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4版:专题

<上一版

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21-07-08期 第B4版:专题

高州市根子镇党史学习教育持续走深走实

在“为民办实事”中刷新乡村“颜值”和“内涵”

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朱焕通讯员陈锋

  • 中国荔枝博览馆建筑群<br>
  • 桥头村<br>
  • 美丽根子引来络绎不绝游客<br>
  • 贵妃广场<br>
  • 大唐荔乡入口<br>
  • 根子镇有自动化、半自动化荔枝包装生产线16条<br>
  • 打造5个田头小站精准对接荔枝市场<br>

  热情初夏,红荔飘香。高州根子镇漫山遍野的荔枝果在绿叶丛中随风摇动,荔枝树下的欢声笑语,荔林深处的鸟鸣,河道水声潺潺,奏响着一首首夏日盛歌。
  根子镇盛产荔枝,被誉为中国荔枝第一镇,是潘茂名文化、荔枝文化的发源地。自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根子镇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将学习教育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努力把党史学习教育的各项目标任务切实转化为共同认识和坚定行动,做强荔枝产业,以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为路径,深入弘扬具有地方特色的红色文化、好心文化、荔枝文化、民俗文化,筑牢乡村振兴发展根基。
  如今,根子镇在党史学习教育中不断刷新“颜值”和“内涵”:荔枝事业蒸蒸日上,荔枝文化IP深入人心,大唐荔乡文旅品牌初步形成,大唐荔乡文化旅游区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柏桥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潘茂名故里文旅综合体规划、流转土地工作正高效推进,以荔乡大道、根子河碧道为“两轴”,以大唐荔乡、潘茂名故里为“两翼”的农文旅融合发展格局正焕发勃勃生机。
学党史办实事 党员与荔农结对促增收
  今年,根子镇的荔枝早、中、迟熟品种全面成花,预测今年全镇荔枝挂果面积7万多亩,产量约4万吨。“荔枝管理点多面广,仅靠相关职能部门下乡指导远远不够。”根子镇农业农村办负责人说,如何让荔枝丰产、优质,荔农增产又增收,是根子镇广大荔农最急最难最愁最盼的紧迫问题。自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根子镇党委将党史学习教育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积极谋划开展“学党史,我为荔农办实事”系列实践活动,将“党员结对指导荔农”作为党员学党史成果转化为农村工作成效的重要载体,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具体问题。
  该镇党委根据面积大小和属地管理原则把全镇范围内的荔林、果园划分“党员责任区”。荔枝产业党委、专业合作社联合党支部等党组织,120多名党员专业户联合800多名荔枝种植能手,根据地缘,结对帮扶全镇果农。荔枝种植关键节点都由党员专业户和种植能手集体商议决定后统一实施,农户遇到种植问题也可以随时联系片区技术人员进行请教和咨询。
  “政府帮我们宣传荔枝,但是好果才有好价。如果过早采摘,滥用农药,反而会影响荔枝价格,甚至影响采购商的信心。”党员专业户何清下乡指导荔农的同时做好荔农种植知识宣传。为保证荔枝质量,该镇党委迅速响应高州市水果产业协会发出严把荔枝质量关的倡议,通过党员定期巡查、召开板凳会议、荔农承诺等,倡导广大荔农科学种植管理,不成熟绝不采摘。
  “党员结对指导荔农”营造了良好的干事氛围,品种改良、果林大扫除、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加快推进。如茅坡田背村踊跃报名,参加来年荔枝品种改良活动;“定期清理林下垃圾”逐渐成为了荔农的习惯;水贝里八村党群投工投劳,克服地形地势,修建环村环林水渠105米,解决困扰当地果农荔枝灌溉多年的问题。党员结对指导荔农是高州市根子镇党委举办“学党史,我为荔农办实事”系列活动的一个缩影。一个个“已经做”、“立即做”、“持续做”的动作,推动根子镇的民生实事在党史学习中落地开花。
“花式”带货 助力“美荔”事业持续甜蜜
