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封二版:热评

下一版>

<上一版

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21-12-20期 第封二版:热评

撂荒地整合复耕助力乡村振兴

  

邹玉芳(茂南)
  在茂南区公馆镇旧村撂荒地复耕施工现场,笔者看到一辆大型除草机在来回作业除草,一辆大型打田机同步翻地,不一会儿工夫,一大片整理好待播种的土地就跃然眼前。
  整理土地的宝晟种养合作社负责人戴亚森告诉笔者,自11月初召开全市撂荒地复耕复种现场会后,其合作社就承接了茂南撂荒地复耕工作。该区可复耕面积16054亩,目前已复耕13214亩,复耕率82.31%。
  看着被整理好的一片片土地,笔者心里百感交集。都说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为保证粮食安全,国家也划定了土地保护红线,但由于很长一段时间里农业生产收益远不及其他行业,加上耕地分散,灌溉用水不保证,耕作不便,农民耕种积极性不高。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一部分土地被撂荒,这种现象在各地都很常见。
  土地长时间撂荒不仅浪费了土地资源,还直接影响国家粮食安全,引发农产品供给不足,导致农产品价格上涨,同时也会影响农田生态环境,导致土壤抗蚀能力减弱,影响土地质量。为有效遏制耕地撂荒,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高度重视撂荒地复耕工作。今年1月,农业农村部出台《关于统筹利用撂荒地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指导意见》之后,各省市纷纷采取有力措施全面盘活农村现有的撂荒地。茂名市各县市区也积极开展撂荒地复耕复种工作,相应成立了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实施方案,明确职责分工,在加大撂荒地复耕复种宣传力度的同时,全力排查撂荒地,针对不同的撂荒地,因地制宜开展复耕复种工作,并按照有利复耕复种的原则落实复耕惠民措施。对重新整理好的撂荒地,劝说村民自己复耕复种,或交给村里的专业机构托管耕种。对农户自行复耕复种或把土地托管给村里的专业机构管理、符合补贴范畴的,财政给予一定奖补政策,以此增强群众和专业机构主动参与撂荒地复耕复种工作的积极性。对外出打工或年纪大无力耕种的撂荒地,由村集体代为经营管理或通过土地托管的方式交由专业机械管理。
  时下,留守农村的大多是老人,对自家那一亩三分地,自己种吧,不仅成本高,收成也未必如意,遇上恶劣天气颗粒无收不算,还得倒贴化肥农药钱。为最大限度保障群众的利益,将损害降到最低,茂南区的做法是借助生产/土地托管。即在不改变现有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的情况下,由社会化的组织来实施土地的连片种植和服务,实现农业生产和经营的集约化。例如金塘牙象村委的莫伯,其子女均在外地打工,家中留守他一人,其子女怕老人种田太辛苦,便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将家中土地托管给村中的社会组织耕种。在茂南,像莫伯这样的农户不在少数,土地托管让农户每年稳定有500-1000元/亩的收入,村民将土地交由专业机构打理,自己还能抽出时间外出打工或到生产托管机构那里打工,不仅不用承担种植风险,每天在村中的专业机构中打工还有80-100元的收入,还可以就近照顾家庭,可谓一举多得。而社会组织机构通过机械化统一耕种、管理、收割、储运、销售,也降低了生产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解决了劳动力不足、农民不会种田、效益低的难题,让农户融合现代农业,让农民增收。
  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为推动耕地高质量复耕复种,同时吸引更多有文化的年轻人回乡种植,推动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茂南区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最优先位置。他们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组织农业专家深入各镇对农户开展相关技能培训,同时组织农民赴外地参加高素质农民培育培训、交流学习现代农业种植技术,组织开展国家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培训,助力撂荒地复耕复种。
  农业生产,离不开灌溉用水,有水种田一直是广大农民最关心的事情。为改变一些镇村耕地“靠天种田”的历史,茂南区特别注重高标准农田建设,认真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近年来,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19.597万亩,初砌渠道161.68公里,机耕路127.98公里,渠系建筑1304府,通过水、土、田、路综合治理,加强生态环境建设,进一步提高耕地质量,促进高标准农田持续利用,有力的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城乡统筹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