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第07版版:荔风

下一版>

<上一版

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晚报 第2009-11-20期 第第07版版:荔风

闪熠着心智灵光的文字

——关于肖力的散文创作

编前语: 大凡从事文学艺术创作的人都颇有个性,肖力也不例外。有个性便会有人喜欢——喜欢是因为他的“个性”;但也会有人不喜欢——不喜欢也是因为他的 “个性”。事物总是矛盾的,肖力便是这样一个矛盾体。 肖力在新闻记者岗位上工作了20多年,后调到文艺单位工作,看似他已不再在乎什么,其实不然,生活中的肖力以其之睿智,洞察事物,思索人生。在短短的几年间,写下了近百万字的散文、随笔以及报告文学等作品,字里行间无不闪熠着他的心智灵光。而肖力却认为:文学作品,见仁见智,不奢望赞美,笑骂由人。值肖力新作《笑骂由人》(散文集)出版之际,本版摘录编辑以下一些有关文字和资料,以供读者管中窥豹,目的无他,旨在有助于我市文学创作罢了。——编者 肖力创作简历 肖力,1954年生。男,汉族。广东廉江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二级作家。曾任广东电视台记者、茂名电视台台长,茂名晚报常务副总编辑,现任茂名市文联主席。已出版散文集《生命的触摸》、《无歌而行》、散文诗影集 《自然之韵》、《笑骂由人》。作品曾获省和国家级多项奖项。长篇报告文学《山路漫漫》(合著)获2002年中国作协、《人民文学》报告文学征文一等奖;主创的电视报告文学片《北上的绿色大军》获国务院新闻办和广电部颁发的第三届金桥奖一等奖,广东省宣传文化精品奖、广东省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经典纪录片奖。《山路漫漫》、《位置》收入《广东省作家协会五十年 (1953-2003)文选》;《蝉鸣的记性》、《感受亲情》、《怀念老树》收入香港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阿伯特大学联合主编的香港大中院校阅读教材。 “怀着一颗满是念头的心” ——读肖力的散文 陈志红 认识肖力应该是有些年头了。有时他从粤西的茂名到广州,会约见一大帮人。我不时夹杂其中,看他精彩的表演。他的表演既不是说,也不是唱,只是擎着一只酒杯,向着他对面的人说:“老师,喝!”然后也不像其他的劝酒人那样,死死盯着对方,以防那人作弊,而是先自己一仰头,把满杯的酒灌进嘴里,接着杯底朝上,再走向下一个人。朋友们对肖力的概括是,逢友必酒,逢酒必喝,偶尔也醉,如此循环,乐此不疲。有时我看着这个人,会突发奇想:如果把他放在魏晋时,他会不会与“竹林七贤”为伍,成为“第八贤”呢?答案基本上是肯定的。不仅因为他喝酒的风度,也因为他这个人的个性。 我一直对酒充满敬畏。简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酒总是与英雄豪杰连在一起。而一部中国文学史,也差不多就是一部中国酒文化史。文人们相聚,没有酒就几乎无话可说。再说得极端一点,如果一个人没有机会让自己大醉过几次,那他就确实少了一份生命中最飞扬、最畅快的体验。竹林七贤中的刘伶出行时,怀里总是抱着一壶酒,身后的仆人提着一把锄紧随其后。他人不解,问何故,刘伶曰:如果我醉死了,请把我就地埋了吧。真是何等的潇洒痛快!中国文学中的酒神精神,就是这样代代相传下来的吧?!肖力对酒如此的一往情深,不让古人,想必也是酒神附身,欲罢不能吧。 肖力生活的时代,虽与魏晋完全不同,但却经历了中国当代最重要的几个阶段,从童年、少年时的饥馑、恐惧,到文革时所经历的疯狂,再到改革开放,这几个阶段的烙印,深深地镌刻在肖力的精神世界中,也深刻地影响了他对人生和世界的认识。对于肖力这代人来说,这些阶段的记忆即使不是沉重的,那起码也是不轻松的。精神的沉重会在血脉中沉积下来,构成一个人主要的个性和风格。潇洒和飞扬的风度,对于从好几次民族灾难中活过来的人来说,简直就是奢侈品。所以我看肖力喝酒,总是会产生其他的联想。酒能让人精神飞扬,也能让人沉醉不醒。