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21-09-29期 第A3版:百年奋斗·红色茂名

国庆特辑·人民翻身得解放

  • 孟良崮战役要图<br>
  • 辽沈战役中,在强大炮火掩护下,人民解放军突击部队冲向锦州城垣<br>
  • 渡江战役示意图<br>
  • 1949年10月,粤桂边纵队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第十三军在化州城会师<br>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粉碎国民党的军事进攻

  重庆谈判后,尽管国共双方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统治集团一直没有放弃通过战争来消灭人民革命力量的狼子野心。从1945年9月到1946年6月,在美国的帮助下,国民党军队一直在为全面内战做准备,在海陆空方面不断加强,军队陆续运送到华北、华东、东北、华南各地,其军事实力进一步膨胀。1946年,国民党当局在完成战争准备后,即撕毁协议,6月悍然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总兵力动用了国民党全部正规军的80%。首先,用22万人围攻鄂豫边境的中原解放区;接着,国民党军队更大举进攻华东、晋冀鲁豫、晋绥、东北以及海南岛等地解放区,全面内战由此爆发。面对国民党的军事进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沉着应战,在军事上,中共中央强调:必须实行“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实行积极防御的方针,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而不以保守或夺取城市和地方为主要目标。
  ●积极防御:孟良崮战役
  1947年5月,人民军队向驻守在蒙阴东南30公里芦山山区孟良崮的国民党精锐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发起了进攻。七十四师是美械装备,孟良崮地形复杂,陈毅、粟裕等决定采取“猛虎掏心”战法,5月中旬,人民军队发起攻击,经过激战,全歼国民党整编第七十四师3.2万余人。
  孟良崮战役是解放战争以来我军与国民党军在华东战场上一次正面的大规模较量,是打破国民党军对山东解放区重点进攻和转变华东战局的关键性一仗,沉重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极大鼓舞了解放区军民克服困难、战胜敌人的信心和士气。
  新华社时评《祝蒙阴大捷》指出:“这是一个伟大的胜利”,这个战役“打击了蒋介石的最精锐部队”,这极大震惊了国民党统治集团。蒋介石哀叹这是自发动内战以来“最可痛心,最可惋惜的一件事”,是“无可补偿的损失”。
  ●积极防御:陕北转战
  在陕北,国民党军队投入25万人的兵力,向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所在地延安发动突然袭击。面对敌强我弱的形势,1947年3月19日,人民军队按照中共中央的指示主动撤出延安,开始了艰苦的陕北转战。
  在陕北,解放军西北野战兵团(以后改称西北野战军)采取“蘑菇”战术与敌周旋,以便“将敌磨得精疲力竭,然后消灭之”。西北野战兵团在彭德怀、习仲勋指挥下,于撤离延安后45天内,在青化贬、羊马河、蟠龙镇三战三捷,歼敌1.4万余人;而后转战西北方向,并在沙家店战役中全歼胡宗南部整编第三十六师师部和2个旅。到8月间,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被粉碎。
  在此期间,人民军队不断壮大,至1947年6月,总兵力发展到190多万人。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军队结束战略防御阶段,进入战略进攻阶段。
  ●战略进攻:三路大军挺进中原
  经过一年战争,国共双方形势发生重大变化。1947年7月,国民党军队总兵力已从战争开始时的430万人下降为373万人,加上发动内战不得人心,又屡战屡败,士气急剧下降,但其军队在数量上和装备上仍居优势,人民军队面临的形势仍然相当严重。中共中央当机立断,立刻转入全国性的战略进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彻底破坏国民党将战争继续引向解放区、进一步破坏和消耗解放区的人力物力、使我不能持久的反革命战略方针”“进军大别山,必须采取跃进的进攻样式,即下决心不要后方,长驱直入,一举插进敌人的战略纵深地区,先占领广大乡村,建立革命根据地,然后再夺取城市”。
