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晚报 第2009-05-25期 第第18版版:百味人生

岁月撷萃

难忘的小学生活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笔下表露了儿时私塾生活的枯燥无味,生活于四合院这四角天空中的城市娃的孤陋寡闻,视觉窄、学识乏,像井底之蛙。流露出对农村少年闰土的羡慕,表达了对农村丰富多彩生活的向往。 拜读鲁迅大作,往往会勾起我对儿时校园生活的追忆。 那时,我入读高州南关小学,学校开设了手工课。学泥塑、折纸、编织等。每逢老师教泥塑,同学们就兴趣盎然地作准备,以便带来软硬适中,柔韧适度的泥块。教我们塑猪、牛、羊等十二生肖时,脑想形象,眼观泥块,双手揉捏,一会功夫,一只几乎以假乱真的小动物出自老师巧手。而我们搬弄半天也没成型,不像样。有的同学把 “猪”的耳朵捏得像蒲扇,嘴巴像喇叭,肚皮像箩鼓,十足 “丑八怪”,大家看着笑得前仰后翻。个别调皮的同学下课还打 “泥团仗”,衣服、脸蛋沾满了泥巴,学校没水洗,用手擦擦、拍拍又继续下一堂课。 看着 “污糟猫”般的嬉皮笑脸,老师也捧腹大笑。 那时低年级还有劳动课,一般是清洗教室,擦抹台凳或清洁校园归属班级的地带。间或配合居委会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走上街头,打扫道路等。每逢早、晚两造稻谷收获季节,班主任梁杏英还带领我们往稻田捡拾稻穗,体验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滋味,有时校长姚兆伯也随行,既参加劳动,同时又照管我们。走出校门,我们这些城里娃似笼中放飞的小鸟,心情甭提有多高兴!连蹦带跳地来到一望无垠的稻田,举目眺望滚滚稻浪泛起金色的海洋,成熟的稻谷沉甸甸地压弯了腰。忙着收割的农民脸上镶满了丰收的喜悦。 我们以小组为单位, “一”字形排开,蹲着前进,双眼似地毡式搜寻,翻找遗漏在稻杆堆里的谷穗,捡拾散落在田野上的谷粒,遇割禾、打禾散落在凹凸不平地里的谷粒难捡起时,我们就用湿泥团砸粘起,泥团粘谷越滚越大,便放于小簸箕内,拿到溪边浸水捏搓,淘洗掉泥块后,一把干净的谷粒呈现眼前。劳动课间休息,我们还捉田鼠,望着散满谷粒的鼠洞,点着禾草熏烟,一会老鼠便从另一个出口逃窜,大家围剿追捕,不亦乐乎。劳动结束后,班主任用秤衡量哪组劲头足、收获大。 “颗粒归仓”,各班同学捡拾的谷粒积少成多,堆似小山。难忘儿时拾谷粒,它让我从小认识到:城里娃也不能做十指不沾泥,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懒汉和寄生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