再好的东西,有时也是一把双刃剑,在你得到的同时,你也一定会失去一些。肖力喝酒,有点不要命的劲头,给人留下的,是“但愿长睡不愿醒”的感觉。 我看肖力的散文,看到的是一个从中国贫困的乡村走出来的中国当代知识分子沉重和不乏踉跄的步履。但他并不是纯粹的农民的儿子,他的受过师范教育尔后又成为乡村小学教师的双亲,给了他最初同时也是最宝贵的启蒙教育,而长期的乡村生活,使他对底层生活有着切肤的感受和体验。他所受到的精神滋养,他的情感方式,无不与之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在他的散文中,有着对故乡、对父母、对那些特殊年代里的天灾人祸的详细描述。多少年后,在已出人头地的肖力笔下,我们仍然能够深切地感受到其中的沉重与忧伤。 走出乡村的肖力,在人生的旅途中,不断收获着奋斗的成功和喜悦,也饱尝了其中的艰辛和磨难,而对人生的认识,也从单纯到复杂,从理想到现实,这是一个漫长的、内心不断挣扎和调整的过程。肖力的散文,很真切地展现了这个过程。他的文字,能够让一个人迅速地走进另一个人的心灵,一同去感受、去疼痛、去缅怀、去憧憬,在当今已经有了太多的轻灵文字后再去读这样的作品,内心的感受真是难以一言而蔽之。 他说:“生活在现实生活中的我,就像泰戈尔所说的,不过是随波逐流的俗人中的一个,颠沛在世间沉浮无常的宠辱之中,肩负着不知底细的生命,怀着一颗满是念头的心,咀嚼着千般万种的人生滋味,在茫茫的人生旅途上无歌而行……”“怀着一颗满是念头的心”,说得多么好啊!其实,我们每一个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一个没有念头的人生,肯定是苍白而贫瘠的人生,而“满是念头”的人生,又该是如何的沉重、苦累、无奈呢?已达知天命之年的肖力,近年来转攻佛学,想必是对人生又有一番新的感悟了吧? 肖力这部散文集,是他近年来生活和思考的结晶。人的一生,有很多个阶段,大多数人在告别了少年时代青涩的梦想、青年时代奋斗的躁动之后,开始进入“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的中年时代,而肖力却仍孜孜不倦,反复追问、探询着生命的价值、生存的意义,在不少篇什里充满了关于理想、关于命运、关于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等等天问式的思考,他的执着与认真,依然像一个年轻的寻梦者。我由衷地敬重那些经过了生活之火的淬炼后,仍然顽强地保留着对梦想不断追求的人,这是一些有着自己精神底色的人,无论岁月的风沙如何猛烈,也无法风化这一抹底色,而好文章的精神品格,也正是通过这样的底色显露出来的。 其实,要追寻一个人的精神轨迹,是一件不大容易的事情。有时我们觉得已经找到了正确的方向,其实离正确可能还相差着十万八千里呢!而通过一个人的文字去了解一个人,有时也会充满各种危险。读肖力的散文,我会不时地对自己的判断产生怀疑。任何一种诠释和解读,都可能是片面的误读。就像现在,我总是不由自主地把喝酒的肖力和文学的肖力联系起来,我总觉得这二者之间有着某种隐秘的关系。喝酒时的肖力,把一切都放到酒里了,酒是一个能暂时安放心灵的处所,这时的肖力,沉静多于飞扬。肖力醉酒而不闹酒,这一点让人印象深刻。而文学时的肖力,是五味杂陈的,歌哭吟唱,尽情地释放着他精神世界的方方面面。文学,同样也是他安放心灵的又一所在。如此说来,肖力还是比这个世界上的大多数人多了一份幸福。能够与文学结伴,并从中得到快乐与慰藉,这是古今中外无数得意或失意的文人们有别于芸芸众生的福分和运气。 肖力是一个放达的人。他在这个世界上生存和游走的方式,充满个性而又相当迷人。在朋友中不时听到有关他的种种趣闻,他的不拘一格、他的潇洒随意,甚至他的无理取闹,都让人感受到生命应有的一种生气和本真。我曾拜读过他的一本摄影集,是他游走四方自娱自乐的作品,画面自然是不错的,还配了很好的文字,里面竟然还有他赤裸着上身展示并不发达肌肉的写真照,让人乐不可支。他就是这么个人,真情、率性而又斑驳芜杂。他的散文,正是他性情与思想的真切投射。 有酒、有文学、有朋友,活着,奋斗过,有过轰轰烈烈的青春年华,然后写作,并思考着,由绚烂进入平淡,这样的人生,也可以说得上是美好的人生了吧?