  为了实现这个战略目标,在中共中央的部署下逐步形成三军配合、两翼牵制的作战格局。三军配合是:以刘伯承、邓小平指挥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为中路,实施中央突破,直奔大别山;以陈毅、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主力为东路,挺进苏鲁豫皖地区;以陈赓、谢富治指挥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一部为西路,挺进豫西。三路大军,相互策应,机动歼敌。两翼牵制是:以西北野战军出击榆林,吸引进攻陕北之敌北调;以华东野战军山东兵团在胶东展开攻势,将进攻山东之敌牵向海边。
  1947年6月30日夜,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即刘邓大军12万人以出乎敌人意料的突然行动,一举突破黄河天险,揭开战略进攻的序幕。在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之际,由陈赓、谢富治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一部8万人在8月下旬渡过黄河,挺进豫西。由陈毅、粟裕率领的华东野战军主力,也在9月越过陇海铁路南下,进入豫皖苏平原,执行外线作战任务。到11月下旬,华东野战军完成的豫皖苏边地区的战略展开,三路大军都打到外线,布成“品”字形阵势,纵横驰骋于黄河以南、长江以北、西起汉水、东迄大海的广大地区。它们互为掎角,以鼎足之势,紧逼国民党的长江防线,直接威胁南京、武汉,把战线由黄河南北推进到长江北岸,使中原地区由国民党军队进攻解放区的重要后方,变成人民解放军夺取全国胜利的前进基地。
  三路大军挺进中原是一次大胆而果断的战略行动,这一行动迫使蒋军处于被动地位,这时仍在内线作战的人民解放军也加紧发起攻击,并渐次转入战略进攻和战略决战,构成了人民解放军全国规模的战略进攻的总形势。
  ●战略决战: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1948年9月12日,东北解放军集中主力70万人,发动了辽沈战役。
  当天,东北野战军在林彪、罗荣桓指挥下开始攻击锦州作战。蒋介石急忙调集华北、山东的一部分兵力组成东进兵团,并以沈阳主要兵力组成西进兵团,两路增援锦州。解放军在塔山、虹螺岘一线对敌东进兵团进行英勇阻击;敌西进兵团也被解放军顽强阻击于黑山、大虎山东北地区。10月14日,东北野战军对锦州发起总攻,经过31小时激战,全歼守敌近9万人,生俘国民党东北“剿总”副总司令范汉杰。锦州的解放促使长春守敌一部分起义,其余全部投降。东北国民党军队向关内的退路已被切断。蒋介石仍严令廖耀湘率领西进兵团夺回锦州。东北野战军在攻占锦州后,立即从南北两翼合围包括国民党军队精锐主力新一军和新六军在内的廖耀湘兵团。10月26日完成对廖耀湘兵团的分割包围。经过两日一夜激战,全歼该敌十万人,生俘廖耀湘。东北野战军乘胜追击,于11月2日解放沈阳、营口。东北全境获得解放。
  辽沈战役历时52天,人民解放军的总兵力增加到310万人,国民党军队的总兵力下降到290万人。从此,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队不但在质量上占有优势,而且在数量上也取得优势。中国人民革命的军事形势达到一个新的转折点。
  辽沈战役刚结束,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以及部分地方武装共60万人,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薛城)、南达淮河的地区,发起了规模空前的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共分三个阶段。11月6日至22日是淮海战役的第一阶段。战役第一阶段的重心,是集中兵力歼灭黄百韬兵团,完成中间突破。11月6日,战斗打响。黄百韬兵团企图夺路西逃。华东野战军主力立刻穿越他们的防区,迅速切断正向徐州靠拢的黄百韬兵团的退路。各路增援的敌军都受到坚决阻击。黄百韬兵团只得折回碾庄,被压缩在纵横不到10公里的包围圈内,到22日,全部被歼。
  11月23日至12月15日是淮海战役的第二阶段。主要作战目标是歼灭由豫南远道赶来增援而孤军突出的黄维兵团。中原野战军主力和华东野战军一部采取“围三缺一,网开一面,虚留生路,暗设口袋”的打法,于25日将黄维兵团包围在浍河以南的双堆集地区。前来增援的敌军或者被歼,或者受阻。12月6日至15日,解放军发起总攻,全歼该敌。
  1948年12月16日至1949年1月10日,是淮海战役的第三阶段。主要作战目标是歼灭杜聿明部。在这个阶段的最初一段时间,淮海前线解放军曾奉命两个星期内暂停对杜聿明部的军事攻击,主要展开敦促杜聿明等部率部投降的政治攻势。到华北战场上完成对傅作义集团的分割包围后,1949年1月6日,解放军对拒绝投降的杜聿明部发起总攻,经四昼夜激战,全歼邱清泉、李弥两个兵团,生俘杜聿明。至此,淮海战役胜利结束。
  淮海战役历时66天,共歼灭国民党军55.5万人。经过这一战役,南线国民党军队的精锐主力已被消灭,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获得解放,并同华北解放区连成一片。解放军兵压至长江北岸。国民党政府首都南京直接暴露在解放军面前,国民党的反动统治陷入土崩瓦解的状态。
