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晚报 第2009-09-16期 第A06版版:特别策划

从“六百户”、“三万七”到美丽海滨城市

茂名,我们美丽的家园

    庆祝建国60周年建市50周年

    今日茂名

    50年前,六百户的猪笼屋是这个城市的雏形,50年后,这座城市高楼林立,树木葱郁……这是一个年轻而又充满活力的城市,是我们的家。50年来,我们共同建造我们美丽的家园,从50年前的“六百户”、“三万七”发展到近50平方公里的城区面积,到现在的向南向海发展,一个宜居的美丽的现代化海滨城市已经崛起在南海之滨。

    “六百户”、“三万七”的记忆

    “六百户”、“三万七”是茂名市区很特别的两个地名,有特定的含义,是当时建设者们的栖身之所,代表着茂名建设初期的特殊又艰苦的历史。“ 六百户”在河西建设路附近,顾名思义,这里是为茂名早期的建设者解决住房问题而兴建的600户平房。这些平房多数为砖墙瓦面或薄壳结构,底层房间的天花为窑洞式拱形结构,因此被住户形象地称为 “猪笼屋”。但正是这一排排整齐划一的600户“猪笼屋”,成了茂名这个城市的雏形,是市区最早的住宅区之一。

    “三万七”在现在的幸福路中部,50多年前,这儿有一间破旧不堪的 “罗大人庙”,这唯一的建筑也就成了当时建设指挥部。而在其西侧首 批建起的37000平方米的平房,也是作为全国各地而来的建设者住房,这也是“三万七”地名的由来。

    50年,翻天覆地变迁的50年!现在,在茂名市区的这两个地方,特别是“三万七”,我们已很难找到建市初期的一丝印记。“三万七”市场是茂名最早也是市区第一个市场,现在它仍然是“三万七”市场,只不过这个茂名最早的市场在现在市区的各大市场中已经是最小的一个。“三万七”已没有什么平房,37000平方米的平房随着茂名的发展,多年前已退出它的历史舞台,被拆建改建成三四层高的楼房,茂名初期的建设者的居住环境也由这些低矮的平房迁入了楼房。现在,“三万七”周围的三四层高的楼房依然存在,在茂名这座年轻的城市中,这些楼房也是一段历史,隐藏了一个个创业的故事。

    记者已经很少去 “六百户”,但想不到现在的“六百户”依然热闹繁华。“六百户”现在已是一个专业性的大批发市场,到处都是店铺,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热闹非常。徜徉其中,再难找到当年“六百户”平房的痕迹。但“ 六百户”的记忆不会老去,许多40多岁土生土长的茂名人都会记得幼年时住在“六百户”平房的往事。

    记者在网上看到一篇怀念小时候住在“六百户”的文章。

    “一排排的平房整齐划一,而一排平房又分为好几户。只有左邻左里,没有楼 上楼上。住在低矮的平房夏 天尤其觉得闷热。每天晚上吃过晚饭后人们会纷纷拿着葵扇,搬着凳子出平房外的空地聊天纳凉。而晚上会有成群的蚊子向你袭来,一不小心就会被叮上一口,留下一个奇痒无比的小疙瘩。下雨时,瓦做的屋顶有时会漏雨,大人们就会准备一只小脸盘,把漏下来的雨滴接住,不让它弄湿地面。对于 住在平房里的小朋友,最开心的莫过于总能找到一大群年纪相仿的玩伴。童年的游戏仿佛无穷无尽,打弹珠,捉迷藏,玩公仔纸,跳房子,小弹弓,一大群小朋友追着一个皮球乱踢,记得那时的天空还很清澈,而且还没有高楼大厦将它支解得七零八落。天似一个漆黑的穹庐,上面繁星点点,天气好时会看到远处炼油厂那个高高烟囱和上面长年不熄的一团火,活像一支巨大的火炬。这支巨大的火炬很 长时间以来成为了儿时的我心目中一处很神秘的处所。” 

    曾经的 “六百户”、“三万七”就这样陪伴着茂名这座年轻的城市成长,也陪伴着数代土生土长的茂名人成熟。

    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

    “六百户”、“三万七”是茂名城市最早的住宅区,形成了这个城市的雏形。之后,随着油页岩的开采和炼油项目的开工上马,也开始了市区的市政建设,建起了一批又一批的住宅楼。

    在现在的“六百户”,新中路的东面,现在还有好几栋三层高的瓦顶楼房,淡黄的墙体斑驳陆离,已显得很残旧,但现在仍在使用,是市房产局的出租公房。“六百户”、“三万七”的平房已经消失,这几栋瓦顶楼房已是现存茂名最老的住宅楼。

