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晚报 第2009-09-11期 第第07版版:中国新闻

一叶载着智慧的方舟

——写在《禅露缤纷》付梓之前

释雪尘法师似乎不太拘泥于佛教 “述而不作”、“不着一字”的老观念,他前不久刚刚完成了现代禅诗集《坐看云起时》的创作出版之后,现在又即将编著出版一部取名为 《禅露缤纷》的禅书。“要弘扬佛法,就要有东西让人看。”雪尘法师如是说。作为一位佛教的信仰者又是佛教的传播者,20多年来,雪尘法师持戒修行,为光大佛门而孜孜不倦传播佛教精神以弘扬佛法,其敬教爱教之精神令人敬佩。 《禅露缤纷》以禅宗故事为体例共编入条目318条,并撰随文注释。注释深入浅出,饱含哲理,读来让人豁然开朗,似有明哲开示。中华禅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为宗旨,要求人们内在超越,明心见性。无疑,修佛参禅是一门说来容易做来难的事,这便是其博大精深之处。因此,学人除了自身的缘分、恒心以及悟性慧根之外,还离不开佛的引领,才得以有到达彼岸的可能。雪尘法师倾注数年的心血,挖掘整理出版《禅露缤纷》,其旨亦在此矣。 《禅露缤纷》中的故事体例,体现了禅宗的哲学象征,其以解构为主,通过对人的思维定势的消解,对情尘意垢的遣除,彻见真如本性,这就是禅宗所认为的,人人皆有佛性,众生本来是佛。“哪个台无月,谁家树无春?”人人“眼横鼻竖”,处处“柳绿花红”。然而,“当金鸡唱晓,桃源梦断,人就会失去本来真面目,幻来新就臭皮囊。”人在童年时代皆如水流花开,纯乎天籁。随着自我意识的产生,人便从与世界的本真合一状态分离出来,蹒跚而固执走进了二元世界,区分善恶、美丑、是非、得失、穷达、净垢、迷悟等,在由这些观念组成的大网中左冲右突,逐物迷己,迷己逐物,生活在幻影织就的世界之中“作茧自缚”,让“客尘烦恼”障蔽了心性的本明,让“浮云”遮蔽了心月的清辉。澄明本心由于执着于相对观念而受到障蔽。而禅宗则运用不二法门,将分别心、相对念“一刀两断”。于是,《维摩经》的不二法门,成了禅宗超越一切对立的法宝。 究此不二法门,其至少具有六大功力:一是拆除了彼与此的栅栏;二是泯灭了净与秽的界限;三是打通了生与死的隔碍;四是消解了指与月的矛盾;五是圆融了色空的悬绝;六是凿就了圣与凡的通道。不二法门荡除情尘意垢,使本心恢复了原本的澄明,奇特的悟境也随之出现……禅宗的一切感悟,大约可分为四个部分:一、人人都具有澄明圆满的本心。二、由于相对意识的生起而障蔽了本心的澄明。三、禅的修行就是通过种种方法去除障蔽澄明的污染与执着。四、回归于澄明的境界。这四个部分,即是禅宗的本心论、迷失论、开悟论、境界论,它们形成了禅宗哲学的基本结构。无意于“建构”的禅宗,又是通过一系列的诗意象征,实实在在地“建构”起一个完整的哲学体系。 禅宗哲学和文学密不可分。由于中国的文学与哲学融合无间,哲学思想往往通过优美的文学意境表现出来。在诗歌的通灵旖旎中,潜蕴着深邃睿智的感悟。通过文学而表达佛法的最高境界,是中国佛学、中国禅宗的显著特色之一,也是其得天独厚所在。说到这里,我终于把雪尘法师的现代禅诗集 《坐看云起时》与《禅露缤纷》联系起来了,同时也把代表禅诗艺术高峰的颂古联系起来了。 在这里必须强调一点,我们在了解禅宗的哲学象征或诗意象征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要深刻认识禅宗的意义。禅宗在中国对于佛教的传承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禅宗思想在数千年的民间文化里,随处可见,禅宗与民间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自南北朝时期,达摩祖师东渡中国,几经转辗,传承依钵,至六祖惠能将禅宗发扬光大,将禅宗思想传遍大江南北,禅宗文化由此全面崛起。如果说,佛教度众生,摆脱尘障,解脱本我,解脱烦恼,印证正果,禅宗文化则是架起一座佛与民的沟通桥梁,使得所有人不分等级、不论阶层,皆有机会接触修行大智慧,将修行与日常作息紧密结合,在修行里生活,在生活里修行,从正面阐述并实践了 “众生皆有佛性”的佛理。佛阐述是非、阐述善恶、阐述因果、阐述大成,指明了修行的方向,而禅则是阐述修行的方法与途径。因为有佛,才能明了正果所在,有目标、有理想。而因为有禅,才真正使得众生平等,人人皆能修行,才使得我们在茫茫人海之中,能够认清方向,不致迷路。 禅修的是智慧。在禅宗学说里,知识与智慧有所区别。禅宗认为,知识和语言、文字都是抽象的符号,而智慧是心理的光明,是一切烦恼忧愁的克星。人缺乏智慧,容易受外界影响,就容易为周遭事物束缚,导致在生活中缺乏关注,工作学习缺乏认真,所以有烦恼,所以常常导致许多机缘当面错过。外相离是禅,内不动是定;外离内定,就是禅定。这是指导我们,面对问题时,必须沉住气,耐心专注的认真观察问题,才能发现问题的根源所在,也就是本位。 另一个方面,禅宗提倡身体力行去实践。修行不是整天大放空话,修行也不能仅仅靠口耳相传、朗诵经书,而必须要依靠自己的定力投身到实践之中去,如人饮茶,冷暖自知,经书上的理论要亲自去实践,修行中的感悟要亲自去落实。如是如是,当是即是。如此才能悟到禅的真谛。 佛家讲因果。禅宗对此作出了最贴切的诠释。因果是什么?因果就是责任,人必须对自己讲的话,对自己做的事情负责任,人必须活在本位上,活在责任中。因果是人的立足之本。一旦违背了因果,放弃践踏了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就必然会遭遇报应。禅法来于生活,修于生活,成正果于生活。禅宗将禅法具体化到日常生活的一举一动,指导众生在具体生活中身体力行,正身明智,无上智慧必成无上功业。 众生不可迷信,众生却需要智信。愿《禅露缤纷》是一叶载着智慧的方舟,把一切虔诚的礼佛参禅者渡向觉悟的彼岸。 肖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