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4版:文化

<上一版

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21-09-17期 第B4版:文化

这些中秋节习俗你知道吗

  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最初“祭月节”的节期是在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这天,后来才调至夏历(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中秋节起源于上古时代,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中秋节是秋季时令习俗的综合,其所包含的节俗因素,大都有古老的渊源。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
  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1、赏月
  赏月是中秋节习俗之一,中秋时节天高气爽,明月高悬,是赏月的极好时机。古代帝王自周代始,便有祭拜月亮的习俗。魏晋已有中秋赏月之举。至宋代赏月之风最盛。据宋代孟元老著的《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宋代的中秋夜:“贵家结锦台榭,民间争占酒楼观月”。到了明代,八月十五祭月,在庭院里放瓜果、月饼等,向月跪拜后,边吃祭月物品边赏月。到了清代,中秋之夜,家家摆酒宴庆祝。人们观看今夜的晴雨,推测明年正月十五的阴晴,谚语说:“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赏月的习俗至今仍很流行。
  更有意思的是,古人几经选择,最后选定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是深含“天地人和”的科学哲理的。古代人并不懂得气象科学,但对中秋节日的选定,却显现出古人对气候学已相当重视并有初步认识。一年有十二个月圆之夜,只有八月十五月最圆、最明、最亮,俗云“月到中秋分外明”。这是因为农历八月十五日晚,月球、太阳、地球的位置正好成180度,月球得到太阳照射的光线全部朝向地球的夜半球。所以这一天晚上月球的光面又圆又大,称为“满月”,亮度也大,皎月如同白昼。所以,选择八月十五日为赏月的吉日良宵,是十分科学的。因此,中秋赏月久盛不衰。
2、吃月饼
  据传,唐明皇游月宫后每年中秋与杨贵妃赏月时,就一面赏月和欣赏优美动听的歌舞,一面品尝形如秋月的甜饼,这大概就是月饼的起源。苏东坡也有诗描写:“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直到南宋的时候,月饼才开始出现在市场上,不过,当时的月饼只是一种蒸食品,它不但跟现在的月饼不同,而且当时的月饼也只作为一种食品出现,与中秋节还没有多大联系。
  月饼真正与中秋节联系在一起是在明朝的时候。当时不仅赏月活动仍盛行不衰,而且祭月习俗盛行,祭月供品除香灯之外,还有团圆月饼。并雕西瓜为莲瓣,摘萝卜叶作娑罗。当时的北京城,市面上已经出现以果作馅的月饼,百姓也在中秋这天制成各色月饼,互相赠送,取其团圆和吉庆祝愿之意。那时的月饼,无论外形,还是大小,都很不统一,名称也很有趣。在山西一些地方,于中秋这天还有全家围坐分食团圆月饼的习俗。制成的月饼也很怪异,其中有专供男子食用的月牙月饼,有供女子食用的葫芦月饼,还有专供儿童享用的“兔儿爷”“孙悟空”“猪八戒”之类的月饼等等。
  在明代,月饼的制作技术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有的月饼,其饼面已经出现了绘有诸如“嫦娥奔月”“月中蟾兔”“吴刚伐桂”等精美的图案和装饰。设计精美,花纹灵巧,令人赏心悦目,顿生食欲。
  至于现代,月饼的构图更新颖,花色品种更多了。各地习俗不同,月饼又各具风味,按口味分,有甜味、咸味、甜咸味;按馅料分,有素馅和荤馅等;按造型分,有光面和花纹面;按产地分有北京的“京式月饼”、苏州的“苏式月饼”、云南的“滇式月饼”、广州的“广式月饼”、宁波的“宁式月饼”、福建的“五红月饼”等。吃月饼的食俗也颇有趣味。云南昆明每逢中秋,每户必做“合家大月饼”,然后一人一块食之;广东人家家都食广式月饼……
3、饮桂花酒
  中秋食品中还有桂花酒,“八月十五桂花香”,人们此时在浓郁的桂花酒中加入蜂蜜,赏月时吃月饼、饮桂花酒,无疑是一种美事。
4、树中秋
  亦称“竖中秋”。汉族民间岁时风俗。流行于广东广州一带。每年夏历八月十五中秋之夜,各家用竹篾扎灯,有水果、鸟兽、鱼虫等样式,也有堆砌成字形,并以许多小灯相连,燃烛于内,然后用绳扎于竹竿之上,高竖于房檐或平台等住房高处,满城灯火,如明星闪烁,以贺中秋。
5、猜谜
  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上写的谜语,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