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第17版版:小东江

下一版>

<上一版

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晚报 第2009-09-11期 第第17版版:小东江

读《庄子》心得二则

闲来无事,漫读《庄子》寓言,获益良多,深受启迪。今不揣谫陋,拈出两则以献芹于读者诸君。 “木 雁”的哲理 《庄子·山木》篇里说,庄子在山里看见一棵大树,伐木的人说是废材,不去砍伐。后来到了一个朋友家,主人有两只鹅,杀了一只不会叫的以待客。于是庄子的弟子问:昨天的树木因为不成材而保全了性命,今天的鹅却因为无才送了性命,先生以为有才好还是无才好?庄子笑曰:“周将处夫材与不材之间。”后来,人们便以木、雁比喻善处于材与不材之间,以全生远祸。这种处世态度是消极的。然而这个寓言是蕴含着积极因素的,如果深入发掘,就可以把它拿过来,为我所用。从哲学的层面说,“处有材与无材之间”,就是抛弃两个极端,取其中间的位置。以此处世,就是要执中持衡,不偏不倚,无过与不及。 庄子这一寓言太美妙了,令我陷入深深的沉思,于是联想到古代的欹器。它是半坡人的汲水陶器,两头小,中间大。其空腹时重心在中间双耳,满水时重心上移,倾覆泻水。只是在半水时器口才向上,罐身直立,稳稳当当。古人是很重视道德价值的,从欹器中悟出了一个人生哲理:“满招损,谦受益。”你看,这跟庄子的上述寓言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吗? 历史老人是铁面无私的,它不会偏袒任何一方。谦和兢慎者,就会受推崇;自满自大者,就会被折损。 诸葛亮把 “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作为座右铭,认为在区区琐务上浮躁、竞争,那是空耗有限的年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蜀汉大业熬尽了自己的全部心血,星殒五丈原,葬于定军山。诸葛亮的人生坐标,对后起的忠臣义士像“北斗星”那样最有参照价值。 而另一种人却相反。被称为乾隆第一宠臣的和坤,从乾隆41年(1776年)起被任命为军机大臣并兼多种要职,专权二十年,野心狂胀,飞扬跋扈,贪尽天下财富,富可敌国。为了保持自己的地位,他便在皇帝父子之间运作权术,耍弄手腕。1799年正月初三乾隆崩。嘉庆在第二天就雷厉风行地撤销了和坤的一切职务,十八日下达赐死诏书,迫其上吊自尽。和坤临死前三天,正值元宵节,对着皎洁如水的月色,这个读过书会吟诗的大官,曾写下一首《狱中对月》: 夜色明如许,嗟余困不伸。 百年原是梦,廿载枉劳神。 室暗难挨晓,墙高不见春。 对景伤前事,怀才误此身。 我的思绪的航船继续往前行驶。“满招损,谦受益”这一古老格言深入人心,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知识分子。人们在实践中也不断丰富它的内涵。想到这里,我又想到明朝学者崔铣在《听松堂语镜》一书中写下的“六然训”: 自处超然:一个人独处,有“宁静致远”的境界,扫事境之尘氛,忘心境之芥蒂。 处人蔼然:与人相处,诚恳谦和,令人有亲近之感,既听正言,亦纳逆语。 有事斩然:遇有事务,在深思熟虑之余亦须斩钉截铁,不应优柔寡断。 无事澄然:无事烦扰之时,不妨拥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闲雅心情,意志便进入豁达之妙境。 得意淡然:志得意满时,仍须心谦平和,不骄不狂。 失意泰然:失意之时,切忌自暴自弃。思世上还有不如我之人,则怨尤自消。无得失之烦心,有自乐之恬愉,坦荡泰然也! 在这里,崔铣把“满招损,谦受益”这个古老格言演绎得淋漓尽致,简直是一幅惟妙惟肖的人生哲理图!