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晚报 第2016-03-21期 第22版:晚晴

美味的番薯

  

□ 车树才
  近日,我在报上读到一则新闻,内容是“农业部明确将马铃薯作为主粮产品进行开发,人们饮食结构、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将巨变。”我不禁忆起在解放前以番薯为主粮的岁月。
  原茂名县的南部(石鼓区、公馆区)叫茂南平原,又叫“饥饿平原”。平原没有山,不靠近鉴江河,五天无雨小旱,十天无雨大旱。清明过后,本是春水盈盈,忙于耕作的季节。而平原的田垌却像干冬十月那样沙尘滚滚,人们痛心唱着:
  茂南平原忧旱患,祖公百代苦愁颜。
  旱灾到来无法抵,黄金土地尽丢闲。
  种植水稻十种九不收,农民只好种植坡禾、番薯等耐旱作物。坡禾非常低产,亩产只有100多斤,难管理,需肥多,杂草丛生难除净。而番薯一年四季均可种植,粗生易管理,很少病虫害,稳产高产,一般亩产都有一二千斤。番薯成为茂南人的主粮。
  那时种农作物没有化肥用,全靠有机农家肥。所以番薯质量上乘,薯肉结实,含糖份多。
  为了变换口味,母亲心灵手巧,用番薯烹饪的美食多式多样。冬春季收获的番薯,把它晒二三天,整条煲熟,剥开皮糖汁就不停滴落甜如蜜。每年三四月是收获番薯最多的季节,我家有七口人,每天只用一斤多米煲汤解渴,全靠吃番薯当餐,家人个个白白胖胖。含淀粉多的粉薯,收获后让它停放十多天,煲熟不但香甜,而且松软像面包。到了炎热季节,我家就煲番薯汤吃,既解渴又解暑,两全其美。许多农民在冬天用锄头铲脱草皮,待晒干后,堆在一起烧成灰做肥料。家人便拿番薯去煨。甘甜兼有浓郁泥土芳香味,剥开薯肉就散开的草皮泥煨番薯,让我们吃得肚胀胀不知饱。过春节,母亲就做番薯籺。十二月初,母亲就用猪笼装着又大又靓的番薯吊在门前腊,经过近一个月的北风次太阳晒,然后将番薯煮熟,再加上一些糯米粉、花生、艾等搅拌搓成粉团,再用籺印印成鲤鱼状、寿桃状,炊熟,就成为家人爱吃的番薯籺了。
  夏天收获的番薯多淀粉,我们把它制成“薯粉”,拿它炊“簸箕炊”、“粉皮”,既简单易做,又好吃,软滑弹牙,比大米做的还胜一筹。
  收获的番薯太多吃不完怕烂掉,就切片晒干存放一年味道也不变,待缺薯时吃。
  我的家乡流行有句口头禅:“番薯好过米,阿郎好过仔。”现在虽然生活富裕了,以大米、肉类为主食,但我依然爱吃番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