陷“旋转门”

■欧委会前主席入职高盛引非议 ■15万人呼吁取消其养老金■欧盟决定展开道德调查

  巴罗佐
  本报综合报道 欧盟委员会前主席巴罗佐今年7月加入美国投资银行高盛集团引起非议,两个月来,舆论不消反增,认为高盛一类的大银行在金融危机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巴罗佐的加入有违“道德忠诚”原则。目前,欧盟一家网站上发起的要求对巴罗佐采取惩罚性措施的请愿书已经得到近15万人的签名支持。
  此事也再次刺激公众关注西方政商精英频繁变身的所谓“旋转门”现象。人们不禁叩问,由西方政商“旋转门”衍生的政商勾结、隐性腐败等问题,在多大程度上损害了公众利益?

  欧盟公务员发请愿书
  称此“应受谴责”
  这封请愿书由一群欧盟公务员发起,信中称巴罗佐加入高盛的行为是“不负责的”、“毁灭性的”以及道德上“应受谴责的”。信中呼吁欧盟委员会取消巴罗佐的养老金及未来一切与欧盟有关的荣誉称号。
  事实上,巴罗佐并不是第一个到私营部门任职的欧盟高官,但为何这一举动引起欧盟上下的持续愤怒和抗议?
  大部分原因在于高盛在欧洲的“口碑不佳”。这家银行在美国次贷危机和希腊债务危机中都扮演了“很不光彩”的角色,在欧盟人眼中已经成为公私利益“狼狈为奸”的一个象征。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就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不认为巴罗佐效力一家银行有什么不妥,关键是他效力的是哪家银行。”
  此外,欧盟各项政策的背后都隐约浮现着利益集团院外游说的影子,欧盟公信力因此饱受诟病。

  未遵守道德忠诚原则
  欧盟决定展开调查
  巴罗佐2004年至2014年10月任欧盟委员会主席。7月初,高盛宣布任命巴罗佐为该行顾问和非执行董事长,以帮助这家银行“应对英国公投脱欧带来的负面影响”。
  按照欧盟现有规定,欧盟委员需在卸任后的18个月内对这一机构负责。巴罗佐离职至转投高盛中间有20个月时间。欧盟法律人士表示,在现有法律框架内,欧盟无权要求巴罗佐离开高盛。
  但请愿书强调,巴罗佐没有遵守《欧盟委员会委员行为守则》中的“道德忠诚”原则。迫于舆论压力,现任主席容克已经决定对巴罗佐展开道德调查,并交由专设的工作伦理委员会。但据当地媒体透露,该委员会的审议调查过程以及工作内容都不会公开,其中三位成员还曾经是巴罗佐合作过的同事,再加上《守则》中的措辞软弱无力、界限模糊,相关调查恐难取得成果。
  巴黎高等商学院教授、欧盟问题研究专家阿尔伯托·阿莱曼诺在一份报告中表示,在欧盟前任官员问题上,欧盟的处理方式“不透明”、“不可信”,也没有起到“有效的防范作用”。

  一半前委员通过“旋转门”
  完成“华丽转身”
  巴罗佐入职高盛是布鲁塞尔“旋转门”的又一案例。
  这个形象的说法由来已久,指欧盟委员会委员、欧洲议会议员以及欧盟其他机构官员在离职之后转换角色进入私人机构工作,有批评指出这一现象暴露了欧盟机构的“隐性腐败”。
  近年来,“旋转门”在欧盟政商两界之间转得越来越快,而且更加隐蔽。据欧洲媒体统计,2010年以来,近一半欧盟委员会前委员通过“旋转门”完成了“华丽转身”。欧盟监察专员埃米莉·奥莱利近期向欧盟委员会递交的一份报告中就包含54个“旋转门”案例。
  为防范“旋转门”现象,欧盟曾抱着“高薪养廉”的想法为离职后的欧盟委员会委员发放任职工资40%至60%的过渡期津贴,为期三年。2010年12月,欧盟委员会先后颁布实施了一系列用以约束数万欧盟机构工作人员的制度性文件。事实表明,上述防范措施收效甚微。
  然而,也有分析人士认为,欧盟的官僚机构和大型私企在这种身份转换中存在共同利益,这道门已经深深嵌入现行的制度框架之内。利益掌控者可以不断在政商之间穿梭,维持支配性地位,这种“隐性腐败”现象难以根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