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第04版版:专题

下一版>

<上一版

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晚报 第2009-11-20期 第第04版版:专题

关于我市民营经济产业发展方向的思考

民营经济是一个涵括国民经济一二三产、涉及各行各业的庞大经济体系,对一个地区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2009年8月26日,汪洋书记在全省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改革开改以来,全省民营经济迅猛发展,在国民经济中地位不断提升,其作用日益突出,已经从过去的“拾遗补缺”发展成为今天我省经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成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支重要力量。 一、加快产业集群发展是实现民营经济持续竞争优势的必由之路 从世界经济来看,产业集群是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目前,很多国家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产业集群,而且这些产业集群总是和地区经济的腾飞相关联的,如美国“硅谷”的IT产业和纽约的服装业、德国南部以慕尼黑为中心的汽车工业、日本东京大田区的机械产业、印度班加罗尔的软件业等。在我国,也进入了产业集群与区域竞争力密切相关的时代,东部沿海地区各类中小企业集群不断形成、成长,尤其是在江、浙、粤等地,大量民营企业围绕某一特定产业,聚集成簇,迅速生长,构成众多特色鲜明的区域产业集群和专业化产业区,并成为支撑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 实践证明,产业集群给民营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强大的生命力。因此,我们必须顺应经济全球化与本地化的趋势,大力发展我市民营经济产业集群,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影响我市民营经济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是产业结构层次不高,过度集中于传统产业。 2008年,全市经济三产比例为18.8:41.6:39.6,民营经济三产比例为13.7:33.6:52.7。在产业结构调整上,民营经济产业由二三一“橄榄型”向三二一“倒梯形”转变。但在总体上,呈现出产业层次不高,过度集中于传统产业的特征。 以三产中比重最大的第三产业为例,现阶段我市民营经济第三产业仍以传统的交运仓储邮电通信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而科技、信息等知识密集型的产业所占比例甚少。 二是产业集群创新能力不强,多数企业处于“微笑曲线”低端。 “微笑曲线”也可以称为 “附加价值曲线”,呈U形,分成左、中、右三段,左段为技术、专利,中段为组装、制造,右段为品牌、服务,而曲线代表的是获利,微笑曲线在中段位置为获利低位,而在左右两段位置则为获利高位。我市民营经济以劳动密集型的初加工、低附加值产业为主,轻工业尤其是科技含量较高的深加工、精加工产业所占比例甚少,大多数企业处于“微笑曲线”的中段位置,广泛存在着低水平重复和过度竞争,产业集群持续处于低利润率状态,产业集群产品低档次、低附加值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三是企业组织化程度不高,内部管理和企业家素质有待提升。 2008年,我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和企业数量有长足进步,但主要构成主体仍然是个体工商户,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不多,组织化程度不够高,产品同构化、过度竞争现象还比较严重,企业规模偏小、平均注册资金少、技术含量明显偏低、研发力量薄弱的特征仍然没有改变。加上民营民企以业主个人产权为基础,家族式管理相当普遍,管理方式落后、高素质人才缺乏、财务制度不健全等问题比较突出,使企业遭遇发展瓶颈,产业升级难度很大。 四是公共服务体系总体上有改善,但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加强。 五是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影响。 三、我市民营经济产业发展着重考虑的几个因素 (一)资本的逐利性。与国有企业不同,民营经济的实质就是私营经济。民营经济具有天生的逐利性,哪里有利润,哪里就会有民营资本的进入。良好的发展环境,对民营经济来说,比什么都更加迫切,更加重要。因此,政府应该清楚地把握自己在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即政府只是间接参与到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中来,只是产业集群创建和发展过程中的催化剂、润滑剂或者桥梁,民营企业才是集群的主导者。