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晚报 第2010-02-01期 第第7版版:晚报论语

评奖也要“一团和气”?

彭辉

山东聊城市茌平县实验小学日前正在为全校每个学生准备一张奖状,奖状名称由学生、老师、家长商定,传统的三好学生评比不再进行。学生对新奖状颇感兴趣,像思维独特奖、最爱讨论奖、演讲小明星、歌唱小精灵等比较受欢 迎。该校负责人称,学校奖状最初按15%的比例发放,后来逐步上升到30%,去年到50%,但是依然不能满足孩子们的愿望。 据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尊重和爱。无论大人或是小孩,都不例外。从这个意义上说,小学生对获奖“需求旺盛”,是可以理解的。既然小学生们很有“需求”,如果还是按照传统的三好学生 评比方式来进行,那无疑就会“供不应求”。于是,如何打破传统评比“铁板一块”的局面,使更多的小学生得到 “赏识”和“尊重”,无疑需要“新思维”作配套。茌平县实验小学为每个人准备一张奖状的努力,可谓是“有奖无类”,一定程度上,也算是开了一时风气之先。 应该承认,每个孩子因为个性或其他原因,其特点和长处都会不尽相同,这种个性化的存在以及个人特长的差异,的确应该加以重视。而承认差异,以更具体更人性化的态度加以对待,则正是教育者所应该做出的努力。可以想象,很多时候,如果学生的长处、优点得不到 肯定,往往会对其自尊心造成打击,产生自卑等情绪。如果评奖可以做到“量身定做”,并且人手一奖的话,无疑是一件皆大欢喜的事情。尤其是对于有各类 “ 偏差”的学生,多少也可以帮他们找回些自信或优越感。 尽管如此,人手一奖的措施还是存在一些疑问,例如,会不会就 此减低奖状的含金量,变成 “水货”。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所谓“人人有奖”就没有多大意义了。因为无论如何,不管学习的好坏、品行的高低,总有人为你 “发现优点”,不至于害怕没有奖可拿。于是,就难免会出现“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想法,让一些“聪敏”的孩子有空子可钻。如此 一来, “量身定做”的人手一奖也就没有了所谓权威性可言,与其说是最大可能地对所有孩子进行鼓励,倒不如说是一种“特别”的溺爱和绥靖。 然而,孩子总是要长大的,总是要面对社会这个大舞台,要在社会上立足,免不了要面对社会竞争和生活压力。人人有奖的评选虽然有其良好初衷,但“ 一团和气”、“通通有奖”的做法,对孩子们进取之心的影响到底会怎样,或许正是当地开风气之先的人们需要留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