  种植下足了功夫,市场促销更要跟上。荔枝上市之前,该镇党委牵头根子电商产业党支部和“美荔”专业合作社党支部成立党员志愿队,开启荔枝定制模式,从搭建直播间、现场带货、订单登记、后续管理到荔枝采收,党员随时为荔农提供咨询和帮助。同时,邀请全镇30多名党员电商代表根据经营经验、市场变化和消费者喜好,就如何提升荔枝质量及品牌打造、多口味搭配包装、仓储运输、田头冷库、快递物流公司选择等电商相关业务,提出许多新观点和新创意。
  针对当前热门的直播带货、产地直发、短视频营销等销售方式,根子镇举办了3次专门的荔枝供销服务培训会,通过传帮带、以老带新的方式,继续培养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充实到采购商、经纪人队伍。
  荔枝定制开启以来,3000多棵荔枝树被提前预订,25家来自广东、江苏、海南等地的企业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进行预订,现场直播累计吸引超20万人次观看,预售金额超400万元。
  最近,根子镇政府还鼓励高州市丰盛食品有限公司、强牌果品有限公司、一品禅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加强厂区基础设施建设,为即将到来的荔枝收获季做好相应准备。
  历年来,根子镇的荔枝产量高,但今年荔枝上市时间相对集中,市场消化相对慢,产业配套跟得上是关键。“我们每年要收购荔枝鲜果200吨,烘干制成荔枝干约60吨。公司近2年厂房面积扩了5倍,冷库增至5500立方米。”强牌果品的总经理何以锋介绍道,除了干货,强牌果品还与河南、山东、山西等地的7家连锁店商超合作,每家商超150至200间连锁店,去年销售荔枝1100多吨。
  “胶纸、纸箱、泡沫箱、冰袋、保鲜盒……缺一样都影响寄递速度。但如今我们都一一考虑,并做了针对性的提升。”根子镇农业农村办负责人说。据了解,在根子全镇目前配套有大小冷库42个以及自动化、半自动化包装生产线16条,吸引京东超市、邮政优乐购、天天果园、淘宝每日优选等10多家知名企业集聚发展。
  同时,镇上设有邮政、顺丰、德邦3个冷链处理中心,建成全国先进的村级生鲜物流体系,建有7个直播带货间,安排有12个户外直播带货点,鼓励当地荔农在林间地头、直播间为自家荔枝带货。“家里种荔枝的不愁卖,每天花2个小时到直播点带货,销售效果很好。我家果园90%的荔枝都是通过电商卖的。”根子镇的果农何清说。
  为助力“美荔”事业持续甜蜜,茂名市第一个主题邮局——荔枝邮局在在2021年“五一”期间正式开放。在荔枝邮局内,游客们不仅可以购买到荔枝主题的各类文创产品,如画作、衣服、伞、公仔、茶叶、茶具、花瓶、各类小饰品等,还可以购买到各类根子特产,如荔枝干、桂圆干、荔枝蜜等。同时设计了一批荔枝主题的邮票、信封和明信片。
  根子镇携手分拣设备企业、数字企业和冷链物流设备企业,在各个较大规模果园出口边,因地制宜建设一批可拆卸、造价低、更适应于乡村田间道路的移动式田头冷库。荔枝旺季,荔农采收荔枝后可临时存放至“田头小站”,调至荔枝保鲜的合适温度,在荔枝采摘源头保证果品新鲜,解决“最初一公里”难题。荔枝淡季,可将“田头小站”转移至加工较为集中的地方,荔农及时存放加工产品。
  “游果乡,吃荔枝”,是茂名人夏天最惬意的生活方式之一。根子镇以游甜美果海、品荔枝文化、啖文化荔枝为主线,组织开展大唐荔乡根子镇荔枝嘉年华活动:敬树神活动、定制甜蜜(荔枝定制)、《我爱荔》首唱、百荔画展、贵妃品荔文创雕塑发布、“美荔”广场汉服秀、“我爱荔”集体婚礼。
文旅融合 构建三产发展新格局
  每逢周末,根子镇的贡园内便有游客组团前往游玩,一睹千年古荔枝树林的风采。游客不时举起相机拍摄,与家人朋友讨论荔枝古树。在导游的介绍下,他们一边观赏古荔树,一边聆听千百年流传下来的荔枝传奇故事。
  贡园位于根子镇柏桥村委会岭腰自然村,始建于隋唐年间,园中树龄超过500年的老荔枝树有39棵,9棵荔枝树龄超过了1300年,最老的树龄1380年。经史料记载,贡园曾用于向唐代皇宫进贡荔枝。“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就来源于此。
  根子镇享有“大唐荔乡”的美誉,并创建了“大唐荔乡”的品牌Logo,同时,积极打造荔枝文化新品牌,如“贵妃同款荔枝”“春日贵妃荔枝蜜”等荔枝产销与荔枝文化相结合的IP标识。
  贡园是目前全国面积最大、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好、古荔枝树最多、品种最齐全的古荔园之一,被誉为“活的荔枝博物馆”。这里也是著名的白糖罂等优质荔枝品种的发源地和种植园。依托贡园的千年历史,根子镇柏桥村荣获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如今,在根子镇的元坝、柏桥、茅坡村及周边地区形成了一条集水果收购加工、仓储物流、观光旅游、民宿餐饮等功能于一体的荔乡产业带、岭南乡村风貌带,通过不断拉长产业链,既发展高品质的荔枝种植、加工业态,又赋予文化内涵,发展民宿、文旅等业态,以荔枝为核心促进三产融合发展。