很值得我们借鉴、体悟。 “木 鸡”的境界 “呆若木鸡”,现在用来形容因恐惧或惊讶而发呆的样子;可是它的本义却并非如此。它源于《庄子·达生》中的一个寓言。春秋战国时,齐国的一个国王特别爱好斗鸡这种游戏,于是他便张榜招募驯养斗鸡的能手。纪子 应招被选中给齐王驯养斗鸡。刚十天,齐王便迫不及待地问:“驯养成了吗?”纪子 回答说:“还不行。这鸡很骄傲,仗着傲气,跃跃欲试。”又过了十天,齐王又问:“怎么样?现在成了吧?”纪子 说:“还不行啊!它听到其他鸡的叫声,见到其他鸡的影子,就迅速作出反应。”齐王说:“怎么,反应迅速不好吗?”纪子 说:“反应迅速,说明它求胜心切,火气还没有消除。”又过了十天,齐王再一次问道:“怎么样了?现在难道还不成吗?”纪子 说:“现在差不多了。别的鸡虽然鸣叫着向它挑衅,它好像没听到似的,神态自若,毫无变化。不管遇到什么突然情况,它都不惊不慌,一副呆头呆脑的样子,好像木头鸡一样,它具备了斗鸡的一切特性了。别的鸡看到它这副模样,就不跟它斗了,遇到它就掉头逃跑。”齐王把这只鸡带到斗鸡场上,果然斗无不胜。 庄子这则寓言不仅有趣,而且蕴含深刻的哲理,让人不由得想到“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勇若怯”的说法。在庄子看来,真正有大智慧的人表现出来的也许是愚钝,真正有高超技巧的人看起来却有些笨拙,真正勇敢的人往往被人误解为胆怯。但是,如果真正处于非常境况时,这些人往往能够表现出非凡的能力。这种人精神内敛,修养到家。 这是一种极为难得的精神境界,古往今来不易看到,弥足珍贵。 西汉名将李广,英勇善战,与匈奴作战70余次,屡建奇功,被称为 “飞将军”。但李广为人谦逊朴实,不邀功取宠,不居功骄矜。他已60岁,还请求参战,被任命为前将军。但大将军卫青却自带精兵,直指单于营地,让李广与右将军绕道东行,途中因缺乏粮草,人马迷失方向,未能在规定的时间与卫青会合,因而单于趁机逃脱了。事后卫青却怪罪李广。李广不作辩解,主动承担责任,对部下自叹失职,引咎自杀。 司马迁写下《李将军列传》,结尾击节赞赏道:李将军纯朴敦厚,不善于说话。他死后,天下人都为他痛哭。这正是那忠实的本心感动了普天下的人啊!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意思说:桃树、李树不会自我吹嘘,但是它们的花朵好看,果实好吃,自然会吸引人们到树下来,时间长了,树下就会走出一条小路来。这句话虽然短小,倒不妨用来比喻李广人格的伟大。 潘光权,四川人。1968年,他从部队转业到开县竹溪中学任教。他因患骨髓病与妻子离婚,无儿女,独个儿生活。他为人厚道,不苟言笑,可是他的心却像一颗璀璨的明珠。他把全部爱都投到学生身上,41年来,他花去20万元钱,重点帮助了20多名贫困学生,临时帮助100余名学生。他每月工资仅1400多元,每季度得花1000元药费。为给孩子们筹钱,他停止了用药,并有了捡垃圾的习惯,遇到废纸、矿泉水瓶都往家里搬。今年,潘光权已68岁,学生表示要肩负起老人的晚年生活。潘老师淡然一笑,说:“不麻烦你们了,自己一人过得很好。” 一些老年人,当恶疾突然降临、面临死亡之际,他们抱着随缘而安的心态,恬淡笃定,不慌不躁,让他们最后的生命熠熠生辉。一代相声宗师、年近九旬的马三立,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顽强地举起双手作揖,向前来拜望的媒体人士说:“请替我向观众问候,我在这给大家拜年了!”接着面对摄影机,低声地妙侃:“观众新年好!我是病了,可是别害怕,不传染。还没听说过电视信号传染疾病的吧……”马老在生命谢幕之际,仍然乐观豁达,竭诚为观众奉献“幽默”。 多么崇高的“木鸡”境界啊!让我们都为这种境界喝彩,并拥有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