    江滨公园对面的旧房子可以说也是这个城市的历史,应是建于60年代了。这些房子大多是60平方的面积,二房一厅的布局,但相对于 “六百户”、“三万七”的平房和三屋高的瓦顶楼房,作为居住环境和条件对于市民来说已经是一个很大的改善和进步。

    一直到上世纪70年代,茂名的城市中心都是在河西,旧的百货大楼、邮电局的十字街,是那个年代茂名最热闹繁华的地方,茂名最好的住宅区也就在小东江西岸沿江的一带。都说“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茂名的城市发展正是应了这一句俗语。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初期,茂名城市的重心逐渐跨过小东江东移,掀起这个城市最大的发展潮。但这时,茂名人的住房仍然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各个单位都是实行住房分配制度,那时的住房是一种福利一个待遇,面积都是几十平方米,鲜有超过100平方米的大房子。

    从瓦房到人均29平米

    茂名房地产业起步于改革开放后的1984年。1993年以来,随着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茂名房地产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在经历了1996年至1999年短暂的调整时期,特别是从2002年市区停止个人集资合伙建房后,茂名房地产业实现了持续快速的增长,房地产开发面积和商品房新开工建筑面积屡创历史新高,房屋和土地交易活动活跃。2008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额达到19.0亿元,施工商品房屋建筑面积311.5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建筑面积300.5万平方米),当年新开工商品房建筑面积196.0万平方米(其中住宅185.0万平方米),竣工商品房建筑面积82.9万平方米,销售各类商品房 (含预售)建筑面积合计147.5万平方米(其中住宅142.3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收入29.5亿元。存量 房(二手房)交易面积47.0万平方米,交易总额4.4亿元。

    据有关部门统计,1987年以来,全市房地产开发累计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约120亿元,开发土地约30000公顷,建成城市小区(组团)近50个,建成小区各类房屋建筑面积约4100万平方米,同时还建设了一大批城市道路、给排水、供电和园林绿化等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大大地改善了城市的投资环境和居民生活居住环境。房地产综 合开发已成为茂名城市建设和住房建设的主要手段。

    住宅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居民的生活居住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2008年底,全市城镇住宅建筑总面积4500万平方米,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29平方米,茂名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多年来一直稳居全省各市前列。现在,茂名的住房建设已迈向小区化、规模化,建设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许多商品住房小区成为了当地生活居住环境优美的示范小区,已深刻地影响和引导了城镇居民的住房消费理念。2006年9月,市区名雅花园通过专家评审,获得了“广东省绿色住区”荣誉称号,标志着茂名的房地产开发行业正在逐步赶上全省先进行列。从“六百户”、“三万七”到三、四层高面积60、70平方的小楼到现在高层、小区面积超大的“豪宅”,茂名人的住房50年经历了三级跳。许多从深圳、广州等大城市来茂名作客的外地人,见识了茂名人的住房后,都是自叹不如,感慨茂名的住房面积不是一般的大,也觉得茂名人的幸福指数会因此而高。记者留意到,目前市区的商品楼盘,少有100平方以下面积的,小户型的商品房在茂名没有大销路。茂名人现在不但 要住得阔,住得好,还要讲究小区的位置、环境等。