  在辽沈战役结束、淮海战役胜利发展之际,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第二、第三兵团以及华北、东北军区地方部队共100万人,联合发动了平津战役。
  当时,华北国民党傅作义集团为解放军在东北的胜利所震慑,已成“惊弓之鸟”,不断收缩兵力,先后放弃承德、保定、山海关、秦皇岛等地,准备随时从海上南逃或西窜绥远。如果傅作义集团撤走,国民党长江防线得到加强或保存较多作战力量,这对解放军今后的作战是不利的。
  在辽沈战役结束后不久,11月23日起,东北野战军主力取捷径隐蔽地挥师入关,和华北军区第二、第三兵团一道,先用“围而不打”或“隔而不围”的办法,完成对北平、天津、张家口之敌的战略包围和战役分割,截断了他们南逃西窜的通路,并调动原驻天津、塘沽的国民党军队进到北平地区。随后按“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顺序发起攻击,在12月下旬连克西头的新保安、张家口。
  1949年1月10日,中共中央决定成立由林彪、罗荣桓、聂荣臻三人组成的平津前线总前委,以林彪为书记。当东头的天津守敌拒绝接受和平改编后,1月14日,解放军以强大兵力发起对天津的总攻,经过29小时激战,攻克这座坚固设防和重兵守备的大城市,全歼守敌13万人,活捉国民党天津警备司令陈长捷。天津解放后,塘沽守敌乘船南逃。
  为了使北平这座举世闻名的古都免遭破坏,解放军在围城后,派出代表同傅作义接触。由于解放军力量的强大和作战部署的迅速完成,由于中共的耐心工作和各界人士的敦促,傅作义终于决心顺应人民的意愿,命令所部出城听候改编。1949年1月31日,解放军进入北平。北平宣告和平解放。
  平津战役历时64天,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52万余人,基本上解放了华北全境。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从1948年9月12日开始,至1949年1月31日结束,历时4个月零19天,共歼灭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军队154万余人。无论是战争的规模或取得的战果,在中国战争史上都是空前的,在世界战争史上也是罕见的。

将革命进行到底

  ●渡江战役
  经过三大战役,国民党政府在长江以北的力量已全线崩溃,在长江以南也难组织起系统的防御。美、英、法、苏四国从各自的考虑出发,婉拒了蒋介石政府“调解”中国内战的建议。蒋介石迫于内部和外部的压力,于1949年元旦发表保存他的所谓“法统”,保存反动军队等内容的“求和”声明。针对这种情况,中国共产党愿意在惩办战争罪犯、废除伪宪法和伪法统、改编一切反动军队等八项条件的基础上,同南京国民党政府及国民党地方政府和军事集团进行和平谈判。
  4月1日,以周恩来为首席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开始同以张治中为首席代表的国民党政府代表团在北平举行谈判。经双方多次交换意见、多方协商后,中共代表团在4月15日将《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送交国民党政府代表团,并限国民党政府在4月20日前就协定表明态度。虽然,国民党政府代表团一致同意接受这个和平协定,但是国民党当局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谈判宣告破裂。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4月20日夜至21日,由以邓小平为书记的总前委统一指挥,第二第三野战军(原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在第四野战军先遣兵团和中原军区部队配合下,得到江北人民的支援和江南游击队的策应,发起渡江战役。在西起湖口、东至江阴的千里战线上,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国民党苦心经营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顷刻瓦解。
  当解放军突破长江防线时,原在南京的国民党政府慌忙逃往广州,企图退踞华南,伺机再起。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南京,宣告了延续22年的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随后,解放军于5月27日攻占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并分路继续向中南、西北、西南各省举行胜利大进军,分别以战斗方式或和平方式,迅速解决残余敌人,解放广大国土。国民党蒋介石集团从大陆逃往台湾。
  ●赣州会议
