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第07版版:岁月

下一版>

<上一版

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晚报 第2009-09-21期 第第07版版:岁月

王怀勋

王怀勋,原名王光中,1922年2月2日出生于化县林尘龙墩村。王怀勋1933年到吴川世德中学读书,深受进步思想熏陶。1938年秋,他考上两阳中学高中部。时过不久,广州沦陷,日机在两阳中学投下罪恶的炸弹,学校被迫疏散停学。失学的王怀勋年仅16岁,目睹侵略者的罪恶行径,毅然参加了张炎领导下的第十一区游击司令部乡村工作团,活动于化中和化北地区,发动学校师生到农村办夜校,教青年唱抗日歌曲,对群众讲述抗日救国的革命道理。 由于战争影响,王怀勋无法在两阳中学复学,便于1939年秋到化一中借读,结识了一批经过学潮锻炼的积极分子,学习了毛主席的《论持久战》、斯诺的《西行漫记》等进步书刊,进一步提高了政治思想觉悟,坚定了为革命事业奋斗终生的信念。1942年,王怀勋高中毕业考入广州文理学院。1944年秋,文理学院停课半年,王怀勋到高州茂师任教。他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与进步师生一起,传送革命书刊,发动青年起来革命。 王怀勋复学后,积极参加党领导下的学生运动。由于他表现突出,成为该校四六年“请假待命斗争”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946年初由钟国祥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获悉敌人准备抓捕王怀勋的消息后,安排他前往香港领导学生运动。他到香港后,就教于达德学院。为便于掩护,他加入了民盟,任港九支部委员,负责达德学院、华侨工商学院、汉华中学、南光中学、香岛中学、培侨中学等学校的学生工作。从而结识了沈钧儒、柳亚子、彭泽民等在港的进步民主人士。同年12月24日,北平发生美军强奸女大学生沈崇的暴行,他发动学生声讨美军罪行,并发动了大批青年回到内地参加武装斗争。 1946年冬,中共华南分局派王怀勋回粤桂边区工作。他利用从香港带回来的李济深的介绍信到湛江市国民党政府,当上了市府督学。他深入学校,广泛团结进步师生,教育他们踊跃参加和支持革命。敌人察觉后准备逮捕他,他及时撤离回到粤桂边区司令部。到粤桂边区司令部后,吴有恒安排王怀勋在身边担任秘书工作。 1947年10月,王怀勋调任新四团参谋和二营指导员。这时,国民党反动统治已摇摇欲坠,但他们垂死挣扎,对化吴廉地区进行了大扫荡。为了保存力量,吸引敌人,以减轻根据地的压力,化吴中心县委派钟燕飞和王怀勋带新四团第二营上化北,到化(县)陆(川)边界开辟新区,但到了平定天堂嶂后,因人地两生,供给困难,迫得回师化南。到了1948年2月,钟燕飞和王怀勋又带二营二百多人奉命二次北上,在排村伏击了化县自卫大队的一个排。后转到了斑瓜嶂、铁屎嶂,也因给养难以解决再次调头南归。经山底时,钟燕飞因病离队,队伍由王怀勋率领。2月13日,队伍到达林尘乐贤山村,还未与地方干部联系上,便遭到保十团及李辉强、岑民生两个保警大队围攻。王怀勋沉着勇敢地指挥作战,带领战士奋力还击。但敌众我寡,力量悬殊,我方伤亡很重。王怀勋在掩护战友突围时,左脚受伤,不幸被俘。在狱中,王怀勋饱受敌人严刑逼供,仍坚贞不屈。穷途末路的敌人慑于革命形势的迅猛发展,恐日久生变,决定秘密处决王怀勋。 1948年2月21日早上,国民党反动派以押王怀勋到高州审讯为名,准备途中杀害。闻讯的群众聚集在街道旁,争看这个闻名化吴廉的共产党硬骨头。他们对敌人的凶残无比愤慨,对经受住严峻考验的王怀勋充满无限崇敬和关切之情。此时,王怀勋的伤口又在流血,鲜红的足印,留在走过的街道上,他不顾伤痛,对为他“送行”的人作最后的宣传。过了东岸渡,到了河东石公岭停了下来,王怀勋明白此处便是就义的地方了。他大声地喝令刽子手们等一等,然后迎着初升的太阳,深深地吸了一口大地的清新空气,振臂高呼:“打倒国民党反动派!”“共产主义一定胜利!”“中国共产党万岁!”从容就义。 噩讯传到香港,在港的进步人士在南光中学召开了王怀勋烈士追悼会。大会由杨伯凯主持,参加人员有沈钧儒、柳亚子、彭泽民、冯赂芳、曾伟、叶春、李军等百多人。会后,编辑出版了追悼王怀勋的专刊。香港的《光明报》、《正报》均刊登了悼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