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第17版版:小东江

下一版>

<上一版

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晚报 第2009-09-04期 第第17版版:小东江

杨建华

惠泽于民民必怀之

————拜谒韩公祠

游潮州,必谒韩公祠。 车出潮城,往南七公里,便到韩公祠,韩祠原名韩文公庙,是为纪念心系民众、惠泽于民的唐朝大文豪韩愈而建。韩祠依山傍水,前对韩江,后背韩山,构筑古雅,气势雄伟。 进入祠内,便见前后两进,并带两廊。后进内供韩愈塑像,拜谒游人镇日不绝。祠内还有历代碑刻,最古最珍的为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还有明代成化年间御史徐瑁的 《潮州昌黎庙碑》等,皆是凿记韩愈被朝庭贬官潮州后,在这里忍辱负重,竭忠尽智,为民办事,福泽后代的治世政绩,韩祠里的一付对联对此作了精简概括: 辟佛累千言,雪冷蓝关,从此儒风开海峤, 到官才八月,潮平鳄渚,于今香火遍瀛洲。 韩江——韩山——韩公祠。伟哉韩公,江河为你易姓,青山为你取名,百姓为你建庙。看滔滔历史,三者集于一人者,舍公其谁?伫立韩公祠,看韩江涌浪,望韩山青翠,不能不令人赞之叹之,忆之思之…… 那时应该是公元819年。此时的韩愈已年届50,官至刑部侍郎,被世人称为文章巨公,可谓名满朝野。那天,韩愈下朝回来,家人发现他愁容紧锁,坐立不安。原来,唐朝皇帝宪宗迷信佛教,在他的倡导下全唐上下佛事大盛。就在前不久,这位宪宗皇帝佛血来潮,派人去迎回了一块据说是佛祖的一块骨头,一时间,京都长安掀起了信佛狂潮,修路盖庙,人山人海,官商士民,舍物捐款,劳民伤财。长此以往,国将如何?民之如何?韩愈,这位任过监察御史的读书人为国担忧,为民担忧。经过一番良心、责任和使命的斗争,最后大义战胜了自我,决定不顾个人安危,以死进谏,连夜写章,第二天上朝毅然给皇帝上了《论佛骨表》,他在表中慷慨陈词,痛斥佛之不可信,过于信佛害人害己。他说,那所谓佛骨不过是一块脏兮兮的枯骨,皇帝您“今无故取朽秽之称,亲临观之”,“群臣不言其非,御史不举其失,臣实耻之。”他要求将佛骨投诸水火,永绝根本,断天下之疑,绝后代之惑,他还对天承诺,这佛如果真的有灵,有何祸殃,就让他来找我韩愈吧。这真是鬼邪不怕,正气凛然。韩愈越是肝脑涂地忠心耿耿地陈述利害,宪宗越是觉得他是在抗龙命、刺龙颜、揭龙鳞,大逆不道,震怒之下要对韩愈处于极刑。幸朝中大臣冒死求情,才免得一死。但死罪虽免,活罪难饶,宪宗于是大喝一声把他赶出京城,贬到八千里外的海边潮州去当地方小官。对这段惊心动魂变故,韩愈写诗记之:“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潮州之贬,是韩愈人生的一大挫折。因为这不同于一般的逆境,一般的不顺,比之李白的怀才不遇,比之柳永的屡试不第,不知要严重多少倍。李白柳永他们不过是登山无路,韩愈是已登山顶,又一下子被推下了无底深渊,其心情惨苦可想而知。更何况,他被赶押出京不久,家眷也被赶出长安,年仅12岁的小女儿惨死在驿道旁。前途茫然,家破人亡,双重打击,使50岁的韩愈对世上生活心灰意冷了。 人生逆境大致可分为四种。一是生活艰苦,饥寒交迫;二是心境悲苦,怀才不遇;三是事业受阻,功败垂成;四是存亡之危,身处绝境。应对逆境,不同之人亦有不同心态,大致可分四种:一种是心灰意冷,逆来顺受;二种是怨天尤人,牢骚满腹;三种是见心明志,奋起抗争;四种是泰然处之,尽力而为。对应韩愈,他应该处身第二、第三种逆境,而他将会选择何种心态呢? 经过千辛万苦,韩愈到达了潮州。他发现,当地的情况比他的心境竟还凄苦。这里虽然水土肥沃,出产丰饶,但由于地处偏僻,文化落后,弊政陋习极重。农耕方式原始,乡村教育不兴。当时大唐早已废除了奴隶制,朝庭明律规定不准没良为奴,这里却还在买卖人口,有钱人养奴成风。这里乡俗尚崇鬼神,人们有病不求药,却问神问鬼,长年生活在浑浑噩噩中。而且这里还鳄鱼成害,百姓深受其苦。见此情况韩愈甚为震惊,和当时的北方先进文明相比,这里简直就是茹毛饮血。同为大唐圣土,同为大唐子民,何忍遗此一隅视而不救呢?按照唐朝规矩,贬臣如罪人服刑,只在贬地消磨时间,等待召回机会,决不会主动参政。但韩愈却不,他觉得自己有责任、有能力为地方百姓做点事,谋点福。如此一想,他顿觉自己受到得冤苦反倒算不了什么了。于是,他一到任,就连续为百姓干了四件事。 其一,驱鳄鱼,为民除害。当时潮州鳄鱼为害甚烈,当地人又迷信,只知投牲畜以祭,韩愈“选材技吏民,操强弓毒矢”,结果鳄害顿除。 其二,办乡校,兴教育。韩愈千方百计筹集资金,请教师,建学校,用知识驱赶落后和愚顽。 其三,兴修水利,排涝灌溉,还推广北京的先进耕作技术,发展当地的农业经济,使当地百姓安居乐业。 其四,计佣抵债,释放奴隶。他下令奴婢可以工钱抵债,钱债相抵后奴婢可获人身自由,不抵者可用钱赎,以后不得蓄奴。 韩愈在潮虽然只有8个月,却为当地百姓办了四件实事,可见其身处逆境不丧志责,积极为民,奉献于民,求成于心。后人研究,韩愈之前,潮州只有进士三名,韩愈之后,到南宋时,登第进士就达一百七十二名。这是他兴办之功。有人写诗赞曰:“文章随代起,烟瘴几时开。不有韩夫子,人心尚草莱。” 惠泽于民,民必怀之。为了纪念韩愈治潮政绩,人们建起了韩公祠,并把祠前的江易名为韩江,把祠后的山命名为韩山。 大唐天下虽然为李家所有,但也没有听说那山那河易姓为李,倒是韩愈一个罪臣,在南方海边一块蛮夷之地施政8月,这里突然就山河易姓了。历朝历代有多少人希望不朽,或凿石刻碑,或修庙建祠,但哪一块碑哪一座庙能大过高山,永如江河呢? 由此可以看出,不论何种身份、何种地位、何种境遇,只要你心系民众,竭忠尽智,为民办事,泽及后世,你就不仅超越了自己,也超越了环境,超越了时空,你就会载入史册,记于山河,世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