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第02版版:要闻

下一版>

<上一版

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晚报 第2009-09-04期 第第02版版:要闻

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和茂名建市50周年特稿

茂名,一个真实的神话

“南方油城”,广东茂名市的代名词。 这是一片古老的土地,这是一方神奇的热土,这是一个盛产奇迹的地方! 1956年4月25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同志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论十大关系》的讲话,意味深长地指出:“现在我们准备在广东的茂名(那地方有油页岩)搞人造油,那也是重工业。”伟人的话掷地有声,唤醒了沉睡千百年的“点得着火的石头”。几度风雨,几度春秋,“茂名石油工业公司”应运而生,随之崛起了一座朝气蓬勃、魅力四射的海滨新城! 50年前,如果有人说茂名将会出现一座美丽壮观的现代新城,人们也许会笑他白日做梦,胡言乱语。 笑得不是没有道理。地处南海之滨的广东茂名市古属高凉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代,距今2000多年。漫长的历史给这里留下最明显的“胎记”就是贫困落后、交通闭塞、祸患绵绵和民不聊生。这里连地下石头都能点得着火,怎么可能出现一座美丽而壮观的现代新城?除非像神话故事里说的那样,有一支画什么就有什么的“神笔”,或者一盏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的“神灯”! 让人匪夷所思的是:50年后,这里果然真真切切地崛起了一座现代新城,不但美丽壮观得令人做梦也没法想象,而且名闻遐迩,举世瞩目,一 顶又一 顶桂冠 在该市落户——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创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先进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全国减灾安居工程模范市、全国加工能力最大的石油化工基地、全国首座百万吨乙烯生产基地、全国三高农业发祥地、全国最大水果生产基地、南亚热带水果加工示范基地和广东省文明城市、广东省卫生城市等等,数不胜数! 奇迹是怎样出现的?茂名是不是真有一支“神笔”,或者一盏“神灯”? 追寻历史的轨迹,探究她的昨天,放眼今天,就会找到确切的答案。 沧海桑田 河西河东 公元1959年以前,中国地图上没有茂名市这个域名。过去,茂名是现在高州的名称,茂名建市以后把它“借”了过来,一直沿用到今天。 说起茂名建市50年的历史,真让人有一种如诗如画、如梦如幻般的感觉。 一条小东江弯弯曲曲、优优游游地自北向南穿流而过,将茂名市区天然地切割为河西和河东两大块,也耐人寻味地把茂名的历史划分为迥然不同的两个阶段——20年河西和30年河东。1956年,国家把开采茂名油母页岩提到了议事日程,国家建设部第四工程局承担了这项艰巨的任务。 顿时,数万建设大军昼夜兼程从祖国东北、西北、华东和华中等地浩浩荡荡云集茂名,他们把两万多名随行家属“扔”在广州至茂名和南宁至茂名之间交通沿线的村镇。为了早日结束连煤油都要进口的 “洋油时代”,甩掉“贫油国”的帽子,他们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坚持“先生产、后生活”,有的住茅棚,有的借住民房,甚至风餐露宿,夜以继日地“战天斗地”,靠肩挑手提板车拉,在茂名露天矿雷打岭上建起一座小型的试验炉,进行油母页岩提炼原油试验,接着兴建大型干馏炉和炼油厂。 一个特大工矿项目的建设,常常伴随着一座城市的诞生。 1958年5月23日,茂名工矿区城市筹建处正式成立,意味着一座新的城市即将“分娩”。从筹建的第一天起,茂名就和石油工业形成了血缘关系,结下了不解之缘。承担茂名炼油厂建设任务的国家建设部第四工程局的领导同时兼任茂名工矿区城市的领导,这种特殊的领导体制一直维持到1963年 (炼油厂建成投产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根据城市筹建规划部门的意见,第四工程局将干部职工的生活服务设施列为未来城市的公共设施,作为工矿区城市的组成部分,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分批建设。首先,建起第一批3.7万平方米职工住宅区,简称 “三万七”;接着,建起第二批600套窑洞式的住宅单间平房,简称“六百户”;继而开通工业大道和金阳大道 (即今天的油城路和红旗路),在两条大道相互交汇的十字路口四个拐角建起四栋大楼——邮电大楼、银行大楼、百货大楼和国家建设部第四工程局第一公司大楼;以后陆续兴建工程局办公大楼、职工医院、职工子弟学校、新华书店、自来水厂、游泳场、文化公园、江滨公园、灯光球场、工人俱乐部和展览馆等一系列生活服务设施。1963年7月,第四工程局完成茂名炼油厂建设任务撤销后,将各种生活服务设施移交给地方政府,变成这座新兴工矿城市的公共设施:工人俱乐部改为红旗电影院,展览馆改为市少年宫,职工子弟学校成为市第四小学,职工医院成为市人民医院河西门诊部等等。 茂名城市框架就这样搭起来了。从此,新中国的版图上多了一个叫茂名市的域名,共和国的怀抱里多了一个叫茂名市的婴儿。 