但愿在以后的日子里,还能不断读到肖力更多这样充满了思想感悟的性情文字。 2008年10月5日于广州 (陈志红 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南方日报出版社社长、文学博士) 肖力印象 左夫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羊城晚报新闻研究所所长) 肖力的模样似有点另类,高高隆起的鼻梁上架一副眼镜,目光灼人。男低音,红土腔,说话带尾音、双唇凹凸有致,酒过三巡更明显。肖力倔,讲真话;肖力灵,干实事。他个性张扬一身侠气,是那种让多数人喜欢让少数人愁的汉子。 表层的张扬掩盖着内心的忧伤,肖力在困惑中挣扎,用平常心奋力前行。他的工作三五年一换,一步一个脚印,清晰有序……对肖力来说,岗位可以变,不变的是写作。工作相对由动变静,他有了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源自自身的悟性、骚动、困惑等等,适时获得喘息生养,闪射出灵光。他的三本散文、随笔集陆续问世,颇受关注。老行档——精美的摄影图片配上散文诗,合成同样精美的大开本,令人赏心悦目。作为多年编者与作者的关系,肖力的作品我耳熟能详,本应多说几句话。但如果单纯以朋友的角度相待,我只想说:肖力已经非常成功了。 胡区区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羊城晚报高级编辑) 肖力当记者的经历总是让他保持一种独特的眼光和思维。事实上,搞过新闻的人都知道,对生命中的这一段经历,无论是爱是恨,是无悔还是遗憾,有一点认识是共同的:它丰富了人生的阅历,如同一块垫脚石,让你站在上头,对这个世界看得更高更远,对事物有更理性的判断,感受到更多生活况味。 这些经历无疑也是有益于文学创作的。肖力不断审视外部世界,也不断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他把所感所悟记录下来,成了笔下的文字,同时也给自己留下了一行清晰的脚印。读者可以从肖力文采斐然、意境深远的散文和诗歌中感受他的激情,也可以通过肖力摄影的精美图片去领略大自然赋予他的兴奋与恬静。 西篱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创研部二级作家) 朋友们说,肖力是个性情中人,他少与官场鳄鲵周旋,而对作家朋友们倾情用心,最为人称道。……肖力的为人称道之处,岂止朋友选择。他把散文写得如歌如诉,如珠似帛,凝聚他对朋友知己的倾情,对生活的衷情。分享他的作品,也是分享他艺术化的灵魂与精神,我好喜欢!比如他十年前获全国报纸副刊优秀作品奖的《人生两依依》中,他说,爱情的成长,是一个不断创伤又不断愈合的过程。他还说,只有经过不安、骚动、兴奋以至困惑,才会最终走向从从容容平平淡淡,然后在这沸沸扬扬的红尘中,读那有怨或无怨的青春,寻觅着生命的绿洲。他的《生命的触摸》,还有《无歌而行》、《笑骂由人》,就是外化的心灵。 黄国钦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二级作家、潮州市文联主席) 我知道肖力的内心很挣扎,他读了很多书,经历很多事,今生与往生,前世与来世,官场与文场,人际与交际,都是他要思想和面临的。肖力喝酒是一种假象,他心中的很多真知和灼见,要借酒让它沉睡,他口中很多惊世骇俗的观点,又要借酒让他迸发。《生命的触摸》、《无歌而行》、《自然之韵》、《笑骂由人》,这几本集子中一辑辑力透纸背的硬朗散文杂文,都是他深沉地思索之后的感喟。 关于《笑骂由人》 肖力 该集子取名《笑骂由人》,读来似有我行我素之嫌。其实不然,原因之一是我认为文学如果既不令人喜欢,又不惹人讨厌,漠视是非,无关世道人心,那就没有任何意趣了,又何必为此劳神呢?因此,我在这本集子的一些篇什中,难免有点另类之见,笑或骂就在所难免;原因之二是集子中收入了一篇题目为《笑骂由人》的小文,不妨来个“借题发挥”。 书中所收的50多篇文章,是近年来本人在报纸杂志上发表过的部分稿件,以及几位师者文友为我写的印象性短文。内容有与时光岁月有关的,有自认为与生活哲理有关的,也有与个人游历有关的。无疑,写作水平也仅限于一位业余的散文写作者,那就权当是一本散文集吧!