  1949年9月7日至24日,叶剑英在江西赣州分别主持召开了作战会议、三次华南分局扩大会议和高级干部会议。华南分局领导及第四兵团、第十五兵团、两广纵队方方、陈赓、郭天民、邓华、赖传珠、刘志坚、洪学智、肖向荣、曾生等将领出席会议。会议讨论了华南党政军各级领导机构的组成及其配备,通过了《关于支前工作的决定》和《关于过去华南及广东工作的决定》,分析了敌我军事态势,讨论了中央军委指示,制定了广东战役的作战方案,决定由陈赓统一指挥广东作战部队。产生了以叶剑英为第一书记的新的华南分局,为解放广东和华南统一了认识,部署了具体军事行动,加速了解放战争进程。指挥广东战役的陈赓曾说:“没有赣州会议,就没有两广作战的胜利。”
  ●广东战役:解放华南最后一战
  为歼灭华南、西南之敌,毛泽东主席制定了大迂回、大包围、大歼灭的作战方针。首先以第四兵团和第十五兵团等部,由江西出广东,歼灭余汉谋集团。然后,第四兵团进入广西南部,迂回至白崇禧集团的右侧背,第四野战军主力则进至柳州、桂林地区,形成对白崇禧集团的大包围。同时,第二野战军主力进入贵州,占领贵阳,切断白崇禧和胡宗南的联系,防止两敌逃入云贵,又和在陕南的第十八兵团形成对胡宗南集团的大包围。最后,分别歼灭白崇禧集团和胡宗南集团。广东战役是实现这一作战方针的重要战役,为围歼白崇禧集团创造有利条件。
  根据赣州会议制定广东战役作战方案,9月28日,叶剑英和陈赓联名签发了《广州外围作战命令》,下达了迅速解放全广东的任务,决定兵分三路,分别向广州进军。南下大军第四兵团迅速突破敌军的“湘粤联合防线”,相继解放了曲江、英德、翁源、新丰、佛冈、从化、花县和增城,进至广州的北郊和东郊。两广纵队与粤赣湘边纵队则沿龙川、河源、惠州向广州以南挺进,配合主力作战。14日,解放军完成对广州的合围后,截至当晚9时,国民党守军基本没有抵抗,广州宣布解放。当第十五兵团进占广州之际,陈赓严令第四兵团不停留地跟踪追击西逃的国民党军。10月24日,人民解放军将国民党西逃之敌合围在阳江地区。26日凌晨第四兵团向被围的敌军发起总攻,歼敌4万余人,阳江围歼战取得重大胜利。至11月4日,第四兵团在两广纵队配合下占领罗定、茂名、信宜、廉江等地,堵死了白崇禧集团由广西向雷州半岛和海南岛撤退的道路,达成大包围战略目的,战役结束。
  广东战役共歼灭国民党军队6万余人,消灭了余汉谋集团的主力,为歼灭白崇禧集团和解放海南岛创造了有利条件。
  ●解放南路
  茂名市地处广东省南路地区,在中共粤桂边区委员会领导下,中共高州地委管辖茂名、电白和信宜的县委等党组织,中共粤桂南地委领导中共化吴中心县委。抗日战争时期建立起来的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发展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边纵队,化县的武装力量,改编为粤桂边纵队第四团,后改为粤桂边纵队第六支队十七团。电白、茂名、信宜的武装力量,组成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边纵队第五支队,分别为十三团、十四团、十五团。这些地方武装部队配合第二野战军四兵团追击国民党广东余汉谋残部,先后解放了信、电、茂、化四县。
  1949年10月22日,第五支队十五团和陈赓桃起义部队包围和攻进信宜县城,两支队伍在县城镇隆会师,解放了信宜。10月29日,追歼喻英奇逃敌的二野四兵团一二0团从阳江进入电白县,在中共电白县委领导钟正书、王学明带领电白武工队配合下,攻下电城和水东,11月2日解放了电白。10月31日,粤桂边纵队第五支队十四团进军茂名县高州城,接收国民党县政府。11月2日,二野四兵团十三军副军长陈康和茂名县委书记龙思云、县长梁昌东带领入城队伍从茂南白土村迓谷岭的肇南小学——茂名县人民政府旧址出发,开进高州城,宣布茂名县解放。10月26日和29日,二野四兵团一部为了追歼余汉谋残部切断其逃往海南岛,直插化县和廉江,两次进入化县县城消灭残敌。11月1日中共化吴中心县委书记李郁率党政军100多人开进化县城,第二天召开群众大会,宣告化县解放。
  11月7日,发动全歼白崇禧集团的粤桂边战役。四野十二兵团、十三兵团和二野四兵团以及粤桂边纵队分别从中路、西路和南路迂回包围白崇禧集团于广西南宁、果德等地。
  白崇禧在“湘粤联合防线”失守后,为夺取南逃海南岛之路,21日下达发动“南线攻势”的命令,该部主力在广西博白、陆川、北流、容县、岑溪一带集结。
  毛泽东主席于24日认为“这是歼灭该敌的好机会”。要求南路军陈庚兵团在廉江、化县、茂名、信宜之线布防以歼灭来敌。25日,白崇禧的5个军从广西进攻而来,陈庚将军亲率部队由化县化北区至茂名县茂西区一带开展围歼阻击战。茂电化信四县、区乡各级党委和政府都成立支前司令部和支前指挥所,带领人民群众提供后勤保障、支援前线作战,老百姓捐款捐首饰、献米献门板和床板,筑工事、救伤员,粤桂边纵队更是配合野战军浴血奋战,在南路地区歼敌9万多,其中粤桂边纵队歼敌2.4万,二野的团政委田耕以及地方军民近百人在战斗中牺牲。陈庚将军去信梁广司令感谢和表扬了粤桂边军民。在四野和二野部队的追击下,12月11日结束粤桂边战役,12月27日结束西南战役,华南、西南解放,1950年5月海南岛解放,1951年5月23日西藏和平解放,至此大陆得以全部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