值得大书一笔的是,茂名市的领导班子从组建的第一天起,就继承了油城建设大军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筹建之初,生活和工作条件十分艰苦,他们没有地方办公,就借用新坡村民房落脚,后来搬到市一中(今茂名市实验中学)操场旁边的一间茅棚。直到第四工程局将全部生活设施移交给地方,茂名市的领导机关搬进该工程局的办公大楼,才有了固定的办公场所。 那栋办公大楼共五层,距离小东江永久桥头咫尺之遥,是当时茂名市最高的大楼。作为全市最高权力机构,市委和市政府各职能部门济济一堂,一起在这栋楼里办公,整整20年时间没有挪过窝。在那个年代,一说起“五层楼”,人们就想到市委和市政府;一说到“五层楼”去,就意味着找市委市政府部门办事。那栋 “五层楼”作为全市最高权力机构、艰苦奋斗建设油城的象征和一份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融进了茂名人民心里,珍藏在人们的记忆中。 一晃20年过去了。河西见证了茂名建市最艰苦、最感人的那一段光辉历史,也目睹了其后一连串难言的无奈和苦涩:整整20年来,这座与全国特大型国有企业相生相伴的南国新城发展得实在是太慢太慢了,慢得像蜗牛爬行一样,让人心头产生一种难以承受的疼痛! 从建市之初的1959 年到改革开放之初的1979年,整整20年茂名市区的建成面积只有14.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仅7.5万。城市交通、通讯、居民住宅和文化娱乐等各项基础设施没有多大的变化:市中心十字路口依然是那四栋楼,没有交通灯,只有交警站在交通岗指挥交通,群众中流行一句顺口溜:“十字街口四栋楼,一个警察望两头。”市区居民的经典住宅依然是那简易的平房“三万七”、窑洞式的“六百户”;少得可怜的几家饮食店、理发店和照相馆,从外地搬迁过来的那一天起就没有变过样;公共文化娱乐休闲场所只有东风电影院和红旗影剧院,外加约半平方公里的河西文化公园和永久桥边巴掌大的江滨公园,而且城市基础设施残旧了,街道凹凸不平,修修补补,有些路段一下雨就像个池塘。最让人胆战心惊的是,环境污染十分严重。干馏炉和炼油厂不断排放大量废气废液,厂区上空昼夜不停地燃烧有毒气体的那盏高高的“天灯”,像个庞然怪物不停地吐着血红的火舌。那时,茂名已被列为全国18个大气污染严重城市之一,河西和小东江下游一带居民苦不堪言…… 改革开放写春秋,一代风流抒壮志。1989年已步入 “而立”之年的茂名市,春风得意,生机勃发,河东区梦幻般崛起,那片几乎尚未开垦的 “处女地”日新月异,五彩缤纷,目不暇给——建成了 “七纵七横”的棋盘式道路网络,一条条宽阔笔直的大街,纵横交错,井然有序,向四面八方延伸。去年以来,多方筹措了巨额资金,对油城三路至六路、红旗路、站前一二路、计星路烈士陵园至环市西路段和永久桥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还在油城路和人民路十字路口建设了四座人行天桥,犹如四道亮丽的彩虹凌空而过,既提高了城市品位,又大大地缓解了 “行车难 ”、 “行路难”的问题。新湖公园、春苑公园、龙湖公园、中心广场、人民广场和文化广场一个个休闲场所落成了,向游人展现五彩缤纷的风姿;朝阳区、新福区、官山区、乙烯生活区、富新花园、亨利华府、幸福家园、华景花园等,一个个住宅小区出现了;茂名大厦、物资大厦、外贸大厦、河东大夏、安达大厦、沿江大厦、供电大厦、邮电大厦和移动通讯大厦等一栋栋大厦拔地而起;国际大酒店、南国大酒店、荔晶大酒店、华海酒店、赛格特酒店、花园酒店、同悦酒店和东园大酒家等数不清的宾馆和酒家像雨后春笋般涌现……20年河西五层以上楼房屈指可数,而今日的河东高楼大厦林立,鳞次栉比,直指蓝天。10层以上的楼房难以胜数,20层以上的比比皆是。目前,全市最高的电信大厦比昔日河西那经典的 “五层楼”高出22层。 如今 , “南方油城”已从原来的工矿生活区发展成为中等规模的园林式、生态型、现代化的海滨城市。建成区面积达40.2平方公里,非农业人口达37.3万,分别比1979年扩大了2.8倍和增加了4.97倍。更加可喜的是,实现了 “道路网络完善,绿化美化得宜,市容卫生整洁,城市管理有序”的目标。你看,今日的茂名——白天,人来人往,熙熙攘攘,一片兴旺;夜晚,华灯璀璨,流光溢彩,胜似仙境。因此,如果有朋自远方来,很多人都不忘带客人 “游车河”,一睹 “南方油城”的绰约风姿。广东省有位领导说,想不到一个石油化工城市,环境这么优美! 今日的 “南方油城”美丽如画 , “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景,冬有绿”,像一个五彩缤纷的大花园。目前,城市绿化用地总面积1097.1公顷,绿地率34.5%,绿化覆盖总面积1182.96公顷,绿地覆盖率37.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39平方米,人均绿地面积36.66平方米;生产绿地面积65.07公顷,占 市区建成 区总面积的2.05% 。1999年,被评为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市;2000年,通过了广东省申报国家园林城市资格评审;2002年3月,被国家建设部授予国家园林城市称号。已步入“知天命”之年的茂名市反而比风华正茂之年更加朝气蓬勃,充满活力,显得越来越年轻。老百姓欢欣鼓舞,给今日和昔日的茂名送 上两 个生动 形象的比喻——50岁的“后生哥”和20岁的“伯爷公”! ①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