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21-05-13期 第封二版:要闻/热评

走进红色热土——化州柑村

  

通讯员 朱琳 陈麒全
  柑村是化州著名的革命老区村。从1937年至1949年,柑村人民经历了艰苦卓绝、曲折起伏的革命斗争历程。先后有38人加入中国共产党,200多人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500多人参加农会,300多人参加妇女会,200余人参军参战,1000多人参加革命活动,是茂名地区参加革命人数最多,为革命献身人数最多,革命烈士人数最多的村庄。同时也是广东南路革命的堡垒村。全村有26人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其中叶宗玙、叶车养和叶致英的事迹入选《中国共产党革命英烈大典》。
  走进柑村,就是走进一片红色热土。
  “革命摇篮”橘山小学
  要了解柑村的革命斗争史,必须从柑村的“革命摇篮”——柑村橘山小学说起。
  1940年,柑村青年叶卓琼(叶超)、叶秀森、叶翘森在外地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春,中共南路特委先后派共产党员赵世尧、邓小筠、朱兰清、罗明、张平、吴瑶玉、罗英等到柑村橘山小学以教师身份秘密开展革命活动。这些革命同志除了重点办好小学外,还招收一批失学的大龄青年举办文化补习班,在村中组织民众上夜校和妇女识字班,还针对村中青年的爱好组织武术队,在传习武术的同时学习革命道理。党组织和柑村的开明人士合作,支持开明人士担任小学校长,为党组织在校内开展活动提供了便利。橘山小学共设9个班,有140人参加。在共产党员教师的影响教育下,叶宗玙、叶宜劲、叶致英、叶少琴、叶启发、李华郁等同志加入中国共产党。柑村人民走上了革命道路,为抗日武装起义和革命斗争培养、输送了一大批年轻有为的干部,如1947年化县人民解放政府县长叶卓琼,新四团团长叶宗玙、教导员叶琼森,十七团副团长叶车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叶秀森、供给处长叶汉等40多人。
  组织抗日武装,村民踊跃参军
  1943年,罗明调到柑村工作,秘密组织武装抗日,先后从柑村民办夜校、妇女识字班、橘山小学及在外地读书的进步青年中吸收了100多人加入抗日游击小组。
  1944年8月,日军侵占廉江两家滩、良垌一带,柑村距抗日前线不到10公里,柑村组成抗日联防队,经常组织作战攻击、防守和实弹射击训练演习。柑村出现了参军热潮,有兄弟姐妹齐参军的,有姑侄、叔侄齐参军的,有寡妇带儿子参军的,有孤儿参军的,还有盲人的妻子也参军,他们当中有的后来成为革命骨干。1945年1月8日晚,罗明、叶卓琼把柑村及附近村庄的抗日游击小组和陈炯东带来的队伍共300多人集中到橘山小学,叶卓琼代表党组织宣布起义。9日凌晨,化县各路抗日游击队纷纷到良光红埇农场集中,中共化县特派员陈醒亚宣布起义。起义部队在南路特委的领导下,随军西征合浦、灵山;1945年5月整编成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第四团,征战南路。
  不怕流血牺牲,全力支持革命
  1948年国民党反动派进行大扫荡,在柑村建了几个碉堡,驻扎一个营和国民党自卫大队。敌人到处搜捕游击队员,又到村里大肆逮捕、屠杀群众,烧屋、抢劫、强奸妇女。面对白色恐怖,柑村群众毫不妥协,冒着生命危险全力支持革命。曾任医疗所所长的叶碧芳在回忆录中写道:“母亲参加妇女会,小弟参加农会,我参加新四团,大哥叶增桂和小弟被捉,敌人割断大哥的双脚,对将母亲绑赴刑场,强迫母亲目睹两个儿子遇害的经过,母亲当场晕死过去。”
  哪怕敌人如此残酷,柑村人民支持革命的决心依旧没有动摇,用鲜血和生命来保护革命同志。陈少英、叶昌和、叶卓基等20多户人家,将自己仅有的粮食拿出来给游击队员吃,粮食吃完了,将豆种、芋种给战士们吃;家里没有吃的东西了,叶昌和就到山上挖野菜、到江河里捉鱼虾给同志们吃。游击队员李四姐、叶少琴等女同志未能及时撤出分界村,村民四嫂设法将她们转移到柑村,由叶昌和等10多户群众分别安排在离敌人碉堡仅几步的牛栏、闲屋、地洞隐蔽。最后叶昌和等人设法通过敌人的层层封锁,把这几位女同志安全送到湛江再转回四团团部。柑村的群众还长期支持、掩护留在笪桥、良光两乡坚持斗争的叶启发、李英等4位同志。有一次,李英正好在叶亦枝二嫂家里,敌人突然前来封村,二嫂让李英赶快离开。敌人捉不到李英,就残忍地将二嫂拉到村边枪杀了。
  有不少开明人士不遗余力地支持革命。曾受中共南路特委组织部长温焯华安排在橘山小学任教的邓小筠在回忆录中写道:“当时几乎所有的地主家庭都有子弟参加起义。不少家庭不但出人,还出钱、出粮、出枪,支持革命。后来在革命低潮时,一些革命同志的亲属还惨遭敌人杀害。如叶鸿南,积极支持几个妹妹参加革命,还动员其父亲给钱给枪,他本人根据组织安排,当了白皮红心的副乡长,经常向党组织提供良光乡国民党内部情况。后来被国民党反动派抓住杀害了。”
  曾跟随抗日爱国将领张炎将军当军医的叶大燕在橘山小学当董事长时,大力支持学校和抗日联防队的工作,把自己的大部分钱物拿出来,支持共产党开展抗日救亡之用。他的儿子叶宜劲参加共产党,于1948年3月率领10名乡干部在沙田、六王嶂金坑岭战斗,后在战斗中英勇牺牲。叶熙昌的儿子叶秀森、叶琼森是共产党员,他送枪、拿出银圆制造大刀给起义队伍,卖田地、卖田租支持南路特委在高州、湛江赤坎建立交通情报站,出巨资营救在越南被捕的共产党员,只要党组织需要,他都尽力支持。叶祥芬的女儿叶致英,儿子叶致均、叶致堡先后参加革命,部队驻柑村时,吃的粮食多数由她家供给,游击队地雷班的武器修理厂也设在她的家中。她捐赠粮食稻谷达几百担,把家产和子女都交给了共产党,交给了游击队。
  经过国民党多次残酷的抢劫、屠杀、扫荡、摧残,柑村从当年化县最大的繁盛村庄,变成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村庄。柑村人民默默承受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和精神创伤,一直毫无怨言地支持革命,直到解放。