治污,还茂名碧水蓝天 众所周知,茂名是一个重化工城市。重化工就意味着严重的污染,但是,现在的茂名并不是想象中的污染城市,而是一个碧海蓝天,宜居得让人不想走的休闲城市。 在上世纪70年代以前,茂名曾是全国18个大气污染严重的城市之一。那时来茂名的人在10里之外就能闻到一阵阵刺鼻的臭味,有人戏称:这是“十里飘香”;城区里每天24小时都燃着 “长明灯”——那是炼油厂排出的可燃废气(瓦斯)。 据估计,1975年以前,每年有4万吨的炼油瓦斯放火炬烧掉;在茂名市西北角,两座占地面积分别达140多公顷和670多公顷的“人造火焰山”——南、北排土场终日浓烟滚滚,臭气熏天。 工业三废的随意排放,使绿色在隐退,生物在蒙难。“ 火焰山”与炼油厂的热岛效应,使市区气温冷热反常。石油废气往往使市区上空“ 祥云”笼罩,无处不闻“油香”。流经市区的 小东江,也成了出名的“火水河”。 这样的环境是不适宜人们生活和工作的。茂名的历届市委、 市政府一直都高度重视环保工作,当中治理污染是最关键的一环。为此,茂名多年来关停 和整治了许多污染工厂,茂名石化加大环保投入,建设环保设施,提高“三废”治理水平,目前三废处理率达到100%,炼油废水排放合格率保持100%,全部达到按国标排放。大手笔整治小东江,投入近亿元,建设防洪、交通、美化“三位一体”的小东江综合整治工程。 小东江可以是茂名环境变化的历史见证人。这条昔日的“ 火水河”如今已变成了一条“拥一泓碧水,抱一片绿洲”的色彩斑斓的画廊。现在小东江早已不是从前旧模样:两岸花红草绿,江面碧波荡漾,水中虾欢鱼跃,空中白鹭遨翔。市区的大气、水质、噪音和垃圾污染都得到了有效的遏制和明显的改善,各项污染物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处于全省平均水平,市区大气环境质量属于良好。小东江市区河段水质优于国家Ⅲ类以上的水质标准。 作为一座有名的石油化工城市,茂名的变化太大了。现在,在市区,我们经常可看到蓝天、白云,到处绿树成荫,繁花似锦,环境优美,空气宜人。昔日工矿城市那种油气四溢,臭味难闻,烟尘滚滚的形象,早已被树木葱郁、街道干净整洁、空气清新宜人的海滨城市的秀美景色所代替。 广东最早的移民城市让人眷恋 湛蓝的天空,美丽的白云,宽阔的城市街道,彩色的人行道地板,错落有致的绿化带,如花园般的休闲广场,使得经过和住在这里的人都可切身感受到这座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全国闻名的“南方油城”经过多年的努力,如今展现出“绿地碧水蓝天”的喜人景象,令人流连忘返,具有亚热带海滨风光的园林生态城市正呈现在市民的眼前。 茂名,是这样的令人眷恋。在许 多人的印象中,深圳是广东的第一个移民城市,其实不然,我们茂名才是广东第一座移民城市。深圳是上世纪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才崛起的,茂名比它早了二十年。50年前,从全国各地汇聚而来的数以万计的建设大军来到南海之滨,铸造了茂名这座广东最早的移民城市。因为有了移民城 市的特质,茂名从来就不缺乏包容和开放。50年来,茂名的包容让这座城市充满了活力,充满魅力,让人和睦相处,让人留恋。 记者身边,不乏这样的朋友,有许多机会去广州、深圳等大城市工作、发展,但最后仍然是留在茂名。究其原因,都是说茂名是一个很舒服的地方,呆在这里一切都方便,不象广州、深圳那些大城市,人多车多,到处拥挤,到处堵塞,出门买点东西都得花上半个小时。而且,茂名正变得越来越美丽, 正在向南向海发展,那将变成真正的海滨城市,更让人憧憬向往。 城市南移美丽的宜居滨城不是梦 茂名市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先规划后建设的城市之一。50年来,茂名分别进行了4次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及修编。《 广东省城镇体系规划》提出了建立粤西湛茂都市区,茂名市与湛江市共同构建广东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发展战略构想。 2008年,茂名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确定了茂名城市理想的空间布局和空间发展方向:组团式结构和向南向东靠海发展。以现有城区 为依托,以工业为先导,以海滨为窗口,有次序、有步骤地向南、向东滚动发展,渐进向海。三大组团分别为北组团、水东组团、电城组团。北组团是茂名老城区,城市副中心,是石油炼制和能源工业区以及铁路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人口规模50万人,用地规模50平方公里。水东组团是 规划中的城市主中心,环水东湾发展的新城区规划城市主中心,环水东湾发展的新城区;石化加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第三产业聚集发展的地区,高品质城市生活居住区。人口规模65万人,用地规模65平方公里。七迳片区为行政、商务、文化、教育中心,重要的生活区;乙烯片区为乙烯生产基地与石化加工园区;水东-陈村片区为电白县城,商业次中心,产业转移园区;南海片区-水东港区为滨海旅游度假区;旦场-龙山片区为战略储备区,远景发展高品质滨海生活区。电城组团是城市东部的综合性现代化港区和临港工业区,快速崛起的专业镇集群;人口规模15万人,用地规模28平方公里。 在茂名市新一轮的城市总体规划中,环水东湾新城将成为未来新的城市中心区。将来这里会成为茂名的 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打造具有地方特色、时代特征、产业特点的现代化新城区,使其成为展现茂名城市风貌特色的‘窗口’和‘名片’。” 在不久的将来,环水东湾新城将如一颗璀璨明珠崛起在南海之滨熠熠生辉,茂名人的滨海梦想也将得到实现,一个经济社会大发展、大繁荣的新茂名必将展现在世人面前。 文/本报记者 郭瑞翔 图/本报记者 余 力 岑 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