政府要做的主要是提供舞台,搞好服务,鼓励集群内企业的合作,提供一个宽松经营和公平竞争的环境。 (二)本地比较优势。发挥本地比较优势是区域产业结构调整首先要考虑的基本原则。要实现一个地方民营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立足本地比较优势,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切实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因此,在培育民营经济产业集群时,要综合考虑本地传统产业、优势资源、人才技术、现有市场、产业经验等条件,扬长避短,发挥产业优势,提高资源配置的宏观效益。充分发挥本地比较优势。 在全省30个工业行业中,我市工业具有比较优势的只有6个产业,其中具有明显比较优势的4个,具有相对比较优势的2个。综合考虑到我市地方比较优势和民营经济的实际情况,以下三个行业可以作为主导产业进行重点扶持发展。一是石化后加工产业;二是农副产品深加工业;三是矿产资源深加工业。 (三)本地优势与引进优势结合点。发挥本地优势,就是要从传统产品种植、传统产品制造向原材料深加工、元部件和设备制造及资源开发产业延伸,向研发设计及品牌经营、销售服务等环节扩展。结合引进优势,就是要结合本地民营经济产业配套相对薄弱的环节,抓住国家石化产业振兴规划、广东省东西北振兴计划及产业转移机遇,加快产业战略转型和结构调整,引进互补产业,引进人才技术,帮助企业强化配套能力,扩大市场范围,实现传统特色优势产业效益最大化。 (四)政府提供的环境、条件、产业政策。通过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投资软环境,制定产业引导政策,建立专业市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利用财政和税收政策为民营企业提供良好的融资渠道,最大限度地减少产业集群成员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营造良好的公共环境,促进产业集群向附加值高、竞争力大、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从而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 四、我市民营经济产业发展方向的思考 (一)以县域经济为单位进行产业统筹规划。目前,我市县域经济以民营经济为主。如高州市的皮制劳保手套业和龙眼荔枝等水果生产、加工业,电白县的香料化工业和水产品加工业,化州市的白石开采加工业、罗非鱼加工业和化橘红加工业,信宜市的竹器竹编、林产化工等产业,都是各县(市、区)的经济增长重点。以县为单位规划民营经济产业的发展布局,符合我市实际。县域民营经济产业集群规划应该以鼓励集群区内企业兼并、联合、重组为方向,实现区内企业合作和网络化,尽可能提供完善的公共基础设施。 (二)以培育和发展完善的主导产业集群为目标。建设完善的产业集群将解决或大大缓解目前困扰民营企业的一系列难题,如融资困难、技术进步与产品研发、产品销售问题,为民营经济产业进一步发展打开局面。要选择一批具备条件的产业集群作为主导产业,加强指导,加大扶持力度,发挥其在产业升级、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的示范引导作用。 (三)发挥政府引导作用,积极促进民营经济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民营经济产业集群的持续发展是指基于产业集群具有形成、成长、成熟和衰退的演变过程,如何延长集群的生命周期,使集群效应最大化和长久化,保持集群持续的竞争力。这种持续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所以,集群持续竞争力的培育也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行业、企业的多方互动和创新。 在欠发达地区产业集群的形成过程中,地方政府的产业政策往往能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尤其是在产业集群形成的初期。政府应根据各产业集群的行业特点及发展状况,在不同阶段确定相应的服务重点。如在集群形成之初,重点是培育孵化新企业,培训民营企业家,为企业提供资金、市场、投资分析,而在其进入中期发展阶段则应为企业间的各种形式的交流与协作创造更多的机会。通过产业政策的调控,对资源实行倾向性配置,限制不符合发展需要的采用落后技术的行业发展,鼓励和扶持新型主导产业的发展,保护一些幼稚产业的发展,保证民营经济平稳、快速运行,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目前全球经济气候逐步回暖,今后几年是我市民营经济持续平稳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期,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将产业发展布局规划做好,在政策上给予优先扶持,加快主导产业培育,给我市民营经济产业集群发展提供一个更广阔的舞台,使我市民营经济在新一轮改革开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是市政协委员、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