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晚报 第2010-03-05期 第第19版版:传奇解密

观山追古

朱仁中

观山,东与文化古城高州隔江相望。山上古树参天,名胜古迹历历。相传晋朝永嘉末年邑人潘茂名在此山修炼,得道成仙。至今尚存的潘仙祠、玉泉寺,引得无数游客慕名而来,终日络绎不绝。 盘山而上的柏油马路,取代了昔日的羊肠小道,车辆可直达山顶开阔的停车坪;巍巍矗立的电视转播塔,与南边的宝光塔遥遥相峙。登高极目,远山近景,尽收眼底;鉴水潺潺,澄江如练,绕山而去;古寺新楼相间,掩映在红花绿叶丛中。这一切,无不显现出观山的旖旎!山下红墙碧瓦的牌坊,古色古香,横额书“观山”二字。两边对联为“双渚渔歌萦古寺,一竿秋水伴孤山”,形象贴切,耐人寻味,更为曲径通幽的观山增添诗情画意。 该对联是茂名近代名儒、书法家朱振基先生所作。上、下联对仗、工整,寥寥两句十四个字,却把观山的山光水色传神地呈现给读者,被公认为上乘佳作。但上联中的“双渚”者,水中的小块陆地之谓也。《尔雅·释水》:“水中可居者曰洲,小洲曰渚。”《诗·召南·江有汜》《江有渚》。鉴江是高雷地区的大河之一,流量大,水力资源丰富。其上游源于信宜,纵贯高州全境。自县西而来者为窦江(大井河),自县北而来者为石骨河(曹江);二水于末到县城之“合叉”汇合,改称鉴江。鉴江在高城附近河段(从平山电站至城南新桥之间),受上宫湾和小观山(南桥头)两处的山崖阻挡而急弯折流,呈“S”型绕城而过。高城、观山恰恰分别位于“S”的腰部两侧。在五十年代中修建平山电站(拦河坝)和高州水库之前,鉴江是河深水清的,江面宽阔,百舸争流,是高州物产资源集散的大动脉。高城附近的河段,仅城南南桥头与西岸宝光塔之间有一小洲——瀛洲墩(当时面积甚小,大约亩余)。其它地方只是岸边偶有小片的沙滩。简言之,除瀛洲墩外是没有第二“渚”了。 朱振基先生是当时高州地区深孚众望的宿儒,其治学态度严谨。那么对联中的“双渚”是根据什么来的呢?《茂名县志》“清乾隆五十六年(公元一七九一年)春二月,地震,大水,上宫湾涌出一洲。”(数月后消失)地震大水后,河中鱼虾骤增,即使是夜间,从上宫湾至瀛洲墩之间的河段上,“江风渔火映天红,渔歌互答乐无穷。”热闹极了!朱老先生曾主持过修县志,所以对此掌故是熟稔的。一九二五年孙中山先生逝世,为了缅怀革命先行者的丰功伟绩,全国各地纷纷出现了以孙中山之名命名的马路和公园,以资纪念。高州亦然,各界人士一致倡议将风景独秀的观山辟为中山公园。朱振基平素钦仰孙中山“天下为公”之坦荡胸怀,遂以掌故为据,撰联“双渚渔歌萦古寺,一竿秋水伴孤山”来形容中山公园(观山)之秀丽、幽雅,赞扬孙中山先生的高尚情操如“一竿秋水”冰晶玉洁。尔后,人们在山脚江边筑一钓鱼台,刻上“一竿秋水”。游人临江垂钓,清风徐来,大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之感! 五十年代国家在茂南地区建设起一座现代化的石油化工基地——茂名油城。为了保障茂名的工业用水和更好地利用、开发鉴江的水力资源,在其上游修建了高州水库(库容十一点五亿立方)和平山电站。滔滔洪水被制伏了,除了供茂名油城用水外,它还驯服地为人们发电,灌溉着高州、信宜、化州、电白、吴川和茂南等地区百万亩良田,造福两岸。水库、电站建成后,而中下游则河窄水浅了,原先只有亩余阔的瀛洲墩逐渐坐大,现已扩展为近百亩的小岛;上宫湾地震涌出的小洲后虽沉没消失,但西江渡口河面(现高州人民医院后背)因河床日浅,日积月累河中的沙滩却堆积成渚了。于是乎,朱振基先生借典而撰的“双渚”则名符其实了! 时过景迁,世事沧桑,使人感慨万千:“双渚渔歌萦古寺,一竿秋水绕孤山”虽是名儒高手之妙作,而沧海桑田,天设地合,“双渚”由神来之笔竟成现实,此联可谓“浑然天成”之绝作。奇哉,妙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