  2020年,该产业带、风貌带累计接待游客超200万人次,在荔枝季的周末,每天接待游客超3万人次。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5.8万元,全村95%的农户住上了“荔枝楼”。
  今年荔枝上市季,根子镇计划举办“荔枝开摘仪式”“荔乡摄影展”等文旅活动,通过微信、QQ、抖音等平台发布具有本地特色的宣传视频、《荔花开》荔枝歌谣等,向全国各地广泛推广,进一步宣传和推介“根子贡荔”“根子有荔”“桂康”“强牌果品”“果海”等本土荔枝业态品牌。
  根子镇以红色文化铸造乡魂,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弘扬爱国传统。红荔阁是全国100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该镇积极丰富、发挥基地效用,配套建设了登山步道,停车场等设施,完成公厕、商铺、道路的提升改造,并开展独立六连浮山岭战斗遗址等红色教育点的修缮和修复。去年,全镇的红色教育景点累计接待游客120万人次。
  在深入开展“党员先锋八带头”和“六员”设岗定责等党员先锋工程活动中,该镇按照全镇1400多名无职党员的年龄、特长以及履职能力等设定了组织员、宣传员、助理员、调解员、联系员、清洁员六个岗位和职责,并在乡村振兴中带头发动宣传、带头“三清三拆”、带头无偿献地、带头合理退养、带头发展生产、带头移风易俗、带头参与管理、带头服务群众。
  好心文化是根子镇的一张靓丽名片。根子镇是潘茂名出生、行医的地方,是冼太夫人保境安民军事遗址所在地,该镇紧紧围绕独特的文化资源,在官垌村、浮山村谋划推进潘茂名故里的大型文旅综合体建设,目前已流转土地60亩,相关前期工作正在高效推进。该项目建成后,将融合潘茂名文化、好心文化、古俚族文化,展现潘茂名在当时悬壶济世、抗击瘟疫、救死扶伤的场景,成为集文化、民宿、康养、健身、餐饮、农事体验等于一体的高端文旅综合体;在茂名乡村振兴“精彩100里”终点,谋划“好心之源”节点;在唐壁村、柏桥村、良锦堂村、书房古荔园等打造好心驿站、好心亭、好心廊道,集中展示好心文化等。真正将潘茂名、冼夫人等好心文化IP转化为根子旅游发展新的增长点。
  组织各村开展“好心荔乡人”、“好村长”、“好家婆”和“好媳妇”等评选活动,做到好人好事全上榜。党风带民风,带来根子镇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全镇党员群众累计无偿献地500多亩,无偿砍掉荔枝树25000余株,整合空地、闲地约13.5万平方米,投工投劳扩宽“瓶颈路”35.2公里,打通“断头路”13.6公里,新建停车场12个,打造小三园352个。该经验做法入选全国12个《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实施报告(2020年)》典型范例。
  好心文化融入到乡风教化。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各村把卫生保洁、禽畜圈养、农房管控风貌提升、邻里和睦等写进村规民约中,制定具有根子特色的“好心”谚语,如“村中有个好大嫂,全村姑娘起得早”、“苗好一半谷,妻好一半福”、“树直用处大,人直朋友多”等标牌在村中随处可见,真正做到正民心、树新风,促进乡风民风好转。
  精心打磨“根子元素”,以民俗文化留住乡愁。以“根子记忆”、“根子故事”、“根子味道”为主题,依托根子本地的农耕文化、石磨文化、木雕文化等,在示范带沿线打造旧居印象、耕读苑、读书廊等村落历史文化传承场所,加快建设粤西乡村生活体验馆、非遗特色美食馆、石磨大观园。按照修旧如旧原则,发掘并保护镇内体现民俗文化的民宅老屋6间。
  开展“民俗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使优良的本土民俗文化在校园传播,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其中根子的年例文化登上央视节目《中国年味-茂名》,向全国展现地方民俗文化魅力。
  (本版图片由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周泽佳摄,及根子镇政府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