对于作者来说,读者既是他的朋友,又是其作品的评委,但愿朋友做成了,评委又能对其作品予以客观诚意的评头品足。 我以为,写作永远都是个人的事。当自己的生命年轮长到了快知天命的时候,写作的情绪也随之冷静,自我感觉已摒舍了年少气盛的那种浮躁,遇事处事多以人性良知量度。我认为,事不在于大小,而在于刻骨铭心。因此在这集子中有关时光岁月那些文章,写点事,写些人,写点心思,当然也很想把这些东西说得好,让人一看就觉得上眼,觉得有滋味,觉得来劲,不由得在心内拍一声案叫一声好。不过,想必很难达到这种效果。在关于生活哲理部分的文章中,同样希望自己有着一种独到的个性认识,在自己所生活的社会场景里,研读历史,关注众生的生存状态及其生命价值,尽可能显示出作品的社会意义,凸现心性高扬的精神。一个人的游历便是心灵走过的路,心灵在寻找归宿,但还得在红尘中打滚。人生永远是悟不透的,即使悟出来了你还是活在尘世中间。我很明白自己绝不可能菩提正道,那就寄情于山水吧。古人治学,崇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其功用不言而喻,而行万里路,想必是可以广见闻、知世情,与读书互为补充。但这游山玩水,最好是肉体与精神的体验,更是一种心灵之旅。 为本书作序的志红以及在 “印象”中写下文字的兆奇、左夫、区区、西篱、卫国、慧谋、国钦、垂基等师友,既是我的老师又是朋友。在结集出版的时候,我执意要请他们为我写点文字。这并非是要借他们手上的花环来装饰自己的头颅,而是我到了这个年岁,见一物别一物时谋求再见,似有渺茫之感,因此,觉得让那些为我所尊敬的人在我的作品中留下一些真实的话语,那才是不朽的友谊。 作为一个散文作者,总希望自己的作品既要有精神的愉悦作用,又当有心灵的纯化功能。愉悦作用主要是表现在写作的形式上、语言上、情节上;纯化功能则在提取人物的、历史的、社会的经验性的思想性的东西给人看。著名作家陈忠实先生曾说过:“作家毕其一生都在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这个寻找的过程是艰难的也是幸福的过程。”我当然也在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并一厢情愿的希望自己的散文作品能成为帘外潺潺的雨,塔铃敲动的风,由此给读者带来生长的东西、滋润的东西、开心的东西、联想的东西。但也许因了我是现实中的我,在我的作品中看到的更多是来自于生活的痛苦、快乐、孤独、幸福、彷徨、挣扎与无奈。这便是我最本真的心境,也是作品的真意。正如梁实秋先生在他的《散文论》中所说:“一个人的人格思想,在散文里绝无隐饰的可能,提笔便把作者的整个性格丝毫毕现地表现出来。” 毫无疑问,文学之路跟人生之路一样艰难,或者更加艰难。真正的文学,不是包装出来的。它需要作家拥有生活,并以真诚的创作动因,认识和思考生活的内涵和意蕴;作家要有好的写作功底、毅力和智慧,要不断自我突破和超越,才能指望闯过千回百折,进入文学的殿堂。上海作家陈村说:“文化包括文学,本来就是社会的奢侈品……如果将中国文学史上前面最好的50位作家去掉,中国的文学就不好看了。而这50人的出现总是带有偶然性。奢侈的含义还在于,社会要养那么多无聊、无能甚至无耻的人,然后才能出一两位大师 。”在陈村先生上述的三种人中,我到底属于哪一类呢?其实,无聊、无能甚至无耻对我来说都无关紧要,最为重要的是我的写作与我的为人要不为虚名所惑,不为旁门所引,以人格的力量思索着前行,始终坚守自己头顶的星空和内心的准则,忠实于自己的情感和行动,在穿透人生虚无悲剧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发掘生命的正面价值,平平淡淡实实在在地生,顺其自然悄无声息地灭。别奢望赞美,笑骂由人。 2008年8月28日于本无斋 哲理 从浅到深,是哲学。深入浅出,是哲理。一只梨挂在树枝上,它只能是一只梨。牛在荒野吃草,它只是在荒野里吃草的牛。忽然间,它们处于另一种生活场景,它们就再也不是原先的牛和梨了。它们可能成为关在栏里待宰杀的肉牛,或摆上水果摊换钱的梨子。哲理和哲学,就差那么一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