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第11版版:教育

下一版>

<上一版

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晚报 第2009-08-28期 第第11版版:教育

培养化学学习兴趣之我见

信宜市西江中学 李进超

培养化学学习兴趣是化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一种有效方法。本文从发挥实验作用、拓宽知识、协调师生情感、精心设置悬念和发展创新思维等方面谈谈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几点体会。 一、发挥实验作用,引发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变化激烈、生动鲜明的化学反应现象很容易吸引学生,并由此引发他们的学习化学的兴趣,我在授课时,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将学生注意力及时地引导到所要观察的关键现象上,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例如,我在讲“铁的化合物”这节课时,让学生亲自做课本中的“氢氧化亚铁的制取”的演示实验时,我要求学生按实验要求动手做实验,认真观察现象。当学生把吸有NaOH 溶液的胶头滴管的管尖插入FeSO4溶液液面下,再逐滴滴入NaOH 溶液时,几乎看不到白色的沉淀,而是看到灰绿色沉淀,慢慢变成红褐色沉淀。这样的结果,学生觉得很困惑,为何看不到白色的沉淀呢?这时我再提出下面有关问题:1、实验中为什么看不到白色的Fe(OH)2沉淀?2、该实验中生成的Fe(OH)2易被氧化,采取怎样措施可避免其氧化?经过讨论,学生得出下面结论:1、看不到白色的氢氧化亚铁沉淀是由于Fe(OH)2被氧化的缘故;2、为防止氧化可在盛FeSO 4溶液的试管中先加入与水不相溶且比水轻的有机物,如苯、汽油等来隔绝空气。接着让学生在FeSO 4溶液中加入少量苯作液封后,再将滴管管尖插入液面以下滴加NaOH 溶液,这次得到的白色沉淀十分明显。这时,学生个个都很有兴致,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二、拓宽知识,发展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人们去寻找知识和从事活动的心理因素。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通过适当拓宽化学知识来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出生活中的一些化学问题,要求学生进行思考并解答,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例如,在讲“二氧化碳的性质”这节课中,关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知识点时,先让学生用点燃的木条伸到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实验现象,归纳结论: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此时再做一个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实验,学生都很奇怪:镁美怎么在二氧化碳中能燃烧呢?此时我抓住时机问:“前面的结论是否错了?”接着启发学生思考:1、二氧化碳使点燃的木条熄灭,却使点燃的镁条燃烧得更旺,这个问题说明了什么?2、我们在前面已经学过的燃烧条件是:可燃物要与氧气充分接触,而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是在无氧情况下进行的,前后内容是否矛盾?通过分析,学生终于得出正确结论:前面讲的燃烧是指通常的燃烧要有氧气参加。因此,特殊情况下的燃烧可以不一定需要氧气。前面讲的燃烧定义狭窄。老师及时给学生总结燃烧的广义定义:燃烧是指任何发热发光的剧烈化学反应。从而达到了既拓宽化学知识,又发展了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三、协调师生情感,培养学习兴趣 教师和学生的情感在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而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有深厚的情感。高度重视师生情感的交流,防止和消除情感上的隔阂,使学生能“亲其师而信其道”,而且也应当注意激发和保护学生的责任感、成功欲和自尊心等有利于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非智力因素。化学学科的特点是知识点繁杂,学生往往感到凌乱难以掌握,特别是基础较差的学生在后期的学习中对本学科失去信心。针对这一情况,我在备课时设计一些比较简单的题目在课堂上提问,当他们回答不出时我适当给予提示;当他们回答正确时我就及时给予表扬。使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对于成绩特别差的学生,我就找他们课后个别辅导,跟他们谈心,使他们消除思想顾虑,树立必胜的信心。长此以往学生和我之间产生了亲近感,感到教师是可亲可爱的,从而消除了对化学的畏惧心理,增强了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精心设置悬念,培养学习兴趣 好奇心是学生的天性,在化学课堂上巧妙地设置各种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悬念的设置需要教师根据已有的丰富教学经验,以教学内容为素材,巧妙地设置那种悬而未决的教学情境,从而将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例如关于“浓硫酸的脱水性”教学时,我在用纸张和浓硫酸做实验之前先提问学生面包有何用途,学生回答:“可以充饥。”我就接着讲:“下面我来给大家制作一块黑面包,让大家充饥。”设下此悬念后,学生个个情绪激昂,集中注意力观察这两个实验,找出纸张和面包变黑的原因,归纳出浓硫酸的脱水性的实质。教学效果非常好。再如讲高一化学“氯气的化学性质”中的氯气和金属钠反应时,在盛有氯气的集气瓶口上放石棉网,把金属钠放在石棉网上来回迅速磨擦,可看见瓶内大量火星溅落并伴有大量白烟。这时学生觉得十分有趣,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此时我提出:1、为什么磨擦要迅速?2、为什么瓶内火星溅落?3、为什么会有大量白烟产生?问题一提出,大家就兴致勃勃地议论开了,正如陶行知认为的那样“学与乐不可分”。学生带着悬念探究知识,乐在其中,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又为以后化学课打下了埋伏,教学效果令人满意。 五、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学习兴趣 创新思维是在一般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以已有知识为中介,主要靠后天培养和锻炼的结果。创设积极思维的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学中,教师要提出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愉快地进行创新思维,强化化学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盐的化学性质时,我精心设计了每一个教学环节。首先演示把光亮的铝片、铁丝和银片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的实验,让学生认真观察现象并提出问题。学生很快提出了:“为什么铝片、铁丝表面变红而银片不变呢?”同学们有的讨论,有的查书,很快从书本上找到了答案。这时我提问:“如果把钠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会发生什么反应?”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学生很快得出了生成铜和硫酸钠的结论。我马上演示这一实验,得到了学生意想不到的现象,没有出现红色的铜,却出现了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学生们兴趣高涨,面对事实,只得跳出思维定势,大胆设想,讨论热烈,最后我再引导,得出活泼性强的金属(如钾、钠、钙)和盐溶液反应时,金属先和水反应生成可溶性碱和氢气,碱又和盐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结论。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尊重客观事实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思维,也增强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兴趣是动力的源泉,由兴趣所产生的求知欲与探索知识的迫切心理,是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的内部动力。在化学教学中,应积极采取生动和富有感染力的